返回

金榜:我在玄幻发放榜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1章 问道老子;得创儒道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五百年间,孔子游历的队伍不断增加,除了他之前所收弟子外,还有在这五百年里受他感化的生灵。 他们随孔子一起周游列国,宣扬孔子所悟所教的仁爱。 然而,此时人族境内诸国纷争不断,个个都想吞并天下,称王称霸,哪怕只百里之国也是如此,毕竟坐坐传说中的人皇之位可是很有吸引力的。 如此,在这“乱世”之下,“仁”之一字,最为忌讳! 见状,孔子便将传道方向转向了外族。 但可惜的是,比起“仁”,妖族更信奉的是力量,信奉的是实力至上的法则。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在某次与月兔一族的强者月盈相见后,一番交谈之后,孔子成功的将月盈拐走了。 然后,孔子就遭到了月兔一族的追杀,就连其他妖族,也是若有若无的远离孔子。 无奈,孔子也只能重新将目光放在人族身上。 不过,月盈好歹也是妖族的一位仙王强者,就这么被拐跑了,妖族这边自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虽说此时的仙王仙尊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对一族而言,失去一位仙王,短时间内影响还是挺大的,毕竟如今的妖族也不“太平”。 于是,兜兜转转,这事就被月兔一族提到了妖皇面前。 对此,帝俊只想表示“你丫的自己族里的事儿也来找我,妖皇是干这个的吗?!” 但无奈这事儿被提了出来,摆在明面上,自己这妖皇就不得不出面了。 但可惜出面也没用,不就是帝境嘛,整得谁没有似的。 一番操作下来,仙庭那边始终没有什么动静,来来回回就一个意思:还不了! 人家那是自愿跟着走的,找我这官方有啥用! 退一步来说,就算是被绑走的又咋了,这些年人捉妖、妖吃人的历练还少吗? 又不是什么大事! 总之,思来想去,这也能勉强总结成四个字:技不如人。 所以,要想月盈回去,就只有自己来“抢”,或者就等她自己回心转意。 想想看,回心转意是不太可能的,若是能自己回来,那当初就不会走了! 至于抢,算了吧,这绕不开仙庭,妖庭不出手,单自己这一族,还不够人家分的。 想要妖庭出手,很显然,月盈...或者说月兔一族,还没这分量。 无奈,这只能月兔一族自己动手,先前遇到的那些追杀就是他们弄的。 只可惜有个仙王境的自己妖,最后没能得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回了人族地域。 这其中,与孔子他们没有深入妖族领地是有关的,不然他们也不可能这么简单的就脱身了。 此事之后,孔子的大名便在两族内流传开来。 ...... 此后千年,孔子又带着弟子们在人族境内游历,结识了诸多强者,他们都想看看这能以人仙之境制服仙王妖族的奇人到底有何本事。 当然,这也仅限于仙王境及以下修士。 至于那些仙尊强者,对此也仅表示有些惊讶而已,毕竟对他们来说,降服一位仙王,也不过是挥挥手而已。 但是,就着那些传言来看,他们知道,孔子怕是已经被仙庭“盯上了”。 ...... 又过千年。 这千年间,孔子一行人的足迹遍布小半个人族,他所教导的“仁”的思想也逐渐被一些人所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孔子人走得慢,但他的名却是传得飞快。 早在千年前,孔子被各大仙王所接见后,他的名声就在底层修士里更高了。 对此,孔子似乎还一无所知。 百年后,孔子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仙尊,或者说是半帝强者——道德天尊老子。 虽是数万倍强于自己的人,但孔子在与其对话时却是毫无惧色,对老子所问之事皆是对答如流。 交谈之间,孔子甚至还能有精力反问老子,对此老子也是没有藏私,对孔子所问一一作出解答。 两人越谈越欢,最后坐而论道十八年。 待两人停下时,周遭百里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其中有人族,亦有妖族。 在两人停下后,周围生灵也都慢慢睁开了眼,拱手对两人作揖拜谢,口呼“老师大恩”。 对此,两人都心安理得的接受了。 此后,周遭生灵散去,孔子的弟子们也待在百米开外,此地,唯留孔子老子二人。 又过三日,老子带着满是赞誉的目光离去,孔子站在原地,持弟子礼相送,良久,才大呼:“大智慧也!” 此事过后,遵孔子仁道的生灵更多了。 ...... 又过八千年,孔子一行人已行遍半个人族,越来越多的生灵跟随着他一起修行。 这其中,也包括了十数位仙王强者,靠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孔子征服了他们。 此外,在这些年里,那些仙尊强者也开始在孔子这露面,有独自一人来的,也有跟着老子一起,三五成群的来的。 他们坐在一起,常常论道数十载,讲道声吸引着周边无数生灵。 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灵践行仁道,孔子便越来越觉得自己被包裹在一片金灿灿的地域,浑身暖洋洋的,那其中,一条大道若有若无的出现在自己的脚下。 这期间,有一次孔子拜谒老子,在离去时,老子笑言:“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滚滚,孔子不由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老子闻言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 听罢,孔子言自己是忧虑“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 对此,老子却只说“此为自然为之”,又劝诫孔子学习水之德,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攻坚者莫之能胜......” 听罢,孔子恍然大悟。 老子点头,再次说到:“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 孔子拜谢:“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又万年,孔子游历完人族,获益颇丰。 又过一万三千年,孔子游归故里,自闭山中八百年,感自然万物,悟宇宙变幻,融生灵万道与仁之体会,最终为天地再开一道,其名为儒。 儒之一道,仁为核心,德礼相随,学六经,习六艺,以理服人,仁德行天下。 (最开始时是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后来乐被删了,成了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随着孔子的明悟,身上的气势也在不断攀升,转眼间便来到了仙尊之境。 同时,孔子体内的教化功德也被引出,凝聚成一层层圆环,整个天地都被染得金灿灿的。 对于这里发生的一切,整个大陆的生灵都能察觉,一抬头,他们就能看到孔子那所发生的一切。 本来成个仙尊是没这么大动静的,让整个大陆都注意到,那得要成帝才行。 但是,孔子另开一道,为大陆生灵的修行多开了一条路,如此功绩,自然是配得起这个排面的。 在众生灵都在惊叹时,一道声音也在他们脑中响起:儒道,当立!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