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兰陵风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253 章 253:情战,四诏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萧琰忽然庆幸,沈清猗身在长安而不在三清宫。 虽然三清宫不会全面开战,但太清宫和玉清宫必定不会让上清宫全身而退,必有内战发生,如果沈清猗还在神农峰,难保药殿中没有归附上清宫的人,内乱起来说不准就波及了。萧琰觉得这很有可能,以药殿对她的特殊看重,说不准就被上清宫暗中列上清除的名单了。 此时待在长安反而是安全的。 李毓祯见她眉一蹙,又舒开,似乎忧虑什么又放下的样子,抬手落下黑子,问道:“怎么?” 萧琰一边思考落子,一边说道:“没事,想起我四嫂在药殿。不过她已经在长安,三清宫就算内战,也波及不到她。” 李毓祯一笑,眸子有些幽深,说道:“沈至元?” “嗯。”萧琰应一声,落下白子。 李毓祯手中黑子落下,墨玉棋子落在紫檀棋枰上很是清脆,抬眼盯着萧琰,似笑非笑的道:“你对沈至元倒是关心。” 萧琰听出她语气中的不悦,不由抬眸,有些无语道:“她是我四嫂。一家人,当然要关心。” 李毓祯道:“你坐我对面,眼中见我,心中只能想我。不能想其他女人,或男人。一家人也不行。” 萧琰拈着白子看她:“……” 好想拍她脸上。 指间捏了下棋子,决定不和她计较,白子落在棋枰上,问她:“龙虎山和茅山,也和上清宫一样,先由道门处置?” 李毓祯黑子落下,“阁主说,武力不是最好的手段。” 神识将阁主说的那一段话传过去。 又说道:“虽然朝廷不诉诸武力,但道门内部是要处置的。否则,三清宫对龙虎山和茅山没有任何行动,道门领袖的威信力也要有损了。” 萧琰落下白子,凝眸沉思一会,然后点头,又问:“兴平会,也不动?” 李毓祯眼眸沉了沉,落下黑子,说道:“现在还不能动。” 萧琰凝眉,手中微顿,按下白子,“是有顾忌?” 李毓祯微微点头,“郑王肃王,并不是兴平会的最高首领。”她动作徐缓的落下黑子,声音里透着凉,“是皇族最早的先天宗师之一,也是如今辈分最长的祖宗,在皇族中有很高威望;实力也很强,据霍王夫子说,仅在当年的楚国长公主之下。” 萧琰懂了,书院中谁都不是这位皇族祖宗的对手,除非是数位先天合杀,估计书院也要元气大伤了。 萧琰落下白子,心想,不知是皇族哪一辈的祖宗。 书院的先天并非都显名于外,世家也是如此,有的仅仅只知道一个名,有的连名都不显露。 李毓祯没有隐讳,落子说道:“太.祖嫡子,高祖胞弟。” 萧琰一惊,眉毛耸起。 太.祖皇帝的嫡子、高祖皇帝的同母胞弟,这辈分,这身份,确实压人。 是皇族嫡支最高的长辈了! 她捏了会棋子,落下,叹道:“身份,加上深不可测的实力,这确实不好办。不过,迟早是要公然决裂的,倒不如趁着这次他们刺杀皇帝和储君的事件定下谋逆罪,站在道德制高点动手。” 李毓祯落下黑子,说道:“兴平会,放到整个棋局中,也只是一枚棋子,是大唐之内的一枚棋子。我们还有更大的敌人,在大唐之外。书院必须保存实力,现在不能掀起内战。” 天下棋局,不是大唐这个天下,是整个世界范围的天下。 萧琰凝眸,点头,落下白子,抬眼看她,“那就是说,近期不会动手。” 要动的,不是武力,是阴谋阳谋。 萧琰将自己放在“武力”的位置上,运筹演谋,事涉全局,她没有处在李毓祯这个位置上,很难周全策划,深计远虑;再者,她更喜欢悟道,计算人心和布局不是她的擅长,也与她纯粹道心不符。