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四章 丞相胡惟庸的不寻常举动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等到朱标宣读完奏章内容。 奉天殿内一片寂静。 朝中大臣已能想象到皇上的愤怒。 自己钦点的接班人,太子居然在朝堂上公然否定自己制定的国策,挑战自己的权威。 等了半响。 终于,龙椅上的朱元璋有了反应。 “不错!” “太子所言两策甚得朕心,可以试行。” “这件事就交给太子着手办理,中书省各部配合太子执行!” 此言一出,群臣一片哗然。 什么? 皇上居然答应太子的奏请,这不是拆自己的台吗?! “陛下,太子所言广开商路,与我朝制定的重农抑商政策相违背呀,一旦新政实施,势必引起百姓人心惶惶,国朝动荡啊!” “陛下三思啊!海禁之国策乃维护我海防安全之基石。一旦取消海禁,只怕沿海百姓恐招倭寇袭扰,海防也不得安宁啊!” “陛下,士农工商体制乃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切不可在我朝坏了这规矩啊!” “陛下…” 一时间,各部官员纷纷站了出来。 原本分列两侧的官员,此刻几乎全部挤到御道中央。 乌泱泱一片,各种声音混杂。 此刻,无论是淮西勋贵,还是浙东文臣全都站在统一战线上。 出言阻止。 龙椅上的朱元璋看着下面乱哄哄的群臣,眼神冷到了极点。 他看了眼太子朱标,然后朝贴身太监刘和示意。 得到启示,刘和连忙开口传唱。 “肃静!” 紧接着站立在御阶左右的大汉将军,齐声吼道: “肃静!” “肃静!” “肃静!” 三声齐呼,响彻整个奉天殿。 原本像菜市场一样的奉天殿,瞬间安静下来。 朱元璋端坐龙椅,手按在撑在御案上,森然目光扫视群臣。 “朕意已决!” “太子所奏之事,不日起在我朝予以实行,中书省各部全力配合太子。” 大手一挥,朱元璋用不可置疑的口吻说道。 “陛下…” 眼看朱元璋态度坚决,仍有大臣想出言劝阻。 然而。 话刚出口,就被朱元璋森然的眼神给硬生生憋了回去。 紧接着。 朱元璋声音再度响起: “朕还有一事,在这里向各位臣工传达。” 还有事? 朝堂上各位大臣已经被朱元璋今天不寻常举动,震惊的不知所措。 这位皇上还有什么重磅消息发布? “朕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对空印案和扬州官员舞弊案重启调查。” “调查之事由太子负责,刑部、御史台、督察院全力配合。” 望向太子朱标,朱元璋缓缓说道。 “儿臣遵旨!” 朱标上前一步,躬身接旨。 御阶下的刑部、御史台、督察院官员,纷纷出列跪着接旨。 朱元璋此言一出,御阶下官员再次轰动。 “陛下圣明!” “皇上万岁万万岁!” “…” 空印案和扬州官员舞弊案,牵扯官员上万,多多少少与朝中这些大臣们有些关系。 或是门生故吏,或是亲朋好友。 今天皇上主动提出,将定性为铁案的两案件重审。 无疑是要翻案。 这件案子皇上交给品性纯良的太子办理,更让大臣们看到了希望。 这些大臣们都情不自禁的拍掌叫好。 朱元璋扫了眼群情激奋的众大臣,眼神提示太监刘和。 刘和尖着声音,唱道: “众臣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朱元璋站起身,准备下殿。 就在这时,站在文臣前排的胡惟庸越众而出,启奏道: “微臣胡惟庸,有本要奏!” “哦!” “胡爱卿,有何事启奏?” 朱元璋看了眼胡惟庸,又重新坐回龙椅之上。 胡惟庸躬身道: “启禀陛下,中书省接到云贵、岭南行省汇报,这些地方多个府县官员出现缺额,请朝廷尽快派遣官员前往补缺。” “中书省可曾做出安排?” 朱元璋淡淡问道。 “回陛下,中书省已经初步拟定了一份任职官员名单,请陛下御览!” 胡惟庸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奏折,双手举过头顶。 “呈上来!” 朱元璋说完,太监刘和快步走下御阶,接过胡惟庸的奏折,快步走了回去。 跪地,双手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展开 奏折,大致浏览了一下。 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愣了下,随即问道: “胡爱卿,这上面官员名单,可是你中书省仔细拟定的?” “启禀陛下,上面每一个缺额官员名单,都是经过中书省与吏部一起仔细推敲拟定的,请陛下定夺。” 胡惟庸朗声回道。 “那肇庆县补缺县令江浦贡生林澈,是怎么回事?你给朕解释清楚!” 朱元璋拿着奏折,眼神幽冷的看着胡惟庸说道。 江浦贡生林澈? 奉天殿再次一阵骚动。 “这贡生是不是半月前,殿试上攻击科举取仕的那个林澈?” “他怎么成了补缺官员,他不是被打入诏狱了吗?” “胡相这是老糊涂了吧,怎么将一个待斩死囚,列入后补官员名单?” “疯了,简直是疯了!” “…” 面对众官员质疑,胡惟庸抬头看向御案后的朱元璋,不急不缓说道: “自从陛下让臣看了贡生林澈关于公田补贴俸禄的策论,微臣回去仔细琢磨了一番,觉得此子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现在朝廷正在用人之际,臣斗胆将该贡生列入后补官员名单。” “陛下,林澈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臣恳请皇上施恩赦免死囚林澈。” 说到这,胡惟庸一脸诚恳的跪地奏请: “陛下,人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