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家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5章 下等田亩产量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收完啦!”林知锦一手叉腰,一手爽快地擦干脸上的汗。 望着四下里已全部光秃秃的稻田,心间陡生一股‘指点江山"的豪气。 “是呀。”林知微也眉眼带笑,手背慢慢拭着颊边的汗,“我还以为会很难呢,不想这么快便收完了。” 初初看到几乎望不见边的稻林时,她还心生怯意,且没干过农活,总觉得自己会做不好,或坚持不下去。 没想到跟着阿姐一起干活,一起歇息,间间断断的,竟也很快干完了。 “你们可还好?”林知意颇欣慰地看向一直坚持的孩子们。 其实她也一直在等,或许会有人心生退意。结果孩子们给了她这么大一个惊喜。 林景修仍是最精神奕奕的那一个,笑着举起镰刀,中气十足,“阿姐,我觉得我还能收很多粮食。” 或许是因为有在外游历的体力基础,林景羽脸色无什么太大变化,只一张白皙的脸染上微红,如美人略点胭脂,一时显得比林家三个姑娘还俊俏,“阿姐,我还好。” 随即眼眸微转,扬唇一笑,“倒是景华与景和,只怕是……” “谢二哥关心,我也很好。”面色有些苍白的林景和急急抢话。 却反泄露出呼吸急促。一双温目顿时闪过些意气懊恼。 “我知道我知道,”林景羽一脸无奈地摆摆手,“你好得很。” “阿姐,若不是亲身而为,我还不知农活做起来如此辛苦。”林景华面色也没好到哪儿去,说话间带着微喘。 眸子却亮如星辰,好似做成了什么大事。 “现在知道农户人家有多厉害,又有多辛苦了吧?”林知意笑道。 孩子们环顾广阔的田地,纷纷点头。 “走吧。要开始称粮了。”林知意望向田边渐渐聚集的人群,眼含期待。 “好!” 到底是青春少年,歇息过片刻,孩子们便又精神抖擞起来,脚步轻快地走向田岸。 林知意、夕兰以及子麟稍坠在后头。 夕兰便开始‘事后算账",“阿意,你也忒不义气了,种晚粮这么大的事,你居然一点都没告诉我。” “你也没问呀。”林知意失笑道,“且这只是开始,我若主动跟你说,倒像是在炫耀了。” “嗯……也是。”夕兰不情愿地嘟囔。 “不过,这次晚粮真心长得好,你打算报给县衙吗?” “这次?”林知意心一咯噔,“难道阿姊还见过别处种晚粮?” “唉,见……倒见过不少。”夕兰喟叹一声,“只是结果都不如何。” 林知意登时放下心。 还好,她还是有先机可占的。她着实很需要这个先机,这关系到她未来的计划…… “诶,你还没说会不会报给县衙呢。”夕兰追问道。 “不报。” “为何?”夕兰不解。“报到县衙不是更方便广泛施行吗?而且这也是大功一件呢。” “大功一件……阿姊这话可说早了。”林知意笑道,“而且,我如此费心的初衷,可不是为了民生。” 夕兰神色一愣。 望着阿意脸上淡淡的笑,忽觉有些陌生…… 然只是几瞬,夕兰便回过神,朗笑道,“无论你的目的是什么,百姓总是受益的。” “听你的意思,可是不打算眼下报到县衙?”虽是问句,夕兰却语气笃定。 无论阿意还有什么目的,总要将晚粮的法子广传天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阿意说不报……那只能是时机还未到。 林知意笑容顿时加深,转身朝她一揖,“阿姊真乃吾知己也。” “好刀,自然要用在刀刃上,物尽其用才好。” 另一边,孩子们远远见到嬴律立于田边上,便忙上前见礼。 “老师。” 看着眼前虽有疲色,却仍是眉扬目展的孩子们,嬴律含笑颔首,问道,“今日随你们长姐收粮,感觉如何?” 第一感觉的话,自然是——累。 可个个正处于少年意气,虽彼此感情深厚,却也免不了相互较劲,若是独自己这么答了,那便是人前输了一等。 且阿姐都没喊累呢。 能坚持将粮食收完,也是有这两个原因在。 于是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憋了半晌,憋出一个,“还好。” 嬴律教导这些孩子已有段时间,自是将他们心思看得分明,顿时好笑道,“好吧,既然你们眼下答不出来,那回去后,便写一篇‘农收后感"交予我。” 老人轻晃蒲扇,慈蔼笑容间便布置了一份作业。 孩子们:“……” “诶!赶紧把谷子装好,别愣着啊。”就在这时,不远处忽然传来村民的的吆喝声。 嬴律朝那边望了一眼,笑道,“走,我们去瞧瞧。” “看看你们长姐的耕种之法成果如何。” 田头上,何进保安排村民将脱谷机里的稻谷装到箩筐里。 村民一个比一个小心翼翼。 其他人则绕脱谷机而站,干巴巴地搓着手,眼巴巴望着,几乎没有说话的。 方才还在追来逐去玩闹的孩童都被赶到外围,不许靠近一点。 气氛之严肃,仿佛在举行什么重要仪式。 仓河村的人几乎与田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不难看出,这次晚粮长得完全不比往日差。 可即便如此,随着一个又一个箩筐被装满,真到称粮的时候了,心里还是忍不住泛起紧张。 一件箩筐装满的粮食量已存在大概数目,在场有经验的人已经能估算出粮食总量。 何进保便是其中之一。 心里已有数的他,此刻忍不住面露喜色,笑得直咧嘴。 “老二,石头,你们来挑秤。”何进保还是想好好量出个准确的数目,毕竟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诶,好嘞!”石头一脸骄傲地就过来了。 林知意一至近前,便见何家义将扁担穿过大秤上头的粗绳圈,在村民将一筐粮食挂在秤上后,随即与石头一人一端,同时挑起。 随后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数字的报出…… 片刻后。 “一共是……一百……三十六斤。” 顿了顿,报数的人似乎才意识到自己说的是多少,脸上瞬间露出狂喜,忙大喊,“一百三十六斤!是一百三十六斤!” “下等田亩产一百三十六斤!” * 注:亩产量是参照春秋到魏晋时期定下的。也可能不准,请不要太过较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