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院士重生:这大国梦,如你所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9章 联系到……他们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叶院长,这又是什么?”一个同事问道。 “锅。” “锅?”赵章顺道:“这些天你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就是为了造锅?” “这口锅很关键,”叶知寒道:“如果效果好,能让我们掏空的钢材库存重新填满。” “那这不是锅,”又一个同事笑道:“这是聚宝盆啊。” 叶知寒没工夫跟他们开玩笑:“别在这儿贫嘴。” “去制作的注意一下,这个锅的主体结构的层次,一定不要弄错,保护层-石墨基体-氧化铝中间层-不粘涂层,这四级结构一定不能弄错。” 那学生看着几张数据,点了点头:“别的我不敢保证,一口锅,我还是有信心能做好的。” 他刚走两步,就尴尬的挠着头发停下了脚步:“叶院长……这个,不沾涂层……是?” “聚四氟乙烯树脂,可以到化工厂里借,这种材料耐高温对人体无害,”叶知寒道:“涂一层这个一方面能让石墨炊具用起来更安全一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炊具用起来更方便。” “得嘞,放心,包在我身上!” 学生离开之后,叶知寒才叉着腰看着密密麻麻,以人为林的凤凰山。 在不分昼夜的建设之下,蚊香计划的第一圈和第二圈管道已经基本完成。 管道口直径一米,第一圈外环直径3.5公里,第二圈外环直径2.9公里。 管道总长已经达到二十公里。 叶知寒看着这浩浩荡荡的工程,以及满山的尘土和钢管碰撞而发出的雷鸣般的声响,心里无比的震撼。 漫山遍野都是勤劳人民的人文景观,要比这个庞大工程本身,更加令人震撼。 没有什么先进的机械。 那就七八个人,将每一段两三米长的钢管抬到山上。 没有什么建筑车辆。 那就一锨一锨的把这座凤凰山,挖出一条盘山隧道。 他们并不知道国家这是要做什么。 只是国家需要他们这么做,他们便这么做了。 二战期间,叶知寒曾经和加州大学的几位哲学教授讨论过德意志的问题。 在那些举世瞩目的思想家眼里。 德意志之所以能够在二战中爆发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取决于这个中欧小国触探到了人类社会的最终模式。 他们把这个模式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蚁巢结构。 不需要思考,整个蚁巢就是一个整体。 所有的决策由蚁后下达,工蚁、兵蚁只需要按照要求不计后果毫无怨言的去做自己的事情。 于是,这个看起来具有浓厚独裁性质的国家体系,在任何事情上就都拥有了强大的执行力和完成度。 那时候的叶知寒,深以为然。 绝对的理性化和程序化的社会结构,有着绝无仅有的建设效率。 但看着现在的华夏,现在凤凰山上任劳任怨的人民。 叶知寒否定了那位教授的看法。 德意志绝不是人类社会结构的最终形态。 现在的华夏,才是。 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 在华夏,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压迫了华夏人民几千年。 非但没有把华夏的人民压迫的听话,反而让人变得麻木,变成了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叹。 高度独裁的命令,可以制造出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壮举,可以调动百万人赶赴徭役。 但那百万人,是提线木偶,是行尸走肉。 可眼前的华夏不是。 每一个人都爆发着自己的所有力量,尽可能的用自己的微弱火苗,去让华夏更加明亮。 叶知寒知道。 这是因为每一个华夏人民都意识到了,现在的这个国家,不再是过去几千年的封建国度。 他们都有了希望。 他们成为了华夏的主人。 所以便不再麻木。 希望,是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让人不知饥寒,忍受疼痛,只为了达成哪一个终将达成的梦。 这种自上而下,全民齐心的盛况,在人类历史上,自古未有。 而往后,也恐怕很难出现了。 叶知寒无比庆幸自己出现在了这个时代,站在了这个时代的华夏土地上。 亲身经历过,这个无比艰苦,又充满希望的年代。 赵章顺道:“按照这个进度,完工的日子,应该要比我们预估的要短一些了。” “是,但最快也得明年入冬了。” “要不了,”赵章顺道:“这一个月来,其实真正用作铺设管道的时间,也就一两个星期,开始的准备时间太长了。” “现在钢制管道供应正常,再加上工人总是越来越熟练,而且蚊香越往上,圆环管道的直径就越短,速度会越快,”他思索了片刻道:“我认为时间在两到三个月之间。” “越快当然越好。”叶知寒道。 “现在就是有一个问题,这么浩浩荡荡的全国动员下,我们这个建设就太显眼了,虽然百姓不知道要做什么,但要是被沙苏和丑国看到,他们恐怕还是能猜出来是军工之用的,真的没问题吗?” “就是让他们看的,”叶知寒道:“战略武器和战术武器不同,战术武器是要应用在战场的,要出其不意,所以需要半遮半掩——让他知道我们有秘密武器,但又不知道这秘密武器到底有什么效果。” “但战略武器不同,这种武器从诞生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不使用。所以不但不需要保密,而且要大声吆喝,让他们知道我们有可以掀桌子的能力。” 赵章顺还是担心:“可我们还在建设,现在国内你也知道的,有很多遗留问题,我担心他们会捣乱啊……” “这就是我让五院所有人全部出来,亲自监工蚊香计划的原因。” “不是……我的意思是,他们会不会轰炸?”赵章顺看向百济方向:“我国入朝的铁桥已经被轰炸了,丑国的战机已经越过了我国领土,哈尔滨虽然靠内,但也不敢保证啊……” “他们不会炸,”叶知寒道:“冒着同华夏和沙苏彻底交恶的风险,去炸一个只能生产桌椅杯壶的农业国的‘洲际导弹",除非丑国全是疯子。” “即便我现在说这个东西是跨过太平洋炸美国的武器,求他们炸,他们也不会来。” 赵章顺也是留学归来的人,他便一下想通了,心酸的说道:“没想到,贫穷和落后,倒成了蚊香计划的护身符。” 叶知寒鼻头一酸,良久不言。 片刻,一个五院的同事跑了过来。 “叶院长!故宫的电报!” 叶知寒接过电报,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尽:“好!好!” 赵章顺忙问:“怎么了?” “联系到了,联系到他们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