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七章 百官请奏严查刺杀事件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朱二,你以后不要独自往这跑了,看着烦!” “真想来,就把你哥也叫上,惹什么事、废什么话,就让你哥来收拾你!” 林澈假装一本正经,严肃说道。 “啊!” 朱樉愣住了,这才刚从诏狱出来,就翻脸不认学生了? 林澈没理他愕然,接着道: “关于北伐的事,暂且就讲这么多,多说无益…” “回去告诉你家老爷子,对于北伐能不参加就不参加,随便找个借口,诸如年纪大了,身体病了什么都行。” “反正不要去参加北伐,别这么大年纪了,把命搭在这上面。” “至于,我刚才说的不要分兵和临阵换帅之事,你们回去最好跟老爷子讲,不要禀告皇上,别到时好心当成了驴肝肺,还弄的君臣之间不愉快。” “这些都是我个人的建议,至于你回去怎么说,咱也管不了。” “你们自己看着办!” 林澈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让朱标颇为感动。 但是却没有达到父皇交代的目的,有些不甘心: “林先生!” “除了先生所说的,就没有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毕竟,陛下是铁了心要北伐的呀!” “先生说的改变战略方略,这个意见陛下或许能听得进去。” “寻找一个合适辅佐徐大将军的先锋,或许也能办到。” “至于,您说的,临阵换帅,在咱大明诸多将领中寻找一个代替徐大将军的主帅出征,怕是陛下未必能答应。” “关键,大明也实在难找出这样的主帅!” 看到朱标依然不死不休的追问,林澈暗自叹息,淡淡道: “我知道伱除了回去给你爹交差,怕还要将这些话转达给当今皇上!” “我给你一个忠告!” “作为一个官场中人,想必听过混官场,混官场,其中这个‘混"字,就是其中精髓。” “朱兄,你年岁比我大,我奉劝你一句,不要给自己添麻烦!” “回去跟你爹多商量商量,至于皇上那里我看就算了!” “言尽如此,还请朱兄自己斟酌!” 看到林澈的性子不高,朱标不像朱樉那样没脑子,简单客套几句,便要带弟弟回宫复命。 “多谢林先生不吝赐教!” “请受朱某一拜!” 朱标站起来,躬身作一揖。 他深受儒家思想洗礼,对礼节格外看中。 倒是朱樉大大咧咧惯了,没这么多的讲究,拱手意思了一下。 “朱兄客气,举手之劳!” 林澈也站起来回礼,随即说道: “朱兄真要感谢鄙人,就麻烦你尽快帮我找出真凶,别的就算了!” 闻言,准备动身离开的朱标停下脚步,脱口道: “先生是想一人报仇?” 听了这话,林澈表情淡然,目光深邃的看着对方。 既不表示承认,也没否认。 两人目光交接。 朱标主动避开目光,低声道: “先生莫怪!” “在下失言了…” “没事!” 林澈淡然道: “在下有些疲倦,就不送两位了,你们慢走!” 朱标带着朱樉再次行礼告别。 匆匆离开别院。 …… 就在太子朱标探访林澈的同时。 奉天殿,朝会。 朱元璋刚接受完百官朝拜。 中书丞相胡惟庸便迫不及待的上奏。 “陛下,微臣听闻昨日,午门大街有刺客出没,惊吓到了太子殿下!” “虽然刺客已经伏法,但是敢惊扰太子殿下,等同于谋反,务必要彻查幕后指使之人!” “臣请陛下,将此事交予三法司彻查,谨防幕后之人逍遥法外!” 三法司指的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 戏文中虽然经常出现三司会审一说。 实际上,终明一朝,三司联合办案的情况极少。 寻常大案要案,都够不上会审的资格。 如今虽说刺客惊扰了太子,但是刺客已经就诛。 剩下的事交给刑部,按部就班的调查即刻。 朝堂上的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都觉得胡惟庸对此事表现的太积极,而且这事本不该他这位百官之首来上奏。 这件事该有刑部或者都察院的御史们上奏才合规矩。 现在丞相一开口,紧接着朝臣们纷纷进言: “陛下,臣以为,丞相所言极是,刺客敢在天子脚下,皇城外实施行刺,是在挑衅我大明天威,一定要彻查到底!” “幕后之人,恐怕不光是行刺一个死囚,怕有着什么更大的企图,请陛下下旨彻查! ” “陛下,若是朝廷对此事姑息不问,必将引来大祸,更怕有人举旗造反,也未可知。”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一定要追查到底啊!” “….” 午门大街的刺杀事件,被这些人一渲染,居然成了谋反的前兆。 谋反一词一出,瞬间奉天殿震动。 实在是谋反这事牵扯太大。 诸百官纷纷站出来表态。 毕竟在这件事上,说了不该说的话,搞不好到时候就要因此丢了性命! “陛下,此事事关我大明江山社稷安危,臣请彻查此事1” “陛下,狼子野心之人,需要以雷霆之威方能震慑!” “臣等附议!” 随着表态的大臣越来越多,朱元璋一拍御案。 “都给朕闭嘴!” 就在朝臣们将这件刺杀案,你一言我一语,试图将此事定性城造反前奏时。 本该因此事勃然大怒的朱元璋,却是不耐烦的冷哼一声。 “午门大街刺杀一案,朕早就派亲军都尉府和侍卫上直军去查。” “真相如何,过些时日便能见分晓!” “尔等若是再在这危言耸听,就都给咱滚进诏狱蹲着。” 不管刺杀之事,有没有牵扯到谋反的阴谋。 朱元璋其实都不在乎。 现在林澈已经安全从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