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拯救大明从拒绝就藩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三章:御赐剑式肩标!山海关!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御书房内很安静。 李文忠感到一股莫名压力。 不是来自皇帝舅舅。 而是来自风波诡异的大势。 同为武勋,他很清楚,奏章中那句,“只认标识不认人”,看似平平淡淡,所产生的影响多么大! 一旦整个大明军中,上下一致形成这个共识。 就是给条狗,戴上相应的标识。 将士们见了,也得回以军礼。 将领对军队的控制力度,将会被极大削弱! 虽然将领的威望、能力还会对掌控军队,发挥着很大作用。 但标识的作用更大! 标识的分发权,将被牢牢控制在皇帝、朝廷手中。 军队标识化。 就是一种,皇权、朝廷对军队更有力的控制。 朱元璋越看越震惊,越看越激动,手都不由微微颤抖。 反复好几遍后,抬头,“文忠,你认为,老四那个混账,能带着一群农民扛住马匪冲击,他搞得这个标识化,产生了很大作用?” 思绪被打断,李文忠忙收敛思绪,十分肯定点头,“陛下,我们都是追随你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当初咱们招收百姓从军,新成立的新军,在战场上什么样子,我们都知道。” 百姓组织起来,送到战场上。 就是经过一次次淘汰,最终能活下来的,就成了老兵。 可土桥村这些人明显不一样。 第一次表现的就很好。 “臣认为,对于土桥村的村民来说,标识的最大作用,就是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变得有组织、有秩序,在惶恐混乱的情况,即便找不到能信服的人,但可以跟随标识!没有变成一群无头苍蝇。” “一支军队,在战场上,保持秩序不乱、不崩溃,比个人勇武更重要!” 朱元璋点点头,鼓励道:“继续说说,你对军中推广标识的看法。” 李文忠其实不想说的。 内心深处,也一直有些抵触。 他贵为曹国公。 也是大明军中巨头。 搞标识后,狗戴上相应的标识,军中将士都得回以军礼。 这种事情,想一想,就让人有些难受。 可他深知,皇帝动心了。 也深知,真这样做,的确利国利民,对于没有野心,没把朝廷军队,当做自己私人武装的将军们来说。 军中搞标识。 可以让领兵的将军们更安全。 甚至,皇帝对将军们放心,文官就没有办法插手军队了! 自从地位越来越高,他也开始勤于读书了。 宋朝文官、太监骑在武将脖子上,拉屎撒尿,实在太恶心了! 或许本朝可以杜绝这种情况。 呼! 深吸一口气,李文忠首先摆明态度,“舅舅,说实话,臣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搞这种标识后,狗戴上相应的标识,都能在军中拥有相应的地位了。” 李文忠笑着,改变了对朱元璋的称呼。 接下来这番话,以亲人的方式说,比臣子的方式更合适。 朱元璋很喜欢这种亲近,很喜欢这种掏心窝的话。 笑着瞪了眼。 笑骂:“继续说!” “但臣支持。”李文忠十分认真道:“类似标识会分散权力这些,折子内已经提到的,臣就不说了,臣说点丘福没有想到的。” “赋予将领标识的权力,未来只能掌握在舅舅手中。” “将领佩戴标识,在军中就拥有指挥权力、地位。” “扒掉他的标识,他就失去军中权力、地位。” “一旦能实现这一目的,等于皇权、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力度,得到了一次有力加强!” “历朝历代,一直在探索加强中枢权威。” “秦朝的郡县制、汉朝消灭封藩制、宋朝以文官统御武将。” “前两者,是中枢对地方的收权,宋朝是对武将的收权,但宋朝的经验,很明显就不成功,以文御武,造成宋朝军事实力长期疲软。” “如果本朝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皇权、中枢有效有利的控制军队,就不需要搞以文御武这一套了。” 朱元璋认真听着。 他听出来了,外甥支持军中标识化。 也以他武将的身份,反对宋朝那套以文御武。 “臣以为,丘福奏章一定会对本朝,会对整个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其影响力或许可以媲美郡县制、废除封藩制。” 