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夫妻穿越:世家的福气包娇养夫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章 勾结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民族风情旅游是国外了解我国地方的窗口,也是我国各民族、各地方走向世界的通道,民族风情旅游还有利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价值”。 []我国是一个民族品格鲜明,历史氛围浓重,地方差异大的多民族国家,能吸引异国异域的旅游者前来给旅游地带来了极大的财富,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可以直接利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如充分利用颇具民族风情的民间建筑、饮食、游艺等建立民族村、景区等;另一方面,利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为地方的经济带来发展。 正因此,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从开发现状来看,民族文化旅游呈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其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此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同时,国家政策加大对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倾斜,不断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迈向新阶段。 其二,“形式愈加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取得显著成效,表现形式多样,皮影、剪纸、民歌等内容越来越丰富。 其三,区域旅游不断加强合作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是提升旅游形象、增强旅游文化软实力、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文化旅游在这点上成效显著。 章节总结 民族文化旅游的兴起,在于其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首先,民族文化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带来良好的审美享受; 其次,民族文化中包含各种独具特色的娱乐活动,能够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促进游客融入当地民风民族;最后,民族文化维系着各民族情感,能够满足社会的精神需求,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民族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族的文化旅游行程。 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族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族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民族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当前民族风情旅游存在的不足 章节导语 “民族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的路径主要有两种:民族文化产业和基于民族文化的民族旅游开发”[]。在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中容易被游客感知的显性文化能够得到充分开发,并且为了迎合旅游者需求可能会使一些濒临消失的文化在开发中得到恢复和发展,比如許多被淡忘的民族歌舞重新在少数民族地区流传开来。 而与显性文化相对应的隐性文化由于具有在短期内不易被游客感知的特征,因此也不便开发和利用,被视为是阻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存在,被选择性地摒弃。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使民族文化得到了认同,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和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但是同样应该看到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中仍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尽管近年来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取得长足发展,但在开发过程暴露出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例如,过度开发问题,对稀缺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再如,商业气息过重,失去了民族文化旅游的原真性,背离了了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初衷,无法实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资源的目的。除此外,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使得传统民族文化遭到严重冲击,甚至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民族特色。 “当前民族区域被旅游者群体选择的倾向日渐增加,这与民族文化的揭底式挖掘和立体式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发时间过短、开发项目繁杂等问题让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不明,具体措施模糊。”[]将时间维度放大,这些问题将影响民族文化的根基,损害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 表现形式欠缺 我国民族文化很多物态的表现形式多通过博物馆进行陈列。建立民族博物馆,目的在于保护民族文物,通过运用声、像、物等手段,对即将消失与被损毁的民族文物予以抢救、搜集和陈列。民族博物馆既能够起到保护民族民族文物和民族文化的作用,又能够满足旅游者参观的需要。但我国的民族博物馆以静态的陈列、展示文物和图片资料为主,对旅游者缺乏吸引力,致使不少民族博物馆入不敷出,比如宁夏博物馆就因为收入过低而不得不采取冬季半闭馆,春季再开馆的举措。 文化符号弱化 “民族语言是承载民族文化再生产的核心媒介,是民族内部进行往来的前提。”[]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要求从事旅游行业的人会讲普通话,外来游客的进入使民族地区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普通话成为通用的语言。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以及媒体行业的发展,民族地区的语言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很多少数民族没有文字,加重了语言消失的危险。 如基诺族通过代代相传的口传文化进行文化传承,在面对现代媒体所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时,缺乏抵抗能力。再比如云南壮族人除了老一辈,大部分的年轻人都不会说壮语,一旦会说民族语言的老年人去世,那么民族语言极有可能会随之消失。因此,对旅游开发中文化符号的继承和保护必须予以重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