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院士重生:这大国梦,如你所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 万众瞩目下的测试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巨大的花岗岩在操场上落下。 随着一声闷响,所有人的紧张情绪彻底达到顶点。 刘龙辉看向叶知寒:“用这个来阻挡发射基的后退,应该没问题吧?” 叶知寒点了点头。 发射基的反作用力和提供给无人机的动力相同。 而返程无人机本就是小型飞机,所以需要的动能并不夸张。 这个花岗岩应该足够用了。 刘龙辉充满期待的看向叶知寒,轻声道:“那开始吧。” “好。” 叶知寒将发射基的倾斜度进行最后的调整。 因为之前在设计和计算的时候,都是按照水平方向来计算的。 因此发射基的角度,至关重要。 在确保了发射机处于完全水平的状态之后,他便慢慢的固定在发射基上的铜丝电线往外拖拽。 对于发射点火,叶知寒没有进行专门的设计。 但为了安全起见,他还是依靠铜丝通电之后的电火花进行引燃。 铜丝电线扯出十米左右,就已经完全脱离了危险距离。 叶知寒确保发射基周围十米已经没有人员活动,便看向刘龙辉:“刘校长,我这边准备完成了。” 刘龙辉点了点头,随后走到报社人员中间去,询问各个观察点的记者是否已经到位。 在得到记者朋友准备妥当的回答之后,刘校长举着扩音器,声音浑厚道:“准备点火,倒计时五秒。” “五” “四” “三” 在刘龙辉的倒数声中,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攥紧了拳头,充满期待和紧张的看向操场。 “二!” “一!” “发射!” 听到发射字眼之后。 叶知寒便同时将铜丝电线引入电源。 然后急忙站起来,看向发射基。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下来。 一秒…… 两秒…… 紧接着。 “呲呲” “呲呲” 声响从炮轰液压发射基中传出。 一缕淡淡的烟雾从发射机中升起。 第三秒…… “轰!” “轰!” 两道低沉的声音响起。 大地震颤。 巨大的浓烟将整个花岗岩彻底笼罩。 下一秒…… 轰! 一道巨大的火焰直冲天空。 浓烟卷着火苗如同舞者,在这一方天地翩翩起舞。 巨大的声响宛如龙吟一般,令人心脏为之跳动。 所有炸药突然间完成完全燃烧,释放的巨大能量,让发射基也为之发出铮铮的金属鸣响声音。 叶知寒可以想象,如果这个发射机不是一体钢结构的话,在这么大的能量释放下,一定会出问题。 白色的浓雾瞬间升空。 但无人机依旧还停留在原地。 所有人一怔…… “哑炮吗?” “难道还是……失败了?” “爆炸都结束了,飞机还在发射基上,这次测试果然……还是不尽人意。” 场间所有人都心情低落了下来。 不少人的目光开始看先操场上的叶知寒。 这个少年,依旧在目光认真的盯着发射基。 一切,似乎还没有结束。 叶知寒的目光盯着发射机的液压舱室。 接下来是第二个步骤。 暴轰之后的液压传导过程。 在高温爆轰之后,液压舱的金属外壁开始变得通红。 虽然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但叶知寒心里仍旧有信心。 如果京大承包发射基的实验室完全按照他的尺寸进行生产的话,那就不会有问题。 他在计算的时候,是考虑到了高温形变这个因素的,所以他给出的尺寸,也是完全能够抵抗高温的。 一秒、两秒…… 四秒过后。 “吱!” 一道尖锐的声响突然从操场中出现,直刺天空。 所有人怔了一瞬,双手便不由自主的捂住了耳朵。 叶知寒此时也握紧了拳头。 这是,开始加压了。 在这一刻,他的心跳开始于时间的脉动所同步。 咚……咚……咚…… 嘭! 随着一声巨响。 返程无人机脱离高压喷射舱,如同利剑一般,瞬间发射! 所有人! 所有人都纷纷站了起来,看着那个白色的战机眨眼之间便飞出了京大的操场。 看着由这架所拖拽出的,一条水蒸气凝聚而成的苍白尾焰。 尾焰只有四五米长。 因为飞机本身没有动力装置,所以引出的尾焰,全部来自于发射基中的水蒸气。 所有人踮着脚尖,看着飞机划过一道优雅的弧线升入天空。 然后越来越小。 最后消失不见。 “起飞了!” “我们的飞机起飞了!” 与此同时,收到防空预警的京城民众,此时也纷纷走上房顶。 向天空挥手。 在航线沿途的民众,大多是看不到这架无人机的。 而哪怕是返程之后,因为动能的消耗,不断下落,在人眼观察下,约莫也就是一只鸽子的大小。 叶知寒松了一口气,从口袋中拿出纸笔,将第一次测试发射阶段的数据进行记录。 操场中的躁动,如同山呼海啸。 所有人在这一刻,都发自内心的自豪。 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刻,所有人都充满了斗志。 没有什么事情,是比做到了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更让人心潮澎湃的。 整个操场的狂欢之下,低头安静记录和验算的叶知寒,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 “恭喜你,知寒。”刘龙辉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叶知寒点了点头道:“也感谢京大的大力支持,否则不会这么顺利的。” “整个航行的时间大概是多久?” “前半程速度快,时间会短一些,返程因为不断减速降落,时间稍久,按照计算的话,整个过程大概在三分钟。” 刘龙辉低头看了一眼手表,随后目光便看向遥远的天边。 距离发射指令,一分十一秒,在理论拐点预定位置的记者,站在莲花山高地拍下了飞机的轨迹。 距离发射指令,一分五十秒。 分布在返程轨道的各个报社记者,等来了低空飞行的飞机。 距离发射指令,两分二十三秒。 飞机重新进入京大操场所有人的事先中。 这一刻,所有人纷纷挥舞双手。 迎接这架飞机的归来。 刘龙辉看着飞机最后的这个降落阶段的所有动作,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个项目会被命名为“纸飞机”了。 很难想像,一个完全没有备用动力的躯壳,仅仅凭借着气动力学,就能如此轻盈的从空中飘落。 姿势优美的令人叹为观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