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八章 皇上最大的缺点,乃是缺容人之量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见朱樉一脸懵逼。 林澈倒了碗酒,自顾自喝了口,这才接着说道: “不仅不怨恨,我甚至还很欣赏当今皇上。” “纵观中华历史四百多位皇帝,洪武帝的功绩绝对名列前茅,可媲美秦皇汉武,堪称千古一帝!” 嘶—— 林澈说到这里,不论是朱樉,还是一墙之隔的朱元璋三人无不感到热血沸腾。 千古一帝! 如此高的历史评价,就连朱元璋本人都觉得有些过了。 想他布衣之身打下大明江山,虽功高盖世,可比较秦皇汉武,尚且觉得略逊一筹。 没想到林澈把自己与历史上最高地位的两位帝王相媲美。 朱元璋又惊又喜,坐在椅上的身子不自觉前倾,想听他下一步对自己的评价。 “咳咳,林先生,我咋觉得你前后有些矛盾呢!” 朱樉被林澈这句话给呛着,清了清嗓子: “您刚才不还说,朱家的官儿,连狗…咳咳,那啥?” “欣赏归欣赏,嫌弃归嫌弃,两者没矛盾啊!” 林澈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解释道: “当今皇上得位之正,千古帝王中独一份。” “开局一个碗,九死一生,创建大明王朝,历史上可曾有第二位?” “不曾!” 朱樉充满自豪回道。 “那不就完了!” 林澈随即肃然道: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将汉人从鞑子的铁蹄下,拯救出来。” “别的不说,单单这份功绩,足以流芳千古!” “想那蒙元鞑子将咱汉人当成第四等人,汉人活的连牲口都不如,没有洪武帝逆天改命,想我华夏大地,或许最后连汉人都没有了。” 朱樉听了精神为之一震,随即追问: “先生说当今皇上为千古一帝,却不愿做他的臣子,难道皇上除了推翻鞑子政权,解放了汉人,其他方面做的都不好?” 林澈端起酒盏,看着一脸疑惑的朱樉,淡淡道: “也不是像你说的这样。” “洪武帝自登基以来,勤俭节约、勤政爱民、惩治贪腐,不失为一名明君。” “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维护老百姓的利益;设立大诰,让老百姓能直达天听;颁布养老政策,建立养济院;为无房百姓提供住房;为家贫无葬地者建立漏泽园…” “这一系列惠民政策,都实实在在让老百姓受益。” “如此种种,绝对称得上是一位明君!” “呃…” 面对林澈列出的一桩桩政绩,朱樉露出尴尬神色。 作为一名皇子,父皇做出如此多的历史功绩,自己这个做儿子的居然很多都不知道。 看来自己对父皇还是缺少了解啊! 想想自己因为出藩而与父皇闹别扭,突然感觉暗自惭愧! 自己有什么资格跟一代大帝的父皇讲条件,提要求?! …… 隔壁密室。 朱元璋听到这话,不自觉站了起来,身子挺得笔直。 意气风发,自豪满满。 作为皇上,他听过太多阿谀奉承的话,那都是当着他这位皇帝的面奉承。 像刚才林澈的一番赞美,是他偷听来的,这些话都出自对方的肺腑,感觉完全不同。 同时,朱元璋想不明白。 明明林澈对自己的评价如此之高,却为何对入朝为官丝毫不感兴趣? 为咱效力,为百姓谋福祉,难道不好吗? 就在朱元璋疑惑之际,对面的朱樉提出了同样疑问。 “林先生,那您为什么不愿为皇上效力?” 面对朱樉的疑问,林澈摇了摇头: “我刚才所说的都是皇上的优点,下面我给你再说说这位皇上的缺点!” “缺点?” 朱樉一愣。 林澈接口说道: “不错,这位皇上优点很多,但缺点同样不少。” “其中最大,最致命的缺点就是缺少容人之量!” 此言一出,朱元璋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 “刚才还‘千古一帝"现在就变成了‘缺少容人之量"” 这落差有点大啊! 悄悄看了眼身旁的刘伯温,见他双目微闭,凝神倾听,看不出脸上表情。 朱元璋强忍心中不快继续听下去。 “当今皇上打下大明江山,封赏那么多公侯伯爵,王公大臣,怎么就缺少了容人之量?” “如果皇上缺少容人之量,岂不成了陈友谅、张士诚之流,又岂能成就如今的霸业。” 朱樉不服气的提出质疑。 “我说的这个量,乃是他登上大宝后,对朝臣的容忍度!” “你爹是当朝的勋贵,你回去问问你爹,在当 今皇上手下做事,是不是胆战心惊?是不是时刻担心自己做错什么,性命不保?” “你再看看诏狱里关了多少空印案、扬州舞弊案的官员、家眷?这里面又有多少是被冤枉的?” “皇上借着惩治贪腐的名号,将涉及两案上万官员缉拿连坐。” “又有多少官员的家庭因此而破裂?!” “伴君如伴虎你总听说过吧?跟着这位皇上就是这种感觉!” “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我是不愿意过,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给上一刀,来的痛快!” 林澈眼睛明亮的看着朱樉,回答道。 朱樉听到这里,疑惑了。 朝堂上的事情他不是很清楚,不过对他爹的性格还算了解。 他爹那个人,确实不大度。 动不动就翻旧账,十几年前的小事,他都能翻出来,给你说个一二三来。 但碍于在皇宫里吃了苦头,朱樉这次学乖了,没敢情绪激动嗨起来。 朱樉喝了口酒,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 “林先生,你可能误会皇上了,他也就对那些贪官污吏下手狠些,没先生说的那么残暴。” “我随父亲见过两次皇上,挺慈眉善目的。” 林澈见朱樉犹在狡辩,也不废话,直接开口: “既然你提到惩治贪官污吏,那咱们就接着昨天所说,来谈谈洪武朝第三大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