相反李毓祯修的是心剑道,同时也在走帝道,人心、谋划、布局,就是她经常要做的事。 萧琰跟着说道:“以后动手,需要我的时候说一声。” 李毓祯抬眸看着她低声一笑,声音华凉旖旎,眼波荡漾过去,“我时时都需要你。” “……” 萧琰又想将棋子拍她脸上。 夹子叩了下棋盘,催她道:“该你了。” 两人下的是快棋。 李毓祯一笑落了黑子,又抬眸看她,“怎么,你有事?” “不是有事。”萧琰道,“我是想,你这边暂时用不着我,我想出宫和母亲住一段时间。你若有事,着人到公主府叫我便可。” 李毓祯沉眸恼道:“你是想避开我。” “这是原因之一,省得你不正经。”萧琰老实说道,落下白子。 李毓祯气笑。 “最主要的,我想多些时间和阿娘一起。” 李毓祯再次气笑。 “好啊,萧悦之,我若是不应了你,就成了阻挠你们母女相处的恶人了?” 萧琰一脸“你说的对”。 李毓祯捏着黑子,很想拍她脸上。 蓦地倾身向前,扑在萧琰身上,朱唇落下。 棋枰上的棋子哗啦落下。 萧琰气恼推开她,“李昭华!” 李毓祯按住她手,唇又飞快落下,萧琰没能避过,眉间生怒,抬掌击在她后脑上。 李毓祯没有避,在她唇上咬了一口,这才放开,蹙眉痛楚道:“悦之,你可真心狠。” 萧琰冷哼一声,她这一掌只用了五成力,能伤到她才怪了。手指抵上她肩井穴,威胁道:“再不起身,戳你个窟窿。” 萧琰说的是真话,李毓祯再不放开她,她真会一指洞穿……反正破个洞死不了人。 李毓祯向后退开,手一拂,将棋几移到一边去,移身坐在萧琰身边,一脸忧伤道:“你想避开我。我伤心了,你得补偿。” 萧琰气得咬牙,“补偿你个鬼!” 李毓祯很深情的,“我要你,不要鬼。” 萧琰:“……” 好想揍人。 她挪了下身子,离李毓祯远了些,道:“就这么说定了。我明天出宫去母亲那边。” 李毓祯看着她,忽然笑道:“你和姑母母女情深,我怎么会拦阻你出宫。” 萧琰见她忽然转口,顿生警惕,“你又想动什么歪脑筋?” 李毓祯白眼她,“你就这么想我的?” 萧琰斜眼看她。 李毓祯噗一声笑,忽又神色一凝,轻叹一声,“我倒是想和你日日厮缠,只是还有许多善后事要处理。父亲劳累过度,卧榻不起,以后是不能再劳神了,皇祖父的时日也无多,军国大政皆要在短时间内熟稔。估计这几个月内,我都没多少时间和你相处了。”她眸光柔情,“纵然我想你离我近一些,晚上回了东宫就能见到你,可你要去,我也不愿强留你。悦之,你若对我生抵触,我会伤心。” 李毓祯深谙逼得太过,距离更远的道理,于是松手,退一步,却要以柔情缠绕她。 萧琰眼眸一垂,忽然宁愿李毓祯来硬的,也好过这种柔情缠裹,心里默念清静经,暗道:这是磨心,磨砺! 李毓祯走到书案前,从暗格中取出一方艾青绿石螭钮小印,蘸了印泥落纸,连印六纸,神识叫进掌符印的越秋和东宫左千牛卫长史容池,吩咐二人道:“传皇城延禧门,东宫永春门至宜春宫四门:执此印,出入无阻。” 二人应声带着印纸退出。 李毓祯将印拭净,递给萧琰,说道:“这是我的珍品,送你了。要随身带着,思我、念我,如珍。” “好石!”萧琰一眼就喜欢上了,翠绿无比,浓艳鲜嫩,是艾青绿石中的最上品,当然是珍品,一时没怼李毓祯的话,抬印见到阴文篆刻和“昭华之珍”四字,嘴角一抽,难怪要说思她念她如珍。 萧琰只答应了一半,“我会随身带着。”思你念你就别想了。 一则她心里喜欢这方印,很是爱不释手,心想:等以后不进东宫了再还给李毓祯;二则,阁主和两位师叔还在东宫,有这个通行印符进宜春宫也方便。 萧琰又摸了好几下,这才放入鱼袋中,解下“御前宗师”的鱼符缴回给李毓祯,她出宫当然不能将鹤卫宗师鱼符带出去。 李毓祯叹道:“这下遂了你意了。”一脸伤感,“悦之,你就会往我心口戳刀子。” 