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拯救大明从拒绝就藩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五章:全村请愿,带头人!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朱元璋眼中意动一闪而逝,随即唇角抽抽。 没好气扭头,“是你自己想去!别引诱咱!” 马秀英见心思败露,也不尴尬,笑道:“是,我是想再去看看四郎妙云,可我不像某些人,我从不掩饰啊!” “某些人只能听着送上来的汇报,猜忌、胡思乱想。” “土桥村什么模样,他也不知道。” “四郎家到底如何布局,院中的杏树长在哪里,锄头、头到底摆放在哪里,也只能靠想象,想想我都为这个人,感到可怜。。” “眼红、猜忌四郎小夫妻俩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听听调查报告……” 啪! 朱元璋脸皮挂不住了,拍案掩饰,愤怒道:“咱一点儿都不想知道这些!” “你也别想去!你要敢背着咱私自去土桥村,咱就马上把他贬到岭南!” 马秀英脸上笑容消失,猛地起身,整理衣服,冷冷道:“朱重八,伱就犟吧!” “你把四郎废为庶人,我不说什么,你是父亲,更是一个君王,为了国家稳定,为了江山社稷,未雨绸缪这些都是应该的!” “但你要想清楚。” “你做了皇帝后,本来就已经是孤家寡人了!” “敢和你说实话,敢和你说真话贴心话的,只有家人了!” “对孩子们还如此,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 “你总有老的一天!” “等你老了,内心虚弱、空虚的时候,想找个人和聊聊天,说说真心话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因为你现在的冷酷无情,不愿搭理你!” “远离你!” “那时候,你就真把自己活成孤家寡人了!” 话罢,马秀英黑着脸,甩袖离开。 “咱不会虚弱!咱也绝不会向任何人示弱!咱是朱元璋!”朱元璋气呼呼,冲着马秀英离开的方向,大声喊道。 喊完后,坐下喘气,气的嘀咕道:“你就仗咱惯着你,在咱面前放肆!” “倔驴!” 外面,马秀英快步走着,听着身后传来的声音,气骂一句。 是人都有虚弱的时候! 皇帝也不例外。 壮年时说的大话。 都要在暮年时,被狠狠打脸! 皇宫内发生的事儿。 朱棣无法知晓。 平凡日子的每一天,除了计划内的事情,每天也总会有新的状况出现。 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也有麻烦。 两人都是井井有条的性格,习惯每天抓紧时间,做完做好有计划的事情。 留出足够富裕的空闲时间。 应对生活中的意外状况。 即便意外状况和计划发生时间上的冲突,也不怕。 沉着耐心应对就行了,随时调整一天计划,一段时间计划。 日子因有安排而充实。 又因时时刻刻,都有意料之外的事情而不平淡。 秋收后。 朱棣没事可做了。 乡亲们则开始忙碌着抢收旱地种植的棉花。 一场秋雨,在午后下起。 淅淅沥沥,一直下到临近放学时。 乡亲们像是约定好了,穿着蓑衣,举着油伞,或者干脆举一片大大的荷叶,来到学堂。 正在监督孩子们作课业的朱棣和徐妙云被惊动。 孩子们也好奇转头张望。 徐妙云轻轻敲了敲采绿的脑门,笑道:“都专心作课业。” 采绿揉了揉脑门,其他孩子瞬间板板正正坐直,继续认真作课业。 话罢,朝朱棣看去。 朱棣笑着点头,走了出去,看着在祠堂大门下避雨的八叔等人,快步走过去,询问:“八叔,你们怎么来了,下雨天,担心孩子们?” “四郎,俺们担心这群猴崽子干啥!” “就是,这点雨,还能把人淋坏了?” 一群叔伯婶子,纷纷笑着打趣。 “拜,先生!” 这时,学堂内传出孩子们放学的拜别声。 紧接着,一群猴孩子嬉笑打闹着冲出来。 等安顿孩子们离开后。 朱棣这才询问:“那大家……” 八叔等人看看朱棣,又看看徐妙云,欲言又止…… 徐妙云笑着说:“咱们去学堂说吧,有坐的地方,而且孩子们读书以来,大家也没来学堂看过。” “大丫说的对,大家一起去学堂内,有什么话,坐下来说。”朱棣笑着赞同这个提议。 一群人来到学堂,在孩子们上课的位置坐下。 