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自曝穿越后,李世民懵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2章 无法避免的工业瓶颈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待到高黎讲完后,沈毅他们一起把火炉组装好,便离去了。 回工厂的路上,他们四人的情绪低落。 李承乾和李泰的情绪还稍微好一些。.net 他们已经在高志家中上过一次类似的实践课了。 但程处默和程处亮兄弟俩的情绪更低落。 程处默更是直接开口,说自己刚刚对不起高黎。 毕竟他们从小生活的物质条件还是非常充分的,哪里能想象到底层百姓会这么苦。 就好比一个月有一万块钱零花钱的人,降到了一千块,他会觉得怕过不下去。 但很多人的零花钱,一年怕都没有一万块。 这便是差距。 “好了,今日的感悟不要忘记了,时刻要记住,为百姓着想,刚刚建立疗养院便是行动,莫要把空口谈话当成行动,这是最不可取的!” 沈毅勉励他们四人。 “学生明白。” 而程处默本来是心情是有些低落的,但听到这感悟,顿时欲哭无泪。 之前程咬金就因为这件事揍过他,还是当时太子在朝臣面前大声朗读的时候。 没想到现在会轮到自己写。 果然是该来的终究逃不掉…… 回到工厂。 沈毅便去找马周,其他人先解散。 来到马周办公室,看到他浓浓的黑眼圈,看的出来,这几日是没睡好。 “少爷,好难啊,六部的人都很不配合……” 马周的语气有些委屈。 毕竟他现在也二十多岁,再怎么成熟,面对接连的打击,也很难绷住。 “难啊,难就对了,若所有事情都能心想事成,那要你还有什么用?” “越难,越能体现出你的价值,翻过这座山,你才能体会别样的风景。” 沈毅安慰鼓舞道,马周可是自己的大将,决不能退缩啊。 “少爷,我明白了。” 很快,马周收拾了一下心情,回应道。 “不错,说回正题,火炉现在的产量怎么样了?” “还是有些低,四百个匠人,日产只有二百个。” 沈毅微微皱眉,但没有说什么。 产量低也没有办法啊。 这火炉不同于精盐和精铁,相较而言,火炉的步骤还是比较繁琐的。 这让沈毅想到了流水线。 毕竟后世工厂的流水线的效率可是很高的。 每个人只专注眼下要做的步骤就好。 可问题是,沈毅这里压根没有传输带啊。 火炉是死的不能动,让人流动起来? 沈毅想了想,也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即便是人流动起来,那样出现差错的几率更大,并且即便不排成一排,那也需要足够大的空间。 夏天的话可以尝试一下,但冬天,还是算了吧。 这么冷的天,试试就逝世啊!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下的技术限制。 没有一个更好的技术。 沈毅已经打算等书院建成后,一定要把机械动力给搞出来。 用来夯实大唐的工业! 现在还不行,除了人手不够外,这方面的人才不多。 只能作罢,慢点就慢点吧。 “若不能多派人的话,那就先这样进行吧。” 沈毅安慰道,同时也是安慰自己。 “火炉的事情暂且不表,高志说水泥的匠人已经成功培养出了一批?” “是啊少爷,现如今他们已经可以熟练的运用水泥,并且还能带人。” “您让制作的泥瓦匠的装备,全都已经制作完毕,他们也会使用了。” 沈毅点头露出笑容。 果然,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还会打开一扇窗。 火炉卡住生产提高不了,但水泥能熟练运用了! “好,好哇,带我去看看那些匠人。” 沈毅连声道,这些人目前来说可都是宝贝啊。 马周放下手里的工作,带着沈毅前去找这第一批水泥匠人。 很快,在隔壁工厂的一处房间,沈毅看到了他们。 这第一批足足有五十人,他们都是熟练掌握工具的运用。 他们见到马周后,纷纷来打招呼。 马周介绍道: “这位便是沈县子。” “见过沈县子。” 他们排了五排,规规矩矩道。 “不错,不错,那便是你们用水泥和砖制作的墙体?” 沈毅笑吟吟的指着后面的砖墙问道。 “是啊,县子大人。” 沈毅凑过去看了看,上面的水泥已经干了,虽然有些小瑕疵,但也无伤大雅,毕竟没有大面积抹坏的情况。“ “好哇,接下来要靠你们去打造一间疗养院,这疗养院占地面积要大,能够容下不少人生活,你们之前都是用土木建房子,这次用水泥建,道理是一样的,但要记住留下供烟筒排出的地方。” 这些人之前就是建房子的,现在换成水泥建房,估计也可以。 不止如此,沈毅已经让马周用玻璃窗来代替木窗了。 反正能提升生活品质,又不用自己造,何乐不为呢。 到时候疗养院都换上玻璃透光,整体下来还是不错的。 “我们这就去做,沈县子。” “留下几个人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沈毅又怎么能放弃修一条水泥路呢? 谈起水泥路,沈毅就不自觉的想起了车子。 现如今的车子都是木轮车。 谈起木轮车,沈毅就想起了那句话:直奔诸葛亮四轮车…… 可木轮车的舒适性太差了。 一路颠簸,隔夜饭都能吐出来。 轮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路不平。 可车子要有轮胎的话,那就需要橡胶,毕竟橡胶是制作轮胎的原料。 可橡胶又需要橡胶树…… 得了,现如今整个亚洲没有橡胶啊! 橡胶那玩意现在在美洲。 想要得到那玩意儿,就得需要开启大航海。 现在沈毅开启大航海,那就没哥伦布什么事了… 总不能北上从白令海峡过去吧? 那地方,以现在御寒的能力,能不能过去是一回事,过去会不会冻死,又是一回事。 想要试验的话,得把能去西伯利亚种土豆的倭人给找来。 得让他们去。 另一个关键便是船只的问题。 船得先造出来啊,以现在大唐船只的水平来说,怕很悬,毕竟无人走远海啊。 要是想要一个牛逼点的蒸汽船,又需要蒸汽机。 或者是郑和那样的宝船,但不管哪一个,以现在的工业基础,怕是痴人说梦。 工业薄弱啊,没办法,只能先这样凑合过吧。 想多了,还是先修路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