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院士重生:这大国梦,如你所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2章 斩断枷锁,扶摇直上!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不得不说,叶院长把华夏军工的水平提到了一个夸张的高度。”老聂尴尬的说道:“不过第五机工部的工程师开会商议过,按道理来讲,在舰载核反应堆已经完成设计的情况下,潜艇的制作难度约等于造船。” “不过只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从来没有制造过潜艇,所以没有任何与核潜艇有关的设计数据。” 有人问:“丑国的报纸上是否有相关的照片披露?” 老聂摇了摇头:“报纸上的照片只露出来一个龟壳,而且报纸上全是吹嘘的内容,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数据。” 翔宇同志问道:“五院的同志有什么想法?” “目前指定的是两个方案,”聂帅道:“第一个方案就是尽可能的前往丑国搜集有关鹦鹉螺号核潜艇的数据,有多少算多少,虽然不可能奢望靠这些零碎的数据造出来核潜艇,但是至少能通过这些准确数据来倒推一部分出来。” “第二个方案就是想办法从沙苏那里获得帮助,沙苏的潜艇是根据德的XXI型常规潜艇图纸建造的,不过我们有常规动力舰船改造核动力舰船的经验,那常规潜艇,应该也能改造成核潜艇。” “当然,这两个方案哪个更可行,这就不是五院同志能够评判的了,” 老聂看向翔宇同志以及参事院的智囊:“需要你们来做决定了。” 翔宇同志几乎是没有思索:“第二个方案吧。” 想要到丑国寻找蛛丝马迹来收集数据造潜艇,那速度还不如自己一遍遍测试来的快。 这个方案几乎没有辩证的必要。 “在最初的订单中,我们有购置沙苏潜艇的协定,所以和沙苏去谈,会容易一些。” 在华夏海军建立之初,故宫方面提出过快速建设海上力量的决议。 那时候就定下了“飞潜快”的建队方针。 船舶工业和舰船配套购买。 从而快速的学习造船经验,实现独立造船的能力。 潜艇也在贷款购买的名单中。 只不过因为蚊香计划让沙苏有些不愉快,所以在工业体系和基础核工业完成转移之后,许多没有来得及发货的军备武器,就此搁置了下来。 而“飞潜快”相关的舰艇,就是其中之一。 舰船的制造,靠着落后的船舶工业,和丑国克利夫兰号巡洋舰,无师自通。 但核潜艇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恐怕得再去贷款了。 参事院的智囊沉默道:“翔宇同志……” “有一个情况,我们要进行说明。” “我们不能再贷款了。” “根据我们现在的发展状况,现在的融资数额已经到达了我们这代人的极限。” “如果再贷下去,恐怕就要透支下一代人的发展了。” 四艘落后的驱逐舰,几乎花完了华夏所有家底。 国内物价的波动,比刚结束短跑的运动员的心电图还吓人。 就仅仅以京城来讨论。 这个最应该实行平抑物价政策的地方,表现如何呢? (以49年京城解放的物价为参考) 去年九月一日,本年度第二批援助粮在市面上售罄,米价猛涨。 下午一点,米价从75元一斤涨到了116元一斤。 下午五点,涨到190元。 九月二日,涨到210元。 后来,九月中旬,丑国的第三批援助粮到达之后,粮价稳定了一个多月。 然后十月末,由于华北产棉区和灾区缺粮,粮价又开始猛涨。 11月10日,涨到440元。 12日,涨到800元。 到春节期间,白面由每斤2400元涨到2800元,米价从1400元涨到2000元。 如果说粮价只是因为粮食的供求不同,不代表货币的波动。 那就再拿煤块举例,11月10日,煤块每吨8.1万元。 到了11月12日,涨到16.5万元。 很显然,在现在华夏的产业结构之下,粮食的波动,就直接影响着各宗商品的物价。 我们会说旧币已经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赤字严重的情况下,故宫对于货币的调控,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物价稳定,无非就是国家进行调控,生产资料多了,国家就高价入场,保证物价不降。 生产资料少了,国家就降价抛售,保证物价不升。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得是国库有钱。 调控一个五万万人口的国家,出手一次的数目,都是天文数字。 经济问题随着大建设爆发出来,京城方面已经深刻的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看着货币的崩溃坍塌,谁能不心疼自责呢? 但说到底,还是没有经验。 他们都是一边摸索着,一边建设着国家。 但庆幸的是,子任同志的未雨绸缪,将生产资料提高到金本位之上,将经济模式转变为集体经济。 这才巧妙地化解了这个矛盾。 所以在其他国家,一旦出现这种规模的货币危机,多是会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戏码。 但唯有华夏,与众不同。 粮价已经飙升到了数万元一斤,但在集体、计划经济的组合拳之下,人民的基本生活依旧得到保障。 只要劳动,就有粮食分配,尽管现在货币已经贬值了万倍,但对生活却并没有产生影响。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要想解放生产力,终究还是要进入市场经济的阶段。 更加尖锐的供应关系,才会刺激生产力的提升。 大锅饭持续的时间越久,问题就越多。 而什么时候可以解放生产力? 参事院的同志们都很清楚——还清沙苏的贷款,消灭赤字,国家拥有宏观调控的初始积累之后,才能真正腾飞。 所以,现在那个欠一个亿是欠,欠一万亿也是欠的思维要改改了。 丑国的粮食、沙苏的贷款,都是捆绑在华夏这头巨龙身上的锁链。 只有尽早斩断,这头东方巨龙才能冲破九霄。 现在贷款既然已经背上了,那就由他们这代人用血汗去还上。 但不能再无休止的贷下去了,他们这代人犯的错误,他们去解决,绝对不能拆子孙辈的墙,来补自己的墙。 他们不怕吃苦,也不奢求这辈子能过上好日子。 他们只希望,等到他们走之前,能把捆绑在华夏这头巨龙身上的锁链全部斩断。 让华夏的下一代人,可以不再过这样的苦日子。 (百济战争结束,意味着有了崛起的环境。 这一章看上去无关紧要,但绝对不是跑题。 国强民弱的国家不是叶院长所追求的,大国梦,必定要国强民强。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不贷款的情况下怎么破局,看有没有书友大大和子任同志提出的办法一样~ 今天更新的早,可以求个……不~卖萌了 o(╥﹏╥)o)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