朱棣和徐妙云并排坐在前面。 朱棣笑道:“八叔,大家有什么话,尽管说,不用拘束。” “俺来说吧。”八婶儿自告奋勇,看着徐妙云,说道:“前些日子,大丫说想跟我们换点棉花,给孩子们做儒衫。” “这怎么能行呢!” “四郎大丫,你们免费教孩子们知识,俺们已经感激的不得了了,给俺们孩子做那啥儒衫,怎么还能让你们换!” 八婶儿话音刚落,众人纷纷开口。 “对!我们真要答应了,俺们成啥人了!” “四郎,你们就说,这儒衫到底长啥样。” 朱棣和徐妙云相视一笑。 朱棣忙抬了抬手,说道:“八婶儿,我和妙云是觉得大家可能,并没有计划给孩子做新衣服的打算,这笔钱,准备从咱们学堂经费里出。” “这儒衫,就是读书人穿的衣服。” “明年不是去参加童生考试吗?到时候,别的孩子都会穿儒衫……” 听闻朱棣解释,众人都明白了。 虽然大家或许不懂“自卑”这个词汇。 但知道,别人有,自己没有。 别人穿的干净整洁,自己穿打补丁衣服那种感受。 在村里,孩子穿的破点没什么,出门在外,怎么也得穿的像样点。 尤其,还要和一群乡绅老爷家的孩子,同坐在一个考场。 啪! 八叔重重拍了下膝盖,“四郎大丫,我们明白了。” “这事儿就交给俺们自己来做!” “当爹娘的,孩子们争气,俺们砸锅卖铁也得支持!” “何况,这也不需要额外花销,无外乎,就是用自家中的棉花,织布做衣服罢了。” “等棉布织好,大丫教教各家各户,怎么做这儒衫就行!” 徐妙云给朱棣使眼色。 朱棣知道徐妙云担心什么,笑着询问:“那女孩子呢?我和妙云准备给所有孩子都做的。” “春晓、采绿她们虽然是女孩子,可也希望得到一件,和东旭他们一模一样的儒衫。” 众人这才完全明白,朱棣和徐妙云的考虑。 有女娃家的,还的确没想过给女娃做儒衫。 “做!” “对!做!” “大丫,不是俺们偏心,手心手背都是肉,只是很多时候,实在是人穷志短,只能先紧着男娃,可今年咱们的日子,也不差,叔不敢保证,往后都能这样,但今年,俺肯定给采绿做一身儒衫!” 看着有女娃在学堂上学的叔伯婶子,纷纷表态,徐妙云眼睛有些发酸,笑着点头。 “各位叔伯,事情商量完了,那咱们回家吧。”朱棣笑道。 “四郎,还有件事情。”八叔开口,看了看乡亲们,有些为难,不知如何启口…… 朱棣笑了,“八叔,你可是上过战场的大老爷们儿,怎么还吞吞吐吐的?” 八叔讪笑,一咬牙,说道:“前些天,官府入村收田税时,俺们听周浪和几个衙役聊天。” “聊到了蒋青天说过的一些话。” “蒋青天说:土桥村会慢慢和其他村儿拉开距离,把其他村儿远远甩在后面。” “俺们好奇,就跟周浪打听,蒋青天为何这样说。” “当时周浪和很多官府的人,都说,蒋青天说:因为咱们土桥村有四郎你指点。” “那天后,俺们就一直在琢磨这件事,今天来,就是厚着脸皮,请四郎当咱们村儿的带头人。” “带着我们,把日子过的再好一点。” 八叔用最快的速度,把话说完后,就马上把头低下。 毕竟,他们这种行为,多少有点得寸进尺了。 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人家四郎,凭什么就一定要带着他们这群除了种地,啥都不懂,啥都不会的累赘! 其他乡亲,也全都不好意思的把头低下。 朱棣则愣怔了。 当带头人? 这份信任,太沉重了! 徐妙云则含笑,用余光偷偷看着朱棣。 朱棣好一会儿才回神,看着不好意思的乡亲们,笑着询问:“八叔,你们大家就这么相信我?” “就因为蒋进忠说的几句话?” 蒋胖子,什么时候,都有这种影响力了? 朱棣哭笑不得。 八叔连忙摇头:“当然不是了,蒋青天那些话,只是给俺们提了个醒,没听到这些话,俺们这些人的脑子,就想不到让四郎你当带头人。” “俺们相信四郎你的本事,并不是因为蒋青天几句话!” 是他们用眼睛、用心感受做出的判断! 四郎做事认真、处事公平,能力更是没的说! 就连蒋进忠都巴巴的往土桥村跑,求四郎指点。 徭役期间,四郎卖鱼,更是证明了四郎的能力! “土桥村会慢慢和其他村拉开距离,把其他村儿远远甩在后面!” 作为土桥村人,谁不想! 四郎就有这个能力! 乡亲们眼巴巴,紧张期盼看着朱棣。 徐妙云没说话,只是静静坐在旁边。 她不会干涉四郎的决定。 无论四郎做什么决定,她都支持……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