萧琰想到她之前强吻自己,还咬了一口,将自己唇都咬破了,竟然用上了真元,多大仇,气恼声道:“我可没强吻你!到底谁更恶劣?” 李毓祯哀叹道:“我只是吻你唇,你往我心上戳刀,到底谁更痛啊。” 萧琰:“!” 你还占理了? 她哼一声,心想出宫前一定要将那幅字送去光华殿,挂在李毓祯寝帐内,日日自省,夜夜诵念。 还有,先抄一万遍! 李毓祯看见萧琰闪闪发亮的眼神,忽然有种不妙的感觉。 次日,宣政殿召开朝会。 宣政殿是中朝朝殿,比紫宸殿朝殿宏阔,是大朝会和初一、十五朔望日的朝参殿,今日不是朔望日,但中书省昨日已下初五宣政殿朝参的通知,五品以上的京朝官均列班殿中,三声钲响后,便见太子升殿,落坐御榻旁边的蟠龙黄袝榻上。 除了宰执大臣外,文武百官都生疑虑——陛下为何没有御殿? 众臣拜见太子后,便中书舍人元雍上前,立于丹墀前,宣读诏书。 百官惊愕,皇太子监国诏?! 难怪圣驾不御殿,原来是圣躬违和。 圣人会命太子监国这在百官预料之中,但没想到这么快,圣人竟然在太子册礼后第三日,就干脆的放了权,难免让人猜疑:圣人的病到底有多重? 但无论圣人病重与否,都意味着,从今日起,朝政进入李毓祯时代。 从太子锋锐犀利的眉眼中,很多人感到了一股凛冬的寒意。 寒流,快要来了。 李毓祯监国第一日,下了三份诏书。 第一诏,是皇太子的感谢诏。 李毓祯没有召学士拟诏,因为没有人比她的感受深刻,她亲手拟稿后令崇文馆侍讲学士只作了些修润,通篇白话,质而不俚,令人听之易懂,言词质朴平实,感情真实动人,深切表达了对南部湾十几万救援百姓的感谢,说他们忠诚义勇,是大唐帝国的热血,其忠义之心,质朴而高贵。 诏书递达岭南西道后,岭南各族百姓都沸腾起来。 当初人们奔赴南部湾只想着救出秦国公主,没有谁想到嘉奖报酬什么的,但谁救了人都希望得到一句感谢,而这个是帝国太子对他们的感谢,通告全帝国臣民百姓的感谢诏,岭南西道百姓们觉得,这是天下最贵重的感谢书,也是最激荡人心的感谢,让人读了就泪花花,心里温暖又荡着热腾腾的血。 第二诏,是帝国的嘉奖诏,表彰岭南西道的民风忠朴淳厚,养育的百姓忠诚义勇,表彰南部湾救援的百姓忠诚热血,大义当先,奋不顾身,当为帝国人民的标范。又令岭南西道官府统计上报救援者名单和义难者名单,朝廷分作嘉奖、抚恤,具体细则制定条文后颁布。 岭南西道的百姓又欢腾起来,虽然还不知道怎么嘉奖,但被朝廷颁诏天下表彰,还誉为帝国人民的标范,这就已经是极大的荣耀了,足以向子孙后代宣扬。 第三份诏书,是为南部湾火山岛牺牲的天策国士临川郡王和高适等靖安司卫下诏,表彰其功,哀悼其逝,奉入忠烈祠。 枢密阁对这份诏书是有争议的。 武臣死后入忠烈祠是最高荣耀,只有立下极大功勋或者成为标范的,死后才能奉入忠烈祠,永享国家祭祀和香火供奉;如果只是因公殉职,这不够资格入忠烈祠。 李毓祯说:我活着,就是他们最大的功勋。 最终枢密阁通过了这份诏书。 如果李毓祯未来是大唐不可代替的帝王,临川郡王他们就是挽救了大唐未来的千古帝王,这是无可非议的能奉入忠烈祠的功勋! 但是……如果李毓祯未来没有成为这样的帝王,那么签署这份诏书的枢密阁大学士们就会落下一个污点,“曲意迎合,有损帝国忠烈祠的至高荣耀”——不论生前立下多大功勋死后都进不了忠烈祠了。 文官们嘀咕,帝国军部头头们将后半生的荣耀都押下去了。 可见对太子的期许。 武臣们炯炯有神,这是一个让人振奋的信号! 九月十八,距离太子册礼第十五天,朝廷又颁布了一份诏书。 这是一份宣告诏书。 通告大唐帝国全体臣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