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综艺咖怎么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68、苦啊!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等? 我等你个香蕉棒棒锤! 好不容易等到《流浪蓝星》的热度开始下降,同期上映的其他电影有了更多的画面,李亦这边又整出个编年史,还有记录片的预热。 “其他们”齐齐破防,恨不得邀约一起跑到广电,举报《流浪蓝星》垄断营销。 电影纪录片,同行们还可以理解。 但拍个电影还能整出编年史来,他们是理解不了的,更理解不了,自己作为“文化人”都不太看得下去的编年史,大众是怎么看的下去这破东西的? 真的有人看吗? 凭什么都在关注,都在考虑? 其实同行们的质疑没错。 网上对《流浪蓝星》推出来一两万字的编年史讨论的热火朝天,但相比整个观影人群来说,只有一小部分人认真地去看去了解。 剩下的大部分人里,也只有一小部分大概地去了解了一下,更多的只是“我去,流浪居然还出了编年史,这么严谨,一定要支持,一定要夸啊”,看是不怎么看的。 所以说,这编年史认真去看的人多不多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代表了《流浪蓝星》整个团队对电影的严谨和热爱! 既然如此,那就讨论,那就夸! 同行们纠结不久,也明白了这个道理,然后,还是毫无办法,还是选择继续等画面。 不过这次的等待,不再抱有终得云开见月明的期待,认命了。 《流浪蓝星》在口碑和票房都极其爆炸的情况下,营销手段仍旧是有条不紊的一环接一环。 不认命又能干嘛呢? 拿钱倒是可以硬生生砸出一道光。 可是,业内传闻,《流浪蓝星》的营销费用一个亿打底。 这尼玛就属于实力比你强的人还比你努力。 比不了,也跟不起。 命苦啊.圈子里哀鸿遍野。 同期电影苦不苦不清楚,反正《流浪蓝星》是挺美的。 编年史的热度一连吃了好几天,眼看着差不多了,立马又全网发布纪录片。 纪录片没有特别突出谁,李亦也不例外,篇幅很好地控制分配在整体的层次。 虽然《流浪蓝星》的话题,是一波接一波的轰炸,网友都有些疲惫了,甚至有的还产生了反感,但纪录片仍然好使,对电影的宣传仍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亦哥儿的镜头好少啊!” “是啊,而且看起来都惨兮兮的样子。” “我去这宇航服和外骨骼这么重啊!?” “不是,运载车怎么有点像那种集装铁皮房……” “哈哈哈,剧组里怎么老有人吵架啊。” “这也太纪实了吧,我算了一下,骂脏话消音的时长将近有十分钟……” “肃然起敬,国内其他剧组都来好好学学人家是怎么拍电影的吧。” “不要引战,这对《流浪蓝星》反而不是好事。不过,我也跟过剧组,确实没见过像蓝星这种氛围的,怪不得能拍出这部这么牛逼的科幻巨作啊!” “牛逼!” “……” 路演中,李亦等人一直拒绝卖惨,对拍摄遇到的问题、艰难都是一笔带过,没有多聊。 而在纪录片里,大伙儿可是切切实实地看到,不管是演员、导演,乃至各个部门的幕后工作人员都挺惨的. 是真的惨。 导演组经常熬大夜开大会,道具组为了道具的细节改到崩溃,各部门之间经常讨论着就吵起来了,这些都是压力太大的表现,观众都看在了眼里。 在各路切片号的剪辑之下,《流浪蓝星》的全体成员可谓是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啊! 多愁善感点的观众,看纪录片的切片很容易就能眼眶发。 苦啊! 太苦了! 这么认真的剧组,这么敬业的团队,这么辛苦的一群人,最重要的是拍出了一部这么好的科幻电影,怎么能不支持呢!? 于是,按照正常规律开始下落的票房,又发生了回弹,一连好几天都是往上走的趋势。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破了《功夫》,也就是国内电影票房的最高记录。 截止到八月五号下午六点十五分,票房来到53亿,登顶国内电影总票房第一! 这个票房毫无疑问是震撼的,值得大书特书的。 到了这个时候,重磅级的官媒终于忍不住要下场助力《流浪蓝星》票房更上一层楼,促进文娱行业的经济发展。 《人民日报》通过愚公移山的精神,解析了《流浪蓝星》的部分情节,赞叹人类的勇气、伟大和浪漫,也小小的撒了点“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之类的鸡汤。 央视新闻则是直接祝贺《流浪蓝星》破了票房记录,标题是“真正的国产科幻,不愧是国产科幻”。 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上映了将近一个月的《流浪蓝星》,又特么弹起来了! 而且从上映至今,一直都是单日票房冠军,从未中断过! 同期上映的其他们:呵呵,你高兴就好。 先前《流浪蓝星》的仰卧起坐,他们的心情还会跟着起伏,现在却已经是爱咋咋滴了。 期间倒是有件趣事。 第一个在微博喊“非战之罪”的那位导演,脑子比较灵活,又第一个喊出口号要和《流浪蓝星》争单日票房冠军,招了不少骂声,但也确确实实拿到了关注和票房的好处。 迟钝的后面才喊口号的,则是除了骂声没捞着太多好。 “其他们”挨骂也委屈啊。 ——我们的电影真的不好吗? ——还不是因为你们都不看,我们才碰瓷的。 ——而且我们也不是科幻片啊,我们这里有动作片有喜剧片,客官赶紧来换换口味吧! 电影值不值得一看是其次,和《流浪蓝星》同期的电影都在叫苦连天,这确实挺有意思。 其实网友也是在笑骂。 不过因为这件事,《流浪蓝星》在国内影史的地位又上升了不少。 除了一些比较极端地嚷嚷着这就是最好的电影,大众都更清晰地明白了一件事——这个夏天有一部电影,压的同期的电影失去了颜色。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