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自曝穿越后,李世民懵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章 这种事情肯定得让玄成来做啊!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生产力便是人力?” 房玄龄问道,他很少和沈毅接触,对一些蹦出来的新词汇不了解也正常。 “可以这么理解,商部现在做的事情,便是提高生产力的一种。” “举个简单的例子,精盐为何能够在长安城不断供,这便是生产力的一种体现方式。” 提到精盐,他们都深有体会,精盐实在是太给力了。 就连长孙无忌,也默默的把自己家的粗盐卖给了马周,没办法啊,不然全都得砸在手里。 “为何要收税?” 沈毅先提出了一个问题。 “不收税的话,怎么给士兵发军饷,怎么让各地官员服务百姓……” 杜如晦解释。 “收税的好处很多,更可以反作用在百姓身上,不论是战争,还是维护国内治安,亦或者兴修水利,修路搭桥,这些都需要钱,也需要人力。” “所以,也需要提升生产力,因为这些事情大多都是短期内无法产生效益,或者直接倒贴钱。” “所以商部的作用便体现出来,挣到的钱能够作用于大唐百姓,这是其一,其二便是能够花费资金来制造更多提升生产力的物品,生产力提升,科技进步,社会发展,都是有关联的。” 沈毅说完,长孙无忌消化一下,又问道: “你所说的生产力提升后,难道就能解决官员贪污的问题?” 沈毅看了他一眼,这是钻牛角尖了啊。 “并不能,但如果生产力提升上来,打个比方,原本一户人家纳税一百文,官员贪污二十文,到朝廷还有八十文,若生产力提升后,一户人家纳税二百文,官员再贪还能全贪污不成,到朝廷户部的纳税是不是提高了?” “若真有那种敢全贪污的官员,难道就不能处理么?直接砍头诛九族,我跟你们讲,后世的一个朝代官员贪污就是剥皮处置,但贪官依然很多,因为朝廷给的俸禄少,不贪污活不下去。” “所以,这其中需要把控的地方,需要您长孙大人来制定,而不是来质疑我所说的生产力提升的好处!” 沈毅的语气重了些许,把气氛搞的有些糟糕。 还是太年轻了。 “好了,好了,沈毅小哥,你的想法是不错,商部的事情我们会记在心上,还是说回纳税吧。” 房玄龄出面圆场。 沈毅深吸一口气,平静一下心情,又说道: “刚刚说官绅一体纳粮,这件事不好执行,但有一件事肯定好执行,也能提高税收。” “什么?” 不触碰自己的利益,那当然乐意听了。 “商税!” “商税?” “不错,租庸调中很大程度上把普通百姓和地主还有商人这些也包括其中。” “王朝的灭亡,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群体,我们后世根据不同的收入,来制定不同的纳税比例,这点是可以用的。” “不仅如此,还有根据产业而制定的税收等等。” “关市税?” “不错,关市税适当提升是可以的,但不要打击商人的经商积极性。” “还有地主,一个地主不可怕,王朝的覆灭,与千千万万的地主有关,他们自然也需要纳税。” “简单来说,根据不同的职业,制定不同的收税方式,而并不是全部都是农税,这样最终苦的还是百姓。” 李二颔首,他现在对沈毅所说的这些,他真的很想实施。 但问题也很明显。 每一件事的阻力都异常的大。 只有收农税的阻力不大。 真可笑啊。 “租庸调制需要修改,刚刚沈毅所说的关市税,向地主征税都涵盖进去,官绅一体纳粮这件事,暂且先等等吧。” 李二总结安排道。 “何必等等呢,陛下,您忘了试点了么?” “试点?” “对啊,当初精盐的发布,不就是在长安城先进行的试点么?” “这官绅一体化纳粮,自然也可以在长安城中试点。” 沈毅提醒道。 他倒是无事一身轻,这要是进行试点,户部尚书可就惨了。 李二眼前一亮。 当初沈毅说试点的时候,已经说过。 在长安城试点以后,出现的问题总结归纳,在以后推广的时候能用得上。 “试点?莫非是在长安城先进行官绅一体化纳粮?”..net “不错,玄龄,这件事让谁去做比较好?” 李二缓缓笑道。 房玄龄沉默,可惜他不是沈毅,不然指定骂街了。 什么得罪人的事情都让我来做了! “陛下,玄成如何?” “玄成如今官员考核,末尾淘汰制,怕抽不出身啊。” “陛下,这官员考核不是吏部的事情么,让吏部尚书去做便好,推广官绅一体化纳粮,兹事重大,必须要由刚正不阿之人完成!” 说完,房玄龄看向沈毅,让他帮忙说两句话。 不是房玄龄不想做,而是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沈毅当然不会坐视不理。 “臣也认为玄成大人可以,有他在,那必然如有神助,如虎添翼!” 李二一听,也觉得可行。 “那就玄成,不过还需要旁人相助,人员调动方面,就交给你了,玄龄。” 房玄龄松口气,答应了下来。 关于租庸调制,他们终于谈出一个结果。 随后他们便退下。 李二揉了揉脑袋,带着沈毅回到了御书房。 “沈毅,你来找朕为何事?” 他脸上有些疲惫,问道。 “有关商部,如今商部的一切正常发展,想要修一条水泥路,还需要找陛下您请示,还有书院选址已经定下……” 沈毅简短汇报道。 “水泥路?有何区别?” 李二没见过水泥,光听沈毅谈起过。 “我们后世要想富,先修路,只有路通了,人员的走动才会密切,这样能够促进发展,好处很多,就好比当年的秦直道。” 听到沈毅的话,李二沉思了一下。 他对沈毅要做的事情还是很放心的。 “那就修路,书院之事你要抓紧操办。” 关于书院,李二可是非常在意。 如今寒门子弟仅有科举一条道路,而书院的存在李二已经知晓用途,自然要催促。 “陛下放心,这些事情我都记在心里……” 本想告诉李二发展航海业的,但看李二有些憔悴的状态,还是算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