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恶毒反派的短命娘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送大鲤鱼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苏婆婆心里认定了龙凤胎是福星,带来福气。 每次想到这里,干劲十足,任谁看了都不得不说上一句老当益壮!.. 今天苏荷吃到自家小姐亲手下厨的红烧鱼,那美味真是绝。 “小姐,老奴今儿高兴,年年有余,我们以后定会好运连连!” 苏荷说着话,顺便把剩下的一碗鸡汤端了过来。 “小姐,快点趁热喝。” 即使家里不富裕,每天汤水不停。 说真的,唐软都有点喝腻了。不过苏婆婆也是好心,这里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奶水。不然没了奶水,龙凤胎那不得饿的呱呱叫。 “苏婆婆,你有心了!” 苏荷把碗递给小姐,叮嘱小心溢出,弄脏自己。随后就把目光转向床上睡着的龙凤胎,目光炽热,稀罕的不得了。 唐软接过鸡汤,道:“苏婆婆,家里手头紧张,下次就不要天天弄汤水了。” “那不行,两孩子等着你喂奶。营养不够,奶水会不足,小姐放心,老奴手巧,可以刺绣。那可是挣钱的好法子,定会让小姐安心休养。” 苏荷明白唐软的心思,但不会让她缺了营养,即使自己辛苦点,也不能饿了产妇孩子。 “苏婆婆,多亏了你,否则无人照顾,受苦的是我和孩子。” 唐软伸出手握着苏婆婆,眼神感激不尽。 “今儿捕鱼大丰收,我们也吃不了那么多,也放不久。麻烦苏婆婆待会把鱼儿分给送礼的村民,就当是谢礼。” “小姐,村民淳朴,知道我们情况,不会收下的。” 苏荷也是明白小姐的心,自己暂时没有能力回报只能献上小小心意。 “不必烦恼,你把杀好的鱼儿送去。表明太多,特意感谢他们的送礼,村民不会嫌弃的。” “这法子好,老奴现在就去!” 苏荷拍了自己大腿一巴掌,随即反应过来。看看小主子们没让自己吵醒,才退出里屋,给村民送鱼。 特别是村长家,那可得送好的,那就把最大的鱼送去! 红红的大鲤鱼,谁见了都要说上一句吉祥话。 村长是小周村的话语权最大的,谁家需要买卖地,建地基什么都要找村长。 打好关系是必须的,更何况自己是外来人员,交好了总会方便。日后说不定需要麻烦村长,总之错不了。 苏荷拎着大鲤鱼,开开心心的向村长家走去。 “村长家的,有人在吗?” 苏荷看门掩着,便上前敲了敲门。 “是谁敲门?村长不在家!” 只听见一儿童的说话声,不见其人。 “我是搬来的苏荷,方便开一下门吗?我带了东西来。” “你等着,我找人!” 苏荷只好在门外等候,幸亏现在没人在外面经过,那不得不好意思。 这时门打开了,只见一位衣着洁净,素雅的妇人探出身子。 “你是?” “你好,我是苏荷。初来乍到,幸得大家的关照,今天是带了一点小礼物,感谢村长的照顾。” “哦,你是唐娘子家的,快进来吧!” 只见这位夫人把门打开,招呼苏荷进门。 “大娘,您客气了!来,请坐。” 随即冲上一碗红糖水,端给客人。 “我是村长夫人,大娘可唤我春芳。” “好,春芳,这是我家小姐的一点心意,望笑纳。” 苏荷把大鲤鱼提起来,让在座的各位看清楚。 “哇!好大的鲤鱼!” “哈哈!鱼,大鱼!” 旁边的小孩看了高兴的拍起手掌,全都围上来。 “苏大婶子,你这是干嘛?” “你别误会,我就是感谢,我家小姐生产,您们都送礼了。这就当是回礼,就收下吧!” 苏荷见村长夫人不肯收下,招呼一旁的小孩提下去。 小孩子不等大人回话,开开心心的拿走了。 “哎呦,你可真客气!我们都是举手之劳罢了,哪值得惦记。” “不要跟我不客气,那是应该的!以后啊,还望你们多多关照!” 苏荷说的话漂漂亮亮,让人心花怒放。那点小事自然不值一提,都是顺手。 村长夫人自然拍心口应下,只要是在能力范围下的都会帮。 苏荷也明白,自己现在是一穷二白,能获得一个承诺已经是天大的惊喜。内心自然也是满足,毕竟这种事情不是人人都有。 “多谢春芳的承诺,老身告辞。家里有孩子,不放心,还望体谅。” 苏荷把糖水慢慢的喝完,起身告辞,还不忘多谢村长夫人。 “好,慢走!” 春芳把苏大娘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才关门。 “娘,是谁啊?我听见你们说话声了。” “是唐家的苏大娘,送了大鲤鱼感谢我们。” 春芳看着自家小儿子,整天不见人影,心里就来气。 “你这臭小子!整天不见人,干嘛去了?你看看你大哥,人家在镇上赚钱,哪像你,不成样!” 说着就揪起周大林的耳朵,一时嗷嗷叫。 “娘,娘,饶命啊!” 周大林向自家娘亲饶命,希望手下留情,自己不小了,让人看了多难为情。 “哟,你这臭小子,也知道难为情?那怎么不学一门手艺,将来也好养家糊口!” “我的亲娘啊,有你们在,我哪用得着做?我啊,那是动脑子的人,其余的不适合我!” “哟,哟,我说两句,你还谦虚了?你的脑子有什么,不会长草了吧?成天无所事事,我看以后啊,哪家姑娘会喜欢你!你可不许后悔!” “娘亲,等我以后发财了,哪家姑娘都随我挑!” 周大林说的毫不知羞,反而自信满满。 王春芳听了也替他红脸,这大话说的不眨眼,都不知道这孩子像了谁。与大儿子性格南辕北辙,真是替他忧。 “你啊,你啊,有我们在,你就会耍小脾气。但愿你多懂事,知人情世故。” 王春芳只点了点他的额头,周大林就一阵风似的走了出去,找他的志趣相投朋友们一起去镇上观察。 徒留王春芳一人,不由感慨,“儿大不由娘,罢了罢了。自己身子骨好,还可以多活三四十年,小儿子不懂事,自己可以照顾他三四十年,更何况自家大儿子那是好的,即使日后自己不在了,也有的帮衬。” 此时,王春芳内心得以安慰,也就放手不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