李文忠做了总结,结束了他对标识化的评价。 朱元璋欣慰点头,十分满意。 这番话,有好听话,也有比较刺耳的话。 但都是难得的大真话、大实话。 “这个丘福,能力还有待考察,但对朝廷是忠心的,接下来,伱好好关注一下这个小将。” “是!”李文忠忙应道,暗暗感慨,“之前算是入了陛下法眼,这道奏章递上来,看来初步简在帝心了。” 殿内突然又陷入安静。 朱元璋皱眉思索着,某刻,指示道:“这道奏章先不公布,丘福不是请求在军中实验吗?” “准许他实验。” “并且,咱还要亲自给他设计标识。” 话中,拿起笔,找来一张空白折子,略作沉吟,回想折子中描述的标识模样。 随即提笔在折子上画了起来。 片刻后,招呼李文忠,“你来看看,哪个好。” 李文忠忙凑到御案旁。 折子上有两种图案。 一种是盾牌形状,分别有一道杠的盾牌、两道杠的盾牌、三道杠的盾牌。 另一种,像一把剑,不过没有剑柄,剑体上面分别有一道杠、两道杠、三道杠。 “这种盾牌的标识,可以缝制盔甲胸口位置,至于这种剑样式的,咱想着,缝制在袖口好呢,还是缝制在肩头好?” “咱想着,缝制在袖口,象征着,将军们持剑,替朝廷开疆守土,剑无柄,警示将士们,兵权这柄剑不好拿捏,一定要兢兢业业,不可有私心。” 李文忠一听,就知道,朱元璋更喜欢这种无柄剑样式的。 略做沉思,提议:“陛下,袖口不好,丘福奏章里面提到了,标识在战场上的作用,就是要让士兵第一时间找到上一级将领。” “袖口不显眼。” “臣以为,不如放在肩头更明显。” “一把无鞘无柄的剑,置于将领肩头,一样能起到警示将领的作用。” 闻言,朱元璋笑了,“那好,就置于肩头,看来你也更倾向于剑样式的。” “咱们大明的军服是红色的,这剑式肩标也用红色的,至于杠……” “陛下,不如就用绿线绣织吧。”李文忠提议,“丘福在奏章中也说了,四郎他们就是用绿色的布条。” 朱元璋笑着摇头,“他们那是没条件,所以只能如此。” 用一块白棉布,找些鲜嫩的草,攥在手中搓揉染色。 太儿戏了。 他的大明军,不能这么儿戏。 略作沉吟,朱元璋笑了,“这肩标代表着皇权赋予,那就用明黄线绣织三道杠!” “明黄乃帝王专属色!” “上面的杠,代表着他们权力的大小,用明黄绣织,代表着他们的权力是咱赋予的!” “有明黄绣织的杠,代表着咱给他们权力,没有,就代表着咱收回权力!” 用明黄线绣织? 李文忠十分惊诧。 天下谁不知,明黄乃帝王专属色! 标识上带有这个颜色,就相当于如朕亲临! 标识的光彩,可以很容易,遮盖将军本人的威望! 狗戴上明黄三道杠,剑式肩标,在军中大摇大摆闲逛,恐怕都比不戴这种肩标的他高贵! 李文忠一时间,已经难以分辨,这到底算是军人的悲哀,还是军人的荣耀。 但有一点他已经看明白了。 未来,一旦真的全面推行肩标,施行这种改革。 他们这群公侯伯,大明最高贵的武勋,未必人人都能得到这种肩标! 他们…… 谁能得到? 谁又将被淘汰出局? 这必然会是一场,影响更为深远的巨变! “文忠。” 思绪被打断,李文忠忙道:“臣在!” 朱元璋深深看了眼李文忠。 刚才,文忠内心情绪波动一定很大,脸上表情很丰富,激动、沮丧、悲哀…… 应该是猜到了一些。 “你统计一下丘福这一卫将领的人数,一人一副,左右两个剑式肩标。” “把总以下的官职,红杠镶金边,把总一道金杠……” “统计好后,去尚衣局制作,制作好后,快马加鞭给丘福送去,让他们在军中低调实验总结经验,这种肩标,还要根据他们的总结,进行修改,告诉他们,有什么想法都要知无不言提出来!” “你提醒冯胜,咱不希望此事过早被朝中知晓,咱也会命令毛骧,管控好关外关内消息往来。” “去吧。” “臣遵旨!” 李文忠领命后,匆匆离开。 一天后,就把制作出来的剑式肩标,呈送到朱元璋面前。 红色剑式肩标,纵向排列着三道杠。 朱元璋用手摸了摸,爱不释手,满意点头:“不错不错,做的很精良。” 李文忠松了口气,笑了。 瞧着朱元璋爱不释手,也有些眼馋。 眼巴巴盯着。 朱元璋注意到后,不由笑骂,“将来少不了你的,这是给千户级别佩戴的,你眼馋什么!” 李文忠讪笑,暗暗腹诽,“这不是怕将来,连个千户级别肩标都捞不着嘛!” “这个咱留下,其他的,快马加鞭,马上送往丘福处!” “是!”李文忠领命后,忙去安排。 当天,数十骑带着皇宫尚衣局制作的剑式肩标,快马加鞭北上追赶。 数日后。 朱棣等人行至滦州,距离榆关已经很近了。 于此同时,北方,落雪了……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