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折服大小乔,三国第一虎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2章 一代亲二代表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王猛说的这一番话,其实是有些违心的。 诸如王猛、王安石、房玄龄等人,之前都跟秦牧商量过分封诸皇子,外出封邦建国的事情。 这是秦牧的想法,而他们要做的,就只是鼎力支持秦牧罢了。 其实,把诸皇子分封到域外之地,还是存在极大风险的。 虽然那些诸侯国距离大魏本土有万里之遥。 但,在大魏的支持下,这些诸侯国的国力会实现质的飞升,越来越强大。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全拉倒。 等国力到达了瓶颈,或是诸侯国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帝国难以干涉,或者是没有办法干涉的时候,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这就跟养蛊一个道理。 强则强,弱则亡! 经历一番残酷的兼并战争之后,会有强大的诸侯国脱颖而出,到那时,就能对大魏本土构成较大威胁了。 不过,秦牧并不在乎这些事情。 反正战争不管怎么打,最后坐江山的,都是秦家人。 都是秦牧的子孙后代! 这是秦牧想出来,能让自己的帝国万世一系的方法。 你弱,你就不配当皇帝! “陛下。” 王猛朗声道:“臣认为,陛下可以将诸位皇子分封出去,渐渐取消都护府的存在。” “凡是皇子,成年之后,就要封王,然后到自己的藩王国赴任,即就藩。” “我大魏之藩王国,理应统一语言、文字、货币、服饰、发型、车轨、度量衡等等,诸藩王到任后,必须为之,跟帝国保持一个基调。” 听说了王猛的想法,朝中的公卿百官,哪里还能猜不到,这就是秦牧的打算? 好在,现在秦牧的儿子们还年少,年龄最大的秦荡,也不过十四岁。 等他成年,还要六年之久。 六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了。 或许时移世易,那个时候秦牧会打消这样的念头。 群臣都在心里暗暗寻思着。 当然,他们也是在纯粹的安慰自己。 “陛下。” 王安石站起身,向秦牧进言道:“臣有事启奏。” “说。” “太尉李靖派人回报,此番征西之战,俘虏、降卒甚众,有近二十万人,不知道如何处置。请陛下裁决!” 对于这个事情,秦牧还是已经知道的。 李靖也是真的猛,带着十万人的西征军团,就打垮了几十万的敌军,把较为强大的贵霜帝国直接灭了。 而且,用时仅仅半年。 可谓是所向披靡了。 只不过,降卒和俘虏的问题,还是应该尽快解决的。 大魏从来都不会养闲人。 随着王安石的话音一落,还不等秦牧说话,陈宫就手持牙笏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对待那些降卒、俘虏,可以采取归化政策。” “其中青壮、骁勇者,可以留在军中,充当仆从军,配合帝国维系当地的治安。剩下的人,则是应该予以遣散。” “毕竟这一次西征,我大魏开辟的疆域过大,仅凭我大魏的那几万军队,怕是难以在那里立足。” “陈大人所言极是!” “臣附议!” “入魏则魏。既然要在那里暂时设立都护府进行治理,驻军就是必不可少的。” 群臣当中,赞同陈宫这一主张的人,也是不在少数的。 话说,李靖能在半年之内,彻底打垮贵霜帝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只凭借十万人的西征军团,还是办不到的。 所以在李靖西征的过程中,还是征召了不少的仆从军的。 贵霜帝国虽然建立多年,却不得人心。 因为月氏人贵霜人的人口太少了,想要在短时间内消化治下的其余族群,那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再加上贵霜人对于自己治下的异族人,一直采取的都是高压政策,不断的盘剥、压迫其余族群,故而在魏军打来的时候,贵霜人难免会遭到背刺…… “陛下,臣认为不妥。” 王猛沉声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也。” “这血淋淋的例子还少吗?远的且不说,步度根所掀起的叛乱,就险些颠覆了适才设立的安东都护府,险些让我大魏之部署功亏一篑。” “如果把那些受过训练的异族士兵吸纳进军中,或是就地遣散,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军中的异族士兵,指不定什么时候会叛乱。” “至于那些被遣散的异族士兵,他们更是有可能会沦为匪寇,为祸一方,给予帝国造成莫大的麻烦!” “请陛下明鉴!” 一听这话,朝堂上的公卿百官都不由得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王猛所说的这一番话,其实是没错的。 没 毛病! 近二十万的异族士兵,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不能妥善安置,很容易就再次掀起叛乱。 一旦他们不断的叛乱,魏军就要不断的镇压,然后陷入到一个死循环当中。 长此以往,会把整个大魏拖进战争的泥沼当中,难以自拔。 最终是有可能把这偌大的帝国都拖垮的! “呵呵。” 陈宫笑了笑,把目光放在了王猛的身上,眯着眼睛询问道:“王令君,照你这么说,难道要把那近二十万人的异族士兵全杀了吗?” “这倒不是。” 王猛讪讪一笑。 他自然不敢建议秦牧下达这样的旨意。 毕竟,一口气屠戮二十万手无寸铁的异族士兵,性质太过恶劣了。 这样所导致的结果,将可能是大魏所无法承受的。 帝国现在的形象,还是以德服人,怎能枉顾人伦大义,嗜血滥杀? 这很有可能会逼反那些还在观望的邦国。 杀戮,终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留着那么多的俘虏和降卒,也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王猛摇摇头道:“依我看,不如把他们都编为劳役,为帝国修桥铺路,以赎其罪。” “王令君所言极是!” 房玄龄一脸赞同的神色,向秦牧行礼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