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始皇陵中,我的神仙日记被发现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2章 大秦举国震动!!!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222章大秦举国震动!!! 翌日,一条政令自朝廷颁出。 由始皇帝亲自盖印,宰相李斯亲自负责传递各处消息。 咸阳大街小巷,尽是贴满了来自朝廷的公告! 消息传播之速度,比之上次科举大兴还要快! 而其中的内容,比之天下人人可识文断字还要更加荒诞离奇! 公告只有寥寥数语。 【朝廷,欲收归天下书籍,于皇宫中焚烧。】 【以祀大秦国运延绵万载!】 短短两行字,如同两柄尖锐的刀,狠狠插在天下学子心中! 那些因始皇帝大修学宫,才得以学习知识的寒门学子们,但看到这两行公告后。 皆是浑身颤抖,面目挣扎,一副几乎信仰都快崩塌的模样。 “陛下,为何要收归天下书籍,用以焚烧啊.” 因为心中对于始皇帝敬意,让他们现在还不足以作出太过激烈的事。 <divcss=&ot;ntentadv&ot;>既然没有选择直接冲击朝廷的法度,无数学子自发的选择了这种方式。 这一刻,对于高坐九五至尊的始皇帝,他们依旧表达了强烈的质疑,以及无比的愤怒! 顷刻间,无数寒门、朱门、儒家、道家,几乎各家学子,不约而同的走上街头。 满面白须的他,足可见他在儒家的辈分。 口中大声的朗诵着,诸圣留下的经典。 而李斯这个宰相,此时更是一副焦头烂额。 “哪怕是用活人祭祀,也比用天下书籍祭祀要好上千倍、万倍啊,陛下!” “这是敲空了我华夏之族的骨髓啊.” 并且,这次关上的大门,比之大修学宫之前,还要更加封闭! 可李斯又如何能说,自始皇帝说有异人存在于世后,李斯深刻的了解到,大秦要面对的将是一群没有人性的怪物!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不要斩断天下人的求学之路!” 对于收归天下书籍,聚于皇宫焚烧的真正原因,李斯又如何敢泄露出去? 只得用言语敷衍诸位大臣。 不止是天下学子不理解,朝堂诸臣,对于收归天下书籍焚烧祭祀一事,更是完全想不通。 接下来,就是愤怒! 哪怕这公告上盖着始皇帝的镇国玉玺,哪怕始皇帝是华夏万古第一位皇帝,哪怕始皇帝统一了这方天下,有着无上的权威。 其波及范围,更是囊括了天下所有学子! 那些儒生们,高门府邸的学子们,看到公告的第一反应,就是错愕! 他们不像寒门学子那般,就算朝廷没有大修学宫,他们各家传承的书籍,已经就让他们读不完了。 在他们看来,始皇帝的明君气象,就算是远古的三皇五帝,也远远不能比拟的。 可真的是这样吗? 没有人信。 当始皇帝的眸光,从踏进朝堂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变过。 他们想不通,曾经伟大贤明的始皇帝,为何会做出比周幽王还要荒诞离奇的事情来。 虽是区区白身,尘世一学子,但心中亦有血气! 但数之不尽的学子,聚在咸阳皇宫之外时,整个皇宫的所有要道,全部都被堵住了。 总得来说,科举大兴,对于儒生和高门弟子来说,算得上是好坏参半。 可现在. 始皇帝竟然下令,要收归天下书籍焚烧。 虽然公告上说,收归天下书籍焚烧,是为了祭祀大秦国运。 向始皇帝请命! 朝堂之上。 虽然科举之后,他们除了同族长辈的举荐外,有多了一条升迁之路。 始皇帝自主宰大秦以来,其光正威严的形象,早已印刻在每一位大臣心中。 这一日的咸阳上空,尽是飘荡着一股郎朗读书之声。 这些学子们,并没有肆意宣泄心中的不满,并没有任心中的怒气勃发。 这一日的大秦,如春笋般冒出的各地学宫,全部停课! 学子无心再进修,老师也无心再朗诵圣人之言,他们心中的那匹猛虎,尽数被朝廷的公告唤醒。 “此举,岂不是断了天下人的知识传承?” 说到此处,那位白须儒家老臣,直接跪地悲切道: 博览往圣的文韬,一睹华夏文化传承的瑰宝,深刻的人知道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一副模样。 始皇帝竟然公告天下,说要收归天下书籍于咸阳,以之焚烧祭祀?! 所有儒生和高门弟子全都懵了! 始皇帝开大开科举,为天下寒门,打开一条升迁入朝堂的通道。 可始皇帝大修学宫之后,是真真正正的做到了,让他们这些寒门学子,也可以阅读那精美的书籍。 欲唤醒那轮大日,重照人间沧桑正道。 可现在呢! 他们只是高举手中的圣贤之书,不知在谁的带领下,所有学子都与皇宫外席地而坐。 早朝刚刚开始时,便有一位儒家的大臣,出列。 自然也不可能学得那些浩瀚如烟的知识,以及诸圣的绝学。 诸位大臣尽皆向李斯追问,皇帝行此事的缘由。 高举手中的圣贤之书,不约而同的向皇宫行去。 那些怪物,甚至极有可能就隐藏在朝堂之中。 那位儒家的大臣,满面凄苦之色,对始皇帝开口道: 至于大兴科举,对于他们的改变,也不全是正向的反馈。 但因广大寒门学子的加入,使得他们的竞争也变得更加严酷了。 包括这些寒门学子们,他们此刻已经彻底的绝望,只以为陛下这是把刚刚打开的龙门,又残忍的再次关上。 而筹措此事的李斯,直接就被诸位大臣给围上了。 坐于龙椅的始皇帝,将这些神色都尽收眼底。 听到这名儒家老臣的血泪控诉,始皇帝眼眸闪烁一瞬。 大秦朝廷,也因天下学子的举措,而几近瘫痪了。 所以,他们对于始皇帝发布的旨意,才更加无法理解! 文武百官面上皆是带着异色,或不解,或愤怒,或悲切。 曾经的他们,因为生活贫困,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去拜入高门府邸。 商朝之时,就长以活人血祭国运。其影响之恶劣,甚至直接让周文王的讨伐,获得了天下诸侯的支持。 而方才那儒家老臣却言,宁愿用活人祭祀,也不要用天下书籍。 以此来看,焚烧天下书籍一事,其影响究竟能有多大。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