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院士重生:这大国梦,如你所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9章 测试,成功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酒泉发射中心,所有科研人员冲进发射场。 纷纷仰起头,眺望着导弹消失的方向。 以及留在天空上的那条由白色烟雾凝成的恢宏长龙。 “能飞到那个地方吗?” “南太平洋?” “能的,燃料多一点少一点都会出问题,角度偏差一分一毫,也都到达不了,但我们计算验证了几十次的数据,不会出错的。” “大概要半个小时。” “飞半个小时,真不近呢。” 烟尘落下,所有人满面紧张,眼眶湿润的看着天空。 这是他们自一五计划以来,所做的所有事情。 在这茫茫戈壁滩上,靠着一张纸、一根笔、一个算盘。 硬生生的支撑起了一个国家的尊严。 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认为自己能够完成如此伟大的事情。 他们只是日复一日的埋头计算, 只是七年如一日的枯燥工作着。 如同不知疲倦的工蚁,和一个近乎忘我的机器。 可就是着无数个勤勤恳恳的普通人,组成了一个世界军工史上的奇迹。 那导弹击中的何止是南太平洋,更是他们的理想。 当然,此时激动的除了京城和酒泉以及导弹研究院的科研工作者之外, 还有戈壁滩上那一个个核能研究院、一个个为国铸重器的军工厂和无数个为华夏复兴事业而奉献自己的人民。 这是华夏首次,如此郑重的、公开的向全世界宣告先进武器的测试。 这对每一个华夏人而言,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 不屈不饶的华夏民族需要自信,需要切切实实的用行动向全世界证明,华夏人民的智慧不弱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 而洲际导弹,承载的就是一个久经摧残的民族,那份呼之欲出的自信。 一五计划,华夏挫败了丑帝国主义的种种阴谋。 这极大的提升了人民的信心,但与自信仍有区别。 当别人欺负你,你还手了,这只能说你有实力。 只有攻守易形,华夏拥有威慑全球的实力时,那份被列强践踏了近百年的自尊和自信,才得以重新洗去浮尘。 而洲际导弹,同样也能有如此的作用。 如若洲际导弹实验成功,那意味着整个世界将被华夏的大炮射程所覆盖。 诸国将开始忌惮华夏。 如此, 曾经不可一世的列强,才会惶惶不可终日, 昔日华夏遭受的威胁,将不复存在。 只有如此,方才是自信。 此时全国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正在进行的所有事情。 五万万人民将接下来的半个小时,悉数交给了华夏的洲际导弹。 所有人守在村庄、工厂、学校……各个地方的昔日用来进行通知的大喇叭下方。 从喇叭上传出的任何噪音,都足以让每一个人心脏为之颤动。 传达室里,昔日自信从容的通信员一边紧张的守着电报机,一边激动的朝自己的嗓子里灌水。 势必要以最高昂的声调,宣告华夏的崛起。 华夏苍穹之上。 导弹以超过音速二十倍的速度略过大陆。 经过半个小时的飞行,跨越六个时区之后, 到达八千多公里外的南太平洋预定海域上空。 七十三岁的束北星在乘风破浪的舰船上,争分夺秒的与时间赛跑, 在导弹高速飞行的同时,他仅用一支钢笔,便计算出导弹下落阶段的状况—— 弹头将会激起两百米高的水柱,四分钟后涌浪就会恢复平静。 即便根据海面洋流情况这个时间翻了一倍,留给我军抢到数据舱的时间,也只有八九分钟。 一旦水柱落下,海面平静,我军仍未找到导弹落点,那就意味着这次试验绝对称不上成功。 这给了打捞人员巨大的压力。 在八分钟之内,从浩瀚且广袤的南太平洋恶劣环境中抢夺数据舱,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上午十点二十三分。 导弹进入下落阶段, 我军测量舰成功发现到目标。 同时, 雷达舰三相雷达完成锁定。 并跟随导弹动态移动十六秒。 十点二十五分, 岛舰放下五艘快艇,冒险进入导弹降落区域警戒。 十点三十分。 东风五号洲际导弹以雷霆万钧之势从天而降,准确命中目标海域。 巨大的水柱直冲云霄,与此同时导弹弹头中的染色剂将海水染成绿茵一片。 这些信号都为快艇锚定目标提供了便利。 然而,当快艇在巨浪外围等待时机进行打捞时。 一道呼啸声从远处换来。 一架丑军侦察机神出鬼没般从浩瀚的海平线上赶来,并目中无人的在弹着点附近投下声纳浮标。 随后不过两分钟,又两架丑军战机紧跟赶来。 在五十米的超低空盘旋,试图抢夺数据舱。 “这些丑国鬼子!” “他们没有离开,一直屏蔽讯号在尾随我们!” 快艇上的战士,一边向岛舰汇报情况。 一边冒着惊涛骇浪,向弹着点冲去。 而原本平静的海面上,先前已经撤退的外国军舰,又重新出现。 澳国203号训练舰和新西兰莫威号打捞船从远处的海岛上启程,突然向弹着点赶来。 四面受敌,千钧一发之际, 五艘快艇迅速冲破巨浪,十名战士冒着生命危险下潜深海,将钩锚挂在了数据舱上。 十点三十五分。 数据舱回收工作完成。 前来抢夺的丑军飞机,在打捞上来一桶染绿的海水之后,只能无趣的离开。 而前来抢夺数据舱的外国军舰,也在岛舰的雷达锁定之下,仓皇逃窜。 5分20秒。 从导弹命中目标海域,到完成打捞。 仅用5分20秒。 这不但彰显这华夏战士团结合作、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更标志着华夏成为继沙苏之后,第二个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 从酒泉出发,跨越八千公里,精准的落入预定海域。 其打击精度,相当于用手枪准确击中千米之外的一只蚊子。 这在靠人工推测和弹道计算的当下,堪称人类科技史上的奇迹。 测量舰队上,束北星院士急忙对数据舱进行分析和记录, 而舰长则快步走入通讯室,激动且兴奋的组织着措辞,准备向祖国汇报情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