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夫妻穿越:世家的福气包娇养夫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章 大宝丹的另类用法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五育之间的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促进。 德育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灵魂。. 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是智力支持。 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 美育协调各育发展 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 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二,非制度化教育的理念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三,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学制建立的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81. 四,双轨学制: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西欧双轨制的典型代表 把学校分为两个轨道, 一个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中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另一个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自下而上,其结构式小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 这两个互不相通,互不衔接,最初甚至不相对应。 五,单轨学制 单轨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 六,分支型学制(分支制,中间型学制) 分支型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形式,这是一种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学制结构。 分支型学制在基础教育阶段是共同的,儿童在接受了共同的基础教育后再进行分流,一部分继续接受普通教育,一部分接受职业教育和就业。 七,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始于清朝末期,采取废科举,新六堂的措施 1902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该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虽正式颁布,但没有实行。 1903年七月清政府重新拧定学堂章程,并于1904年一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该学制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明显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912年至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倡导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明确了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