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中状元,女匪抢我做压寨夫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8章 庙堂之上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徐大人也曾在京城为官,莫非还猜不透大人们的心思吗?” 朱元明面带不屑之色,似乎在嘲讽徐知春当了小半辈子的官,却连官场的情况都摸不清楚。 “大人的意思是,闻太师会阻拦?” 朝堂之上,以闻太师为首的士族势力,把持着朝廷绝大部分朝政。 而后便是武将集团,大部分都派到京城之外,驻守在京城的将军,也隶属于闻太师手下。 除了这两股强大的势力之外。 剩下的,便是皇室的王宫贵胄了。 当今皇帝这一脉血亲不多,唯有小宁王拿到了王爷的名分。 剩下的,全都是上一代帝王留下的子嗣。 皇帝听信谗言,并未进行大规模的削藩之举。 因此,上一代帝王的子嗣,把持着大乾朝的九大分封之地,也称之为大乾九王。 这些王爷轻易不得进入京城,与皇帝沟通的唯一桥梁便是小宁王。 小宁王信誓旦旦的要帮王悍要到赏地,就是这九位王爷给的底气。 当朝皇帝虽然昏庸,内心却还知道血缘关系,才是最大的利益绑定。 小宁王谏言,再有九位王爷联名支持,哪怕是闻太师带头反对,也阻挡不住此事。 不过,此刻听到朱元明的意思。 似乎还不只是闻太师会阻拦这么简单。 他故意装傻充愣,就是为了将朱元明的话多套出来一些。 果然。 朱元明在这一点上并未防备徐知春,闻言之后笑道:“闻太师自然会阻拦,不过,本官却听说有几位王爷恐怕也要出手。” “为什么?” 徐知春不懂了,“那几位王爷不是跟小宁王一条心吗?” “庙堂之上,虚虚实实,徐大人沦落到一任知县了,竟然还能如此单纯?” 朱元明冷笑道:“自从上一任异姓王因造反而被满门抄斩后,整个大乾朝,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位异姓王了。” “他王悍现在的力量虽然薄弱,可谁也不想看到一位对皇室有威胁的人物诞生。” “这一点,小宁王当局者迷,你徐大人应当看的清楚才是。” 徐知春目光闪烁,暗暗理清楚了朱元明话里的意思。 简而言之。 王悍现在人微言轻,对朝廷形不成威胁。 但他表现出来的手段和能耐,却会被权贵阶层所忌惮。 试想,一位能抵挡拓跋宏铁蹄的英雄,再有小宁王和皇帝的支持,假以时日,必然能执掌重权。 各位王爷习惯了当前的环境,不思进取,自然也不希望看到大乾朝的权贵阶层出现变动。 恰好,闻太师也不会眼睁睁看着武将做大。 双方算是达成了一致的默契。 再加上刘光师对王悍心存不满,从中再联合武将阻拦,王悍封地之事,几乎铁板钉钉的要失败了。 徐知春心里对权贵阶层把持庙堂的行为,又增加了几分不满,抬眼问道:“朱大人,下官很想知道,他们用何理由来阻碍王爷呢?” 打仗还要弄一个出师有名。 闻太师和那几位王爷,总不能仅凭片面之词,便能在庙堂之上打压小宁王。 否则的话,朝廷之上,早就没了小宁王的容身之所。 朱元明闻言,淡淡笑道:“解铃仍需系令人,本官听闻,狼国使者已经抵达京城,找到了闻太师,希望朝廷赔偿拓跋宏的损失。” “啊这……” 徐知春愣住了,“明明是我们打了胜仗,为何还要赔偿他们的损失?” “这就是现实。” 朱元明双目微眯,故作深沉地说道:“表面上我们打了胜仗,可是谁会觉得,一个出身草寇的人物,能帮助大乾朝挽回颓势呢?” “朝廷那些人啊,骨子里依旧畏惧狼国的大举入侵,必然会选择罢手言和。” “只要有了态度,那就有了谈判的余地。” “此事,最终仍会以朝廷赔偿而结束,那王悍,也必然会被推出来顶罪。” 嘶。 徐知春听的心惊不已。 王悍打了胜仗,却因为朝廷的昏庸,要被送到狼国赔罪? 此次大捷,让拓跋宏损失了十万将士,他能善罢甘休? 可以预见,一旦王悍被送往狼国,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结局。 噌噌噌。 徐知春只觉得脊背发凉,噌噌噌地往后退了几步。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啊?” “哈哈哈……”朱元明更加得意了,“徐大人,本官知你心思还在王悍那边,不过本官劝你不要执迷不悟,老老实实帮本官解决青云寨的山匪,捉住王悍送往京城,你我都将因此事而高升,岂不美哉?” 徐知春隐隐抓到了真相。 难怪朱元明只是凌州郡守,官居四品,却能请动边防军主帅。 这里面,或许有闻太师的干预,也或许,连那几位王爷也在暗中斡旋。 青云山,竟然成了众矢之的。 明悟了一切的徐知春,顿时有些心凉。 若真如此,朝廷或许真的没救了。 那么王悍,他会如何选择呢? “朱大人,既然是这样,为何咱们还要赶在朝廷封赏之前动手?”徐知春有一事不明。 朱元明淡淡道:“万事总有意外,万一小宁王说服了皇帝呢?这位王爷,可是出了名的不按套路出牌,总要防着点嘛。” “不过,本官也不会急功近利,王悍在等封赏,本官在等支援。” “相信要不了几日,便可对青云寨发起总攻了。” 朱元明端坐在椅子上,目光却望着远处笼罩在黑暗之中的青云山。 一切尽在掌握,根本没必要着急嘛。 唯独徐知春心凉了半截,恨不得当即前往京城,找皇帝讨要一个说法。 只可惜…… 他同样是人微言轻,即使前往京城,恐怕也入不了庙堂的大门。 “哎……” 徐知春暗暗叹息,目光转向南方,似乎穿越了重重障碍,看到了庙堂之声的风起云涌。 京城。 一栋别院之内,穿着锦袍的小宁王端坐在凉亭之内,目光却是充满了无奈之意。 就在这时,管家端着一封书信仓皇跑来。 “王爷……” 管家急促地说道:“此乃周王的信到了。” “快念。”小宁王急忙喊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