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折服大小乔,三国第一虎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9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秦牧的野心,已经不再满足于一统天下了。 他想把所有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土地,都打下来,成为大魏的疆土。 真正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但,秦牧也并没有操之过急。 这种事情,其实也是急不来的。 秦牧现在想要打下来的地盘,就包括贵霜帝国,以及东北边的高句丽、扶余、辰韩、马韩等国。 谁挂帅出征? 这是一个难题。 “诸卿,朕若要发动西征,依你们看,谁人堪为大将?” 秦牧决定听取众人的意见。 陈宫、刘伯温、王安石等八个股肱之臣,都不由得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还是陈宫首先站起身,向秦牧进言道:“陛下,臣举荐张文远将军。” “臣虽未去过西方,未去过贵霜人的领地,从这地图上,却可见贵霜人的领地,多为平原、荒漠和高原,利于骑兵的纵横驰骋。” “张辽将军善于骑兵作战,必可连百万之师,攻必克,战必胜。” “……” 秦牧没有说话。 连百万之师?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劳师远征,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后勤补给了。 秦牧以前领兵打仗的时候,就没少碰上过粮草短缺的问题。 百万大军出征? 就算秦牧能集结一百万人的军队西征,负责后勤补给的民夫,怕是要五百万人。 且不说秦牧能不能调集这么多的民夫,大魏的国力也承受不起。 刘伯温摇摇头道:“陛下,臣举荐岳飞将军。” “岳鹏举若韩、白再世,自出道以来,未尝一败,也有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堪当大任。” 对此,秦牧还是沉默不语。 在一边的刘晔试探性的说道:“陛下,臣举荐薛礼将军。” “仁贵将军的能力,那是有目共睹的。” “每每以少胜多,能打硬仗、恶仗,无往不利。” 秦牧一笑置之,还是并没有说话。 这一下,群臣都明白了秦牧的心思。 实际上他们也都知道,在西征的事情上,秦牧如果不是亲自出马的话,这差事大概率会落到李靖的身上。 但,李靖现在官居太尉,位极人臣了。 还怎么擢升? “让李靖领兵西征。” 秦牧终于还是作出了决断。 “朕相信,李药师,不会让朕失望的。” 闻听此言,群臣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毕竟李靖、薛仁贵、岳飞这三个人,自出道以来,还从未打过败仗,都有着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不论秦牧任用他们当中的哪一个,胜率都很高。 这时,王安石试探性的询问道:“不知陛下打算出兵多少?” “五万。” “多少?” 王安石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很是错愕。 秦牧淡淡的说道:“五万。” “这……陛下,只有五万人的军队出征,哪怕全是精兵,恐怕难以取得成功。” 王安石硬着头皮道:“臣听说贵霜国,也是一个大国,有上千万的人口,若动辄大战,能征兵百万,至少也有数十万!” “只用五万人组成西征军,去征讨贵霜国,是否太过冒险了?” 闻听此言,秦牧笑吟吟的道:“五万精兵,足够了。” “如大宛、乌孙、康居、楼兰等西域诸国,沿途诸国,也要加入到西征军的序列,并负责调运一部分粮草辎重。” “贵霜国看着疆域广袤,人口上千万,实则外强中干而已。” “诸如康居、花剌子模等诸国,已经摆脱了贵霜国的羁縻,与之交恶,可为我所用。” “庞大的贵霜国,真正的贵霜人月氏人其实不多,不到百万人。” “如何能真正控制一个庞大的国度?” “每年贵霜国内的叛乱,层出不穷,这对于我大魏而言,是一个大好时机,千载难逢的时机!” 秦牧之所以执意要发动西征之战,也是看出了贵霜帝国现如今的窘境。 其实,不止是贵霜帝国。 历史似乎是一个怪圈。 被称之为当世“四大帝国”的汉朝、罗马、安息和贵霜,几乎在同一时间段衰落了。 山河日下! 走向了衰亡! 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现在汉朝已经覆灭,取而代之的是大魏。 秦牧如果不能趁着列国衰落的时候,开疆拓土,打下一片广袤无垠的疆域,以后还能有这种机会吗? “陛下。” 这个时候,王猛起身道:“臣认为,西征之事,也不能操之过急。” “大魏跟贵霜,距离太远,鞭长莫及。我们对贵霜那里的风土人情,不甚了解。” “常言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我等还是要先了解一下贵霜国的情况,才好发兵西征。” 秦牧点了点头道:“朕,也不会急于一时。” “而今天下初定,我大魏也应该休养生息两三年,才好再度动兵。” “陛下圣明!” 听见秦牧有这样的想法,王安石不禁暗暗松了口气。 诚然,现在大魏的武力很是强盛,堪称是天下无敌的存在。 但是打仗要消耗的东西可不少,也要一定的时间去准备,随后运筹帷幄。 秦牧也是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公台、伯温。” “臣在!” “你们负责从国子监和民间征召士子读书人,集中起来,加以训导一个月左右,前往西方诸国传播我天朝上国之文化,也务必入乡随俗,学习对方的文化,了解他国的风土人情。” 顿了一下,秦牧又道:“另外,再调拨一批锦衣卫,负责搜集西方诸国的情报。” “诺!” 陈宫和刘伯温当即答应下来。 秦牧的目的,那是显而易见的。 用意极深! 读书人组团前往西方,要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并传播大魏的文化,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 要给大魏同化那些西方国家做好准备吗? 至于派锦衣卫去搜集情报,那就更好理解了。 锦衣卫,相当于秦牧的“耳目”,大魏的“耳目”。 如果在什么情况都不了解的情况下,秦牧就贸然发兵西征,那就是两眼抓瞎,多半是要吃大亏的! 有鉴于此,秦牧必须要防患于未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