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1章 火枪当锤子用?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李邦华带着云逍几人来到大门口。 一名男子迎上来,向李邦华问道:“大司马,这几位是……” 李邦华随意地说道:“宫里面的,到王恭厂办事的。” 然后他向云逍和崇祯介绍道:“这位,便是平辽将军何可纲。” 崇祯点了点头。 他自然是知道何可纲此人。 袁崇焕的心腹大将,因军功升迁为平辽将军。 只是何可纲一直在辽东,因此不曾见过。 由于被袁崇焕忽悠,崇祯深恨之。 恨屋及乌,对于何可纲也是极为不喜。 何可纲……云逍多看了几眼。 这位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袁崇焕曾上书崇祯,称何可纲“仁而有勇,廉而能勤,事至善谋,其才不在臣下。臣向所建竖,实可纲力。” 以袁督师的傲气,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足见何可纲的才华。 何可纲的结局,比袁崇焕还要凄惨。 历史上,何可纲率军驻守锦州、宁远、大凌河要塞。 崇祯四年,建奴十万大军围困大凌河要塞。 城内弹尽粮绝,援军久等不到。祖大寿又因为心急而中了建奴奸计,几乎全军覆没。 大凌河城内粮草已绝,城中人粮草吃完了就杀马而食,马吃完了就杀人相食。 祖大寿想要投降建奴,诸将纷纷表示听从,唯有何可纲坚决不降。 于是祖大寿命人将何可纲捆绑起来,带到建奴诸将面前杀死。 史料记载,何可纲临死之前脸色不变,也不说话,含笑而死。 他死之后,城中饥饿的百姓,纷纷争夺他的血肉,填饱肚子。 也许是冥冥中的天意。 袁崇焕凌迟而死,京城中人纷纷争食其肉。 何可纲得袁崇焕亲口称赞才能堪比自己,却因为拒不降清而死,死后骨肉也被人抢食。 袁崇焕咎由自取,何可纲却是以身壮烈殉国,着实可悲可叹! 何可纲也察觉到云逍的神色有异,心中不由得一阵诧异。 正要询问时,李邦华道:“何将军,请吧!” 何可纲朝云逍点头一笑,然后带着随员进入军器局大门。 李邦华紧随其后,崇祯与云逍、王承恩当做是他的随从,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 行走间,崇祯低声问道:“叔父认识此人?” 云逍道:“此人,堪称栋梁,可担大任!” 崇祯点了点,心中对何可纲的恶劣印象,瞬时化作乌有。 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等人的任用,足以证明叔父的眼光,或者说未卜先知之能。 听叔父的,肯定是没错。 走在前面的何可纲,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刻起他的命运已经在悄然之间发生了变化。 来到军器局大使的签押房。 军器局隶属工部,规格极低,设大使一名,正九品,副大使两名,从九品。 何可纲进去同大使办理接收军器手续,崇祯等人在外面等候。 崇祯看到,何可纲这堂堂正二品平辽将军,在那军器局大使、九品的芝麻小官儿面前,竟是卑躬屈膝,点头哈腰。 更为甚者,何可纲说了一大通好话,最后塞了几张银票给那位大使,这才在文书上签字。 崇祯不禁大怒,就要发作。 云逍在一旁淡淡地说道:“这算什么?耐着性子继续往下看,还有更离谱的!” 李邦华苦笑道:“地方到京中部堂、衙门办事,若是不以银钱开路,是办不成任何事情的。” 崇祯盯了王承恩一眼。 王承恩苦笑。 大明从朝堂到地方,可谓是无官不贪,贪腐成风,都成了惯例。 东厂廉政司成立不到一年,大案、要案都办不过来,哪里会顾及到军器局这种小衙门? 何可纲办完手续,然后前往戊字库,领取军械。 云逍等着混在随员当中,跟在后面。 何可纲见了不禁暗自诧异。 这次顺带到军器局领取军械,李邦华这个兵部尚书主动提出跟着一起。 这本来就够离谱的了。 宫里的人一直跟着一起又是怎么回事? 戊字库是专门存放火药、火器的库房,是军器局极为重要的所在。 大明朝廷对火器有着极其严格的管理体系,并派有一名内侍坐镇戊字库。 王承恩怕被认出来,因此没有跟着进去。 还是老操作。 何可纲孝敬了一笔银子。 那太监才命人将五百支三眼铳、一百桶火药,搬出来放到戊字库的院子中。 何可纲带来的随员立即上前,逐一进行查验。 云逍和崇祯也走上前去,饶有兴致地查看。 何可纲的随员正要阻止,何可纲摆摆手,那随员这才作罢。 虽然不知道云逍和崇祯的身份,却也知道他们绝非是寻常人,何可纲这点眼力劲还是有的。 崇祯自然是看不出什么优劣。 云逍拿了一把三眼铳,仔细看了一会儿,又抓了一把火药,闻了闻,捻了捻。 然后便兴趣全无,摇摇头,站到一旁。 大明的火器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可今日亲眼一见,却是名不符实,让云真人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 崇祯好奇地向李邦华问道:“据朕……我所知,万历年间赵士祯发明了一种名为‘鲁密铳"的火绳枪,威力最是巨大,远胜于三眼铳,为何在辽东军中不装备鲁密铳,反倒用三眼铳?” 这话问的倒一点也不外行。 鲁密铳使用六七尺长的加长铳管,射程普遍达到200米。 三眼铳铳管仅有一尺左右,射程自然是低的可怜。 再加上三眼铳采用“品”字形组合的铳管设计,因此无法以三点一线的瞄准方式。 所以精准射击距离,只有10米左右,10米之外全凭运气。 三眼铳唯一的优势,是可以三管连发,比鲁密铳的射击频率更快,还可以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火力。 然而三眼铳的射击频率优势,仅限于装填好弹药的条件下。 一旦三发都射击完毕,三眼铳的装填速度,就明显要比鲁密铳差远了。 再加上大明此时的火器战术,已经采用交叉轮番射击的规模化战术体系。 这就意味着鲁密铳在射击频率上的劣势,完全可以通过战术来弥补,从而最大化的发挥出其射程、以及精度等属性。 可如今三眼铳却是辽东战场的主战火器,这就不免有些奇怪。 李邦华是火器方面的外行,更不清楚辽东的战场实情,一下子被崇祯给问住了。 云逍笑道:“那是因为,三眼铳可以当做锤子用!” 崇祯不由得一阵错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