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族逃荒:爹别怕,你闺女有空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章 万事俱备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a,o,e,i,u,……” “a,o,e,i,u,……” 李英念一句,其他人便会跟读一句。 特别是金玉和廖青说到的时候,两对酒窝一深一浅挂在脸上,真得是萌翻了李英。 自家人就没有一个带酒窝的,唉。 三哥坐在穆染旁边,一脸认真读着,偶尔低头做着笔记。 特别是学到数字的时候,那一双跟大伯娘阮氏一样的单凤眼,睁得大大的, 一瞬不瞬地盯着李英。 李恭好惊讶啊,原来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还可以用0,1,2,3,4,5,6,7,8,9,10来代替。 这样记账的时候会简单好多,也更一目了然。 对于算数较敏感的李恭,好像自己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范围。 他更多的关注力放在了,李英讲解的知识上。 那一脸求知若渴的模样。 眼里有神,认真,专注,沉稳…… 穆染不自觉得偏过头,看着那张侧脸。 李静,王文达,李恭,三伯娘杨氏,这几个在英子眼里,就属于偏科的学生。 他们最喜欢的是数学。 而廖青,李萍,王兰英,李孝,李振,就是三好学生。 英子讲什么,他们都认真的听,要说学得最快的,只有廖青和李振。 经过这一周的学习,他们俩竟然可以查字典了,虽然有些韵母,鼻韵母还没学,但是会私下里追着李英问。 不耻于下问,学而好问,怪不得老师都喜欢这样的学生,是真的省心呀,而且成绩也好。 相对于习惯使用毛笔的大人,孩子更容易接受新的认识。 硬笔字,青年组李孝,李萍,王兰英怎么也写不好,写的都不如老年组好。 而从八头李勇开始,儿童组这群小孩子们,个个更喜欢写硬笔字。 每天李英都会给他们留作业,发给他们的铅笔,田字方格,拼音字母本。 家里每个人都当宝贝一样对待,上课的时候,把作业一笔一划端正写好,下课了不忙家务的时候,就用树枝在地上练习,加深记忆。 连李老爷子,王奶奶,周爷爷,廖婆婆,上课的时候都凑近了黑板端正坐好。 每当李英提问,他们会和孩子们一样,争相举手回答问题。 老年组很乖,每天谁第一名李英还会奖励,小啤酒一罐。 家务和学习轮班,学会的人再教白天忙于家中事务的其他人。 谁有进步,谁作业写得好,谁提出的问题有见地,李英还会给予不同的奖励。 李家学习氛围,热情高涨。 所有人都在努力学习,吸收这个时代没有的那些知识。 项虎,崔婶,还有玄卫们每天像盯贼一样,盯着偶尔从山庄里路过的村里人。 眼睛恨不得贴在那些人身上,远远的看见不是家里人过来,便会吹长哨。 家里的诵读声就停一停,三声短哨,便是人走了,可以继续。 “孙叔,这李家山庄咋回事?我今天去镇里,打那经过,盯我像盯贼一样,艹!” 孙八指睨了那汉子一眼,“你就非得从那走?那东山都卖给人家了,盯你咋滴,以后从村西小道绕着走!” 那汉子嘟囔了一句,“那条道走了几十年了,凭啥现在就不能走?” 孙八指张开少了拇指和食指的右手,一巴掌拍到那汉子的脖颈上。 “我呼死你得了,凭啥?凭老子现在是十里八村的里长!老子说不让你从那里走,你就不许走!” 榔头远远的看孙八指动手了,不知从哪家墙头上扒下来一块泥坯,两手换班的倒腾着,梗个脖子就奔过来了。 “老叔,谁他么敢惹你生气,我就揍死谁!” 看着榔头这虎揍的,真要往那汉子头上使劲呢。. 孙八指赶紧拽了拽他,“行了,回来,有些人呐,只能看着眼吧前的那点东西,榔头,老叔跟你说……” 榔头今年三十九,他爹死在了战场上,娘是后来病死的,他从小在福泉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到年纪了,也没个人给他张罗娶个媳妇,还没读过书,但这人心思简单,就像孙全忠想要对付李家的时候。 他怎么琢磨这都不是好事,就偷偷的告诉了孙八指。 孙八指觉得这个孩子命苦,也多看一眼。 榔头也听他的话,“老叔,你说得对,我也这么觉着,李家人就是好,咱们做活,他们吃啥给咱们吃啥!”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说是不,老叔?” 孙八指使劲拍了拍榔头肩膀,一脸欣慰。 “好孩子,西山这边李家交给你看着,就好好看着,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宽的!” 想着老冯,老申他俩,现在长在李家东山都不下来了,还有昨天看到的那硬邦邦的,叫水泥的东西。 孙义心里就一阵火热。 那真是好玩意儿啊,老冯当时激动地都要哭了。 虽然孙八指对泥瓦基建这些,不是那么热衷。 可他也看出来了,那是个宝物,这要是筑起高墙,水火不侵呐! 现在只有少量,李老四说研究明白以后,那福泉村以后就是什么,最大的生产地,还要用那东西铺路。 要想富,先修路。 他一个海军出身,在广阔的大海上劈波斩浪惯了,再回到陆地上那种路不好走,泥泞缓慢的感觉让他很不适应。 很焦躁。 村里有些人,头脑跟不上,等吃了大亏就知道自己多愚蠢了! 孙八指想到这,攥了攥拳头。 “走,榔头,跟老叔去东山!” 今个六月十五,六头李忠的生日。 李家也没有给小孩子过生辰的习惯,如果说是女孩,那还特殊一点,会自家人吃顿好的,庆祝下,像十个头就别想了。 不过李忠这一个多月来,一直跟着刘大脑袋学厨。 刘大脑袋稀罕他稀罕到不行,好像李忠才是他亲儿子,春分和冬至也不吃醋。 俩孩子学知识乐在其中,才不想学厨。 这不,大中午的南湖里的红螯虾,油膏蟹,大青虾,河蚌,各种鱼,整整得来了个湖鲜全席。 也是为了十八号《福泉记》开业试菜,李英主张是客栈饭庄一体,所以那边全部都建好,并且装修好了。 那些参与建造而无家可归的工匠,大多都自愿留在了李家。 周邦彦与他们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每个人擅长什么,他都观察的仔细。 现在万事具备,就等着开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