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院士重生:这大国梦,如你所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 军工战略发展会议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纵然叶知寒此时充满了好奇和疑问。 但在场间的安静气氛压制下,令他丝毫不敢发问。 大概两分钟过后。 三道人影从前门缓缓走了进来。 叶知寒看向来者,整个人难以克制的紧紧抓住了衣角。 在看清为首那人的样貌,他心跳骤然加速。 双腿也不由得抖动了起来。 是子任同志。 那位重铸华夏之魂的人。 叶知寒是第一次,也是亲眼见到子任同志。 那种发自内心的激动,让他难以克制。 华夏是一个神奇的民族。 每当华夏危难,总会有人挺身而出,举起这即将塌下来的天穹。 近百年的屈辱史,当列强都认为没有一个民族可以在这么长时间被压迫、被屠杀、被欺凌的窘境下仍然坚挺脊梁的情况下。 在子任同志的带领下,狠狠地扇了列强一个耳光。 当他在京师向五万万人民说出华夏站起来了的时候,那幅画面,是每一个华夏人最心之向往的时刻。 “同志们久等了。” 子任同志在席间坐下,双手捂着茶杯,目光看向了叶知寒:“今天这次会议,出现了一个比较陌生的年轻人,我想各位都已经发现了。” 刘志民小声说道:“知寒,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知寒?” 刘志民用手肘碰了碰叶知寒的手臂:“发什么呆呢?” 叶知寒这才回过神来,急忙站了起来,向子任同志以及整个会堂的参会人员鞠了一躬:“各位前辈好,我叫叶知寒,来自豫省洛城,现在在京师大学旁听,就职于中科院第五研究所,暂时担任五院院长职务。” 不少人都赞许的点了点头:“不错啊,我们华夏青年果然是人才辈出。” “这么年轻就担任研究院院长。” “英雄出少年。” 在所有人的赞许下,叶知寒有些不好意思道:“前辈们过奖了,其实现在五院还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我才……” 听到叶知寒谦虚,子任同志道:“其实关于知寒同学,我今天虽然是第一次见到,但其实早已经听说过不止一次了。” “中科院第五研究所,是刚刚审批通过的研究院,也是京大和中科院联合重点建设的研究院。” “首先啊,我要对京师大学和中科院的果断坚决、识人用人的能力,表示赞许。” 刘龙辉和刘志民都急忙点头,接受这份荣誉。 子任同志接着对那些老战友说道:“这次喊各位过来,也不是单纯的开个见面会,至于为什么把几位找来参会,自然是有原因的。” “就在今天上午,我国的第一架自主制造的飞机测试成功。” “各位应该还不知道吧?” 几位前辈闻言,都是一怔:“我们自己研制的飞机?” “我们有能力制造战斗机了吗?” “那可就太好了!我们要赶紧把这个好消息传达给前方的将士们!” 子任同志笑道:“各位不要太性急了,听我说完,再开始讨论。” “虽然今天的飞行测试成功,但我们仍然必须认识到,我们的科技水平还是比较落后,一定不能盲目乐观。” 子任同志看向叶知寒:“知寒,你先简单介绍一下。” “好,”叶知寒道:“这次测试的飞机小飞机,不需要驾驶员,所以这就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了。” “优点是,制造简单,可以快速加大生产,同时在攻击过程,面对敌方的防空打击,损失会减少到最小。” “缺点是攻击比较单一,只能进行定点区域打击,如果目标移动,就只能凭运气了。” 叶知寒说完,刘志民补充道:“简单来说,这次的项目被命名为纸飞机项目,也就是说飞行模式有些像我们的折纸飞机,我们能做的只有在飞行到某个时刻将炸弹抛下,造成打击,无法人为随时发射。” 在叶知寒和刘志民的共同解释下,所有人这才完全弄明白了。 中科院的一些同僚以及从海外归国的不少科学家,也都被这个充满创造性的设计所折服。 “有了这个杀器,我们也终于是弥补了空中火力的不足。”子任同志欣慰道。 飞机,是所有人心头上的一道伤疤。 所有人仍然清晰的记得,在华夏元年,开国盛事的时候,华夏为了弥补飞机的不足,不得不让仅有的几架,在京城上空飞了两遍。 面对这个翱翔于天空的大机器,所有人都束手无策。 这种凝聚高尖端科学的机器,在不少人看来,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谁又能想到,不过一年时间,华夏便测试成功了第一架飞行器。 虽然很简单。 虽然和他国相比,技术上的差距巨大。 但毫无疑问,这是华夏凭借着自己的技术,完成了升空梦想。 这毋庸置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跨越。 叶知寒进一步对返程无人机的应用场景进行阐述:“返程无人机批量生产之后,可以实现矩阵轰炸机群,对于一定面积内的敌军进行精准投放打击。” “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军在中远程火力压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根据丑国的防空击落率,我们的飞机在完成任务之后,大约会有60%~90%的战机完成返程,实现重复利用。” “不过因为飞行高度和敌军阵地海拔的影响,爆炸的时间也会有一定变化,不过在后面的计算中我会不断修正和调整。” 子任同志笑道:“最关键的还是一些仪器和操作,尽可能的简单化,你要体谅我们的战士,太复杂他们可没办法短时间学会啊。” 叶知寒道:“嗯嗯,这个在我考虑范围内的,我会尽可能的简化,让其更加便携。” 子任同志看向刘志民:“志民,这些事情你多上些心,知寒需要什么帮助的话,你要全力支持。” “好的。”. “接下来,进入下一个议题,”子任同志看向那几位老战士,说道:“各位都身经百战,在军工方面有什么迫切的需求,现在可以畅所欲言了。” “这次会议,我们根据可行性和需求度,尽可能的敲定3-5个项目,作为重点的军工研发项目。” “不惜一切代价,尽快的搞出来,送到前线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