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始皇陵中,我的神仙日记被发现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3章 大秦神书《拾遗记》!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213章大秦神书《拾遗记》! 另一边,荀子、鬼谷子、北冥子三人,日夜兼程之下,总算赶到了小圣贤庄。 如今,始皇帝在大秦的领土上,全面推广科举制度。 帝国各大城池,都已经修建起了学宫,传授诸子百家各脉的学术。 小圣贤庄的学子,比之以往要稀少了不少。 但是,毕竟在世人眼中这是诸圣论道之地,也是儒家总坛。 还来此地的学子,大多也是出自对往圣的膜拜。 而继承往圣绝学之作用,则已经分摊到了各大城池里兴修的学宫中。 那里传授的学术,更加有针对性,而且包罗万象。可以之通过朝廷的科举,一展所学。 荀子、鬼谷子、北冥子三人,走在这偌大的小圣贤庄中,看着如今雅静的圣地,畅想着昔年诸圣论道的场景。 北冥子看着门可罗雀的场间,感叹道: “如今天下大修学宫,这小圣贤庄到没了往日的人声鼎沸。” “不知先祖们见到如此场景,会做何感想。” 荀子扫了一眼,比之往昔要少上许多人影的小圣贤庄,缓缓开口道: “先祖们最想要的,便是将学术传到每一个人心中。” “如今天下学宫遍地,人人皆可习得圣人之学。先祖若是知道如今世道的模样,自然是更开心的。” “而这处学道圣地,也有人时常打扫,成为学子们的信仰之地,倒也是不错。” 鬼谷子看了看两位同伴,不由催促道: “说这些作甚,等我们找到天人埋藏在此的秘密后,有的是时间让你们二人去缅怀。” 话落,鬼谷子直往小圣贤庄深处走去。 见此,荀子和北冥子二人赶忙跟上。 三人几经转折,来到了小圣贤庄的藏书之处。 这里的书籍堆积如山,其中大部分虽然荀子都已看过,但那时的荀子,根本就没把这些和稷下学宫联系起来。 自然也不知道,稷下学宫深处还埋藏有秘密。 三人同心协力之下,处于书海中,不断寻找着有关稷下学宫的只言片语。 突然,北冥子手捧一本残缺的古籍,对着荀子和鬼谷子二人激动道: “诶!你们二人快过来,这处记载似乎有些诡异!” 荀子和鬼谷子一听到这话,瞬间便出现在北冥子身侧,一同向那本残缺的古籍看去。 只见到,古籍上开篇便讲述了,稷下学宫乃是天人所创! 以之传承自身学术,曾经天人座下的十二弟子,也在此处论过自身大道的高低。 最重要的是,首页末尾还留下一句,这稷下学宫还有应对即将到来的大劫之意! 荀子看到此处,整个人都现出无比震惊之色,骇然道: “‘大劫"?!为何人间还会出现大劫?” “这本书为何我之前从未见到过?” 荀子眉头紧皱,从北冥子手上接过这本略微有些残缺的古籍。 <divcss=&ot;ntentadv&ot;>书籍陈旧破烂,但幸好没有经过虫子噬咬,整体字迹还是清晰可见。 转到书的封面处,《拾遗记》三个诡异的大字,赫然镶切在陈旧的封面上。 仔细的念叨着这本书的名字,荀子搜遍记忆,确定自己确实没看过这本书。 北冥子剑荀子如此疑惑的样子,用一种极度古怪的口吻出声道: “你看看这本书接下来的内容,定会惊掉你的下巴!” 北冥子这话说出,顿时引起了荀子和鬼谷子极大的兴趣。 三人挤在一处,一起翻开《拾遗记》的书页,观摩里面描绘的内容。 《拾遗记》具体是何人所编著的,并没有留下名讳,但从里面叙述口吻来看,三人可以肯定不是天人。 但里面所叙述的内容,却是离奇诡异到了极致! 竟然是人间各处发生的荒诞离奇的事情! 这些荒诞的事例,出现的频率并不算高,但其中的诡异之处,却是以常理根本就解释不通的。 诸如死人还魂,夜现鬼祟成队,等等不一而足。 若不是这书是出现在小圣贤庄,并开篇就讲述了天人往事的话,三人只怕直接会将这书,当做是神怪志异的小说。 直到三人看到最后,眸子中的疑惑,渐渐变成了深深的震撼! 【世间怪异之处,皆是一段时间内的突然爆发!我不知为何会发生这些,直到有一日.】 【我夜观星象之时,见沧溟突现巨山漂浮,宛若不名之山,游于天际。】 【无法形容那种震撼之感,但那座诡异的‘山峰",眨眼间便消失了。】 【事后,我曾问过天人,那是何物?】 【天人对我说,那是不属于这番大地之物,一群听从号召的天外来客,人间的死敌!】 看到最后这段话后,荀子、鬼谷子、北冥子三人,俱是满面惊恐! 三人互相对视之下,皆是想到了什么。 荀子眉头紧紧皱在一处,出声道: “天外来客?!那座突然现出的‘山峰",莫不是远古时代降临世间的外星人吧” “难道那段时间频发的诡异之事,都是那群外星人弄出来的?” 荀子这番话说完,北冥子斟酌着开口道: “最关键的是,天人建造稷下学宫,是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天地大劫。” “那天地大劫,与这些域外来客之间,是否又有着某种关联” 三人皆是知道,在远古时代,有一群掌握远超人间力量的域外来客,降临到此方世界。 那些域外来客们,掌握了种种可怕的力量,当时的人族根本就无法抗衡,已有灭族之危。 最后是天人出手,将那些域外来客全部屠灭了。 如今,域外来客似又再次降临人间,这世道又如何能抵挡? 三人皆感到一股头皮发麻之感,对于人间的未来,顿时陷入到了一种捉摸不透中。 与此同时,从沛县逃出来的刘邦,正无比小心的躲避着秦军的四处追捕。 刘邦自小就擅于偷鸡摸狗,在高举反旗之后,又积累了诸多逃跑的经验。 这次被萧何阴了一手,又开始逃跑之路后。刘邦的整个逃亡过程,比之先前不知要顺利了多少。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