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魂穿大明:我靠氪金一统全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章 官吏 春耕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翌日! 征辽近二十万大军出征。 “万胜~!” “万胜~!” “万胜~!” 大营内密密麻麻的,所有士兵都在声嘶力竭的呐喊。 高昂浑厚的呼声,一浪接一浪,响彻整个京城内外。 随着呼声响起。 大明军旗开路,廖襄作为征辽大将军,征辽大旗高高束起。 他一马当先行至最前方,身后是大股大股整齐行进的军队,一队接着一队的人马,跟着出了教场。 浩浩荡荡的看不到边际。 一路所过之处,路边流民百姓纷纷侧目远离! 这些人一个个面黄肌瘦,没有丝毫菜色,双眼中看不到一丝色彩。 有的更多的则是畏惧之色。 “唉~!百姓畏官,畏兵如虎。” “顺天府乃大明京师所在管辖之地,近在眼前尚且如此,那些远离京师之地,又当是何等场景?” 蓟州官道边上,背负着公文赶路的赵桓,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不是个滋味!. 顺天府京师重地,府衙驻大兴县。 下辖7个府属县,与通州、霸州、涿州、昌平州、蓟州等5个散州。 赵恒本就是通州人士,天启五年考中秀才。 因家中拮据,还有对自身文采有着自知之明,为了不浪费大好年华,侍奉自己双亲。 毅然选择做了通州府的一名小吏。 那个时候,顺天府都是比较富裕的地方,不说其他,就生活水平来讲。 这里的平民百姓,每年除了吃喝用度,还能有个闲钱下个馆子,过年时,还能去衣帽店买几件新衣裳。 只是,自从天启皇帝大行之后。 崇祯皇帝登基的这十几年来,鞑子的不断入侵劫掠,匪寇贼兵横行。 顺天府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富庶! 大量银钱,粮食,百姓被掳走。 以至于通州府大量田地荒废,人员十室九空! 再加上最近的闯贼过境,大量官员畏惧南逃,地方官府彻底瘫痪。 当地士绅富户,更是借此机会隐瞒田地与人口。 整个通州,便显得更加的荒芜! “赵大使~!” “赵大使~!” 正在沿着官道一旁荒田行走的赵桓,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在呼唤他的名字。 便回头望去。 只见一名捕快,飞快的朝着他跑来,一边跑这一边连忙挥手示意。 “二猴子这时来找我做甚?” 赵桓有些不解。 二猴子同他是一个村子出来的,彼此十分熟悉,从对方的一举一动,很容易就能辨别出来。 于是驻足等了片刻。 气喘吁吁的捕快二猴子,很快追了上来! “赵大使!” “哦不,赵主薄!” 捕快拉着赵桓激动的说道:“快跟我回衙门,京城上差来宣读任命了!” “快,我们快回去!” 捕快拉着赵桓就往回走。 弄得赵桓一时间一头雾水,不知道发什么什么事! “哎哎~!二猴子,你这是干什么,你先把话说清楚!” 赵桓挣脱二猴子的拉扯,有些恼怒的说道。 二猴子对此丝毫不在意。 而是兴高采烈的说道。 “我的赵大哥,赵大使,你要当官了!” 赵桓瞪了二猴子一眼,没好气的道。 “二猴子,你是没睡醒吧!我一个小吏,当什么官?” “去去去,快别来洗刷我,我这里还有公务要忙呢!” 赵桓说完,转身就准备离开。.. “哎呀~!我的赵大哥,我真没骗你!” 二猴子赶忙拉着赵桓。 “吏部上差已经到衙门了,此次不止你一个要当官老爷,还有其他的典吏,巡检,驿丞好多人都在其中。” “你的职位好像是一个正九品的主薄。” “听吏部上差所说,现在因为地方官员的大量缺失,皇上特许你们这类吏员临时充任。” “只要此次政绩突出,便可获得同进士出身,临时官差直接就能转正。” 二猴子眉飞色舞的说道。 “赵大哥,以你的能力和本事,抓住这个机会,就是以后当一个县太爷也没有问题。” “主薄?你是说我升任临时主薄了?” 赵桓此刻彻底惊呆了! 突如其来的惊喜,让他一时之间无所适从。 曾经他的梦想就是能登科及第,光耀门楣。 只是家庭清贫,自己才疏学浅,并没有考上功名的能力。 这才安心当一个小吏,这也让他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小吏的工作当中。 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还有当官的一天。 现在,竟然有这样天大的好事,落在他的身上。 他怎么能不震惊!.. “赵大人,别愣着了,上差还等着你呢!” 二猴子再次催促起来。 赵桓这才反应过来。 “对对对,赶紧回去,别让上差久等了!” 说着,赵桓也不管二猴子,赶紧往回跑了起来。 “唉~!赵大哥你等等我啊!” “赵大哥,你慢着点~!” “我跟不上了......” ........ 崇祯十七年,三月尾声! 大明北部地区,春耕马上开始了。 经过几日的流民招募,以及当地官员对本地百姓的动员。 轰轰烈烈的春耕开始了。 顺天府境内各地,大量人手被组织起来。 不管是流民还是普通百姓,只要干活就管饭。 而且每天翻的地越多,耕种的地越多,干完之后分的口粮就越多。 因为经历过兵灾,闯贼和鞑子的侵扰,平常百姓家家都已经没有了口粮。 连吃饭都已经是问题了! 现在官府更是提供一天三顿免费吃食,自然有大量百姓蜂拥而来。 只要来人,不管男女老幼,官府都要。 哪怕是小孩,官府也照收。 大人在前面翻地的时候,小孩就跟着在后面一批开沟的人,丢种子。 反正,只要干了活,一家老小,除了有免费的饭吃。 每天收工后,还能从官老爷那里领到额外1—5斤不等的大米。 这对一年到头,都只是在土里刨食的平头百姓来说,实在是最幸福不过的事。 这十几年来,一家子人,没有那天能吃饱过。 现在新帝继位后,似乎一切都开始变了。 不仅安排所有人吃饭,还发粮。 就连当官的老爷们,一个个似乎也和善了许多,每天都同他们一同耕作,一同下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