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端阳一过,初六便哗啦啦的下起了大雨。
因这雨势极大,夏侯兰早晨便往怀里揣了几个公孙颜礼包里开出来的粽子,披着蓑衣,去到城外的军营。
配合留在那里的周行,继续接收战利缴获,也督促军中将士,加深排水沟渠,保持营帐干燥,以免位于下游的大营水淹。
昨日端阳公孙承与阿青,看完了杂耍俳优戏,又在市集玩耍许久,今日公孙承还在睡。
阿青倒是依旧早起进了厨房熬粥,公孙颜见她神情恹恹,便又让她回去补眠。
公孙颜倚在窗边,看着雨水顺着屋檐汇聚成一线流下,啪嗒的打在院中的青石板上,溅起高高的水花。
忽见有人推了院门进来,赵云撑着一把巨大的纸伞,穿着绯色官服。
公孙颜正疑惑,他不是去见那关姓商贾了吗?
想着面上却不由自主的带出笑来,起身去迎他。
堂中两个女婢也上前去,接过他手中的伞后,被他摆手挥退。
“关先生来访,我与他见面商谈了一会,想着娘子或有用处。”说着,赵云递来一支竹简。
公孙颜一手接了竹简,一手拉着他走到堂中坐下,叫女婢去拾炭点起温炉,来给他烘干袍角。
又亲自去取来毛巾给他擦头发,然后才在他的含笑注视下,细看手中的竹简。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历练,公孙颜古文水平进步迅速,这竹简上记载的是赵云命小吏去核查的关氏情报。
公孙颜细看了一会,这是典型的贾人商户,本能的如鲨鱼追逐血腥一般逐利,道德水准比较低。
但是其也同样具备着商人的勇气,就这样带着管事上门来交投名状,眼光也是不差的。
那日的茶肆,就是关旸长女关宁的手笔。
关氏手中有成熟的商路渠道,正好可以让公孙颜派上用场。
赵云应该也是看到这一点,才命小吏去查,然后冒雨送过来。
“确是可以派上用场的人。”
公孙颜搁了竹简,接过他手里的毛巾,擦拭着他肩头被雨水打湿的地方。
两个女婢抬着温炉进来,抬眼看了一眼他们,没有说话,只将温炉摆在赵云脚边便双双退下。
“可需见上一面?”赵云轻言问道,掀起淋湿的袍角搭在温炉上,“关氏在西市有宅邸,能随时唤来。”
公孙颜面上露出思索,她并非鄙薄贾人,只是像关旸这样卢龙盘踞多年的商户,用起来到底不如周行等人顺手。
既要用也要防。
公孙颜习惯造势压人,而不善揣度人心,这样的尺度拿捏,恰巧是她的弱项。
“可是有什么顾虑?”赵云见她神色,一边问,一边给她斟茶。
“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公孙颜摇头,叹了口气指了指竹简,“这上面说,关旸送来了女儿家喜欢的蜀锦和皮毛?”
“嗯。”赵云点头,“看入城时间,正是端阳当日从关氏坞堡送来,我已悉数退回。”
公孙颜侧坐在案几旁,若有所思的敲击案桌:“可是县寺中有他人耳目?”
否则怎么会如此巧合,她才来到卢龙,就有人给赵云送来这样的重礼。
“这倒应该不是。”赵云看见关旸的礼单就命人去核查过,“娘子来的那日,与关旸前后脚入城。”
王伍几人虽然没有着军中制式戎服,可对有心人来说,出处一眼可见。.net
供应充足的米粮和新式的训练方法,经训的士卒气质军貌十分独特。
北地边塞,乃至于大汉都只此一支。
“只是这关先生,确是一位善于观察之人。”
“也善于钻营。”公孙颜抬起茶碗,浅饮一口补充道,“还敢于冒险。”
“便是这样的人,用起来才难受。”公孙颜并不因自己是后世而来,就会轻视这个时代人的心智谋算。
同老狐狸打交道,最是叫人难受。
“不用担心。”赵云没想到,她顾虑的竟是这个,轻笑安慰,“只要关氏一族还在,他便不敢轻举妄动。”
既然她有这样的顾虑,他会将关氏一族牢牢拿捏,以备万一。
这样的话赵云不会对公孙颜说,只垂下眸子看着茶碗中的茶汤。
暂走入误区的公孙颜,还没有将汉末低贱的贾人与现代资本剥离开来,她只当赵云在宽她的心。
正欲再说些什么,忽听前院传来翅膀扑腾的声音。
一个鸽笼并不费什么功夫,昨日就已经搭好,公孙颜和赵云试着放飞了一只。
没料到今日就收到了回信。
赵云站起身,拿起支在廊下的伞,走到鸽笼旁,将站在鸽笼顶上瑟瑟发抖的信鸽一块捧回了屋中。
解开鸽爪上的绑着的细小信筒,捻出一小张纸条,递给了公孙颜。
公孙颜想着孤竹那边第一次使用信鸽,也不会传递什么重要的消息。
打开一看,便是一怔。
指头大小的纸条上,用极细小的字写道
“淫祀除,溺婴案结,五人发卢龙。”
看字迹是张著的,虽只有寥寥几字,但将事情叙述得非常清楚。
公孙颜离开前,交代办理的孤竹庄中淫祀已除,溺婴案五个犯人会送到卢龙县中法办。
“五人啊……”公孙颜叹了口气,将手中纸条递给赵云。
按照先前的从卢龙讨去的文书,溺婴者与杀人同罪。
按汉律,贼杀人及与谋者,皆弃市。
这五人应当都逃不过闹市枭首一刀。
虽然此前已经做出决断,可是公孙颜还是感觉心中沉重。
每每想到,溺婴这样的事情正到处都在发生,便觉得心悸。
不知道这样的处置,在税制改革之前能起几分作用。
但,事情总要有人开始去做。
最少对那几个被溺死的婴孩来说,算是一份公道吧。
她这样想着,被已经看完纸条的赵云轻轻揽进怀中:“不必烦扰,后续交由我来处置。”
赵云安抚似得轻拍她的肩背。
“嗯。”
公孙颜轻轻应了一声,把脸埋进赵云怀里。
(关于县令发布法令决断死刑这件事情,汉代地方官权力很大,从李通传和赵俨传看,因县中多豪猾,就逮来直接大辟死刑,处决犯人很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