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折服大小乔,三国第一虎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9章 万世一系,天下宗魏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大魏帝都,洛阳城。 这个时候的秦牧,正在滋德殿中,跟中书令王猛、尚书令王安石、侍中杜如晦、吏部尚书房玄龄商议国家大事。 有这四个名相在,秦牧基本上能高枕无忧了。 他完全可以当个甩手掌柜,只要把控好大方向,足矣。 “诸卿,此物,乃是水泥,可以用作修桥铺路,甚至是建筑的材料。” 秦牧把成型的水泥,放在了四个肱股之臣的面前,让他们都看了一遍。 在四人的跟前,地板上,放置着两个大托盘。 左边的托盘是一块凝固成型的水泥,右边的托盘则是水泥灰、沙子、石子。 旁边,还放着铁勺子,以及一桶水。 “水泥?” 对于这种陌生的东西,王猛也好,王安石也罢,都根本认不得,所以他们也是大眼瞪小眼的。 秦牧于是示范了一遍,把水泥灰、沙子、石子,倒进水,用铁勺子搅拌均匀。 没一会儿,就形成豆腐块一样的水泥块。 “使用这水泥建造出来的道路、桥梁、建筑等,更加的坚实,还不易风化、腐蚀。如果加入铁筋混凝土,那就能让道路、桥梁和建筑物变得更加的坚固。” “朕决定,把这水泥之法推广出去。” “从今往后,凡是公共基础设施,譬如官道、桥梁、河道,都要使用水泥,翻新、加固一遍。” 王安石看见了水泥的可取之处,只是,他的心中那是仍有疑虑的。 他硬着头皮向秦牧进言道:“陛下,如果要把帝国内外所有的官道和桥梁都翻新一遍,恐怕消耗甚大。” “朝廷要投入许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闻言,秦牧摆了摆手道:“不要怕花钱。这是惠及子孙后代的事情,不能马虎,更不能小气。” “诺。”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 别看大魏现在的国库很是富足,年年盈余,但是要花钱的地方,一样都不少。 翻修官道,改用水泥铺路,这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陛下,还有一事。” 这时,王猛说话了。 “讲。” “陛下要求诸藩属国,跟帝国保持一致,书同文,车同轨,衣同裳。这车同轨,衣同裳还好说,各地的官道连接起来,使用同一尺度的轨道,便是车同轨了,至于衣同裳,我大魏服饰,也在逐步推广,但是想要做到‘书同文",难。” 坐在一边的房玄龄也是点了点头,很是赞同的说道:“陛下,王相国所言极是。” “在我大魏本土,尚且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至于文字,早已经统一,而诸邦国则不然。” “我大魏的六个都护府,安西、安东、安北、北庭、绥远、西域,有大小邦国一百多个,部族更是不知凡几。” “这些邦国部族,绝大多数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甚至是贵族,也是不识字的。” “有些邦国,则是有着自己的文化体系。这其中,西域诸国和绥远诸国,都原来就有着不同的文字、语言,一时间很难扭转过来,接受我大魏的文化。” “对于我大魏的文化,不少番邦外族,还是有着抵触情绪,不愿意去学习。” “……” 秦牧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对于都护府治下的邦国,大魏采取的是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并没有发兵攻灭,直接吞并,为彼此都保留了一些余地。 只是,谁都不是傻子。 帝国把官道都修建到了他们的家门口,又是逼迫他们改变自己的服饰、语言、文字,这是闹哪样? 文化入侵之后,下一步是不是直接人道主义毁灭? 岂非要亡国了吗? “你们都有何对策?” “这……”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了一眼,都没有说话。 王猛则是朝着秦牧作揖道:“陛下,臣认为,逼迫诸番邦异族书同文之事,不便于操之过急。” “我天朝上国的文化,自然是有很多外族人仰慕的。” “那些没有自己文字,缺少文化底蕴的邦国部族,会自己要求向帝国引进华夏之文化。至于西边那些邦国,他们的文化传承也甚是久远,自成体系了。” “来日方长,不妨慢慢的渗透进去,相信我大魏之天朝文化,会吸引他们主动来学习的。” 随着王猛的话音一落,王安石也是附和道:“陛下,臣以为,为完善我大魏的宗藩体系,做到万世一系,天下宗魏,可以要求诸邦国的世子、王子,还有诸部族的首领之子弟,及其贵族,让他们进入国子监,接受我魏学之熏陶。” “那些人,可以作为发扬我大魏文化的中流砥柱,变成自己人。” 王安石的这一主张,的确是可取的。 大魏的诸邦国、部族,有不少国王或首领的子弟,都入质于洛阳。 他们被好吃好喝的招待着,相当于被软禁起来了。 平日里,这些番邦外族的子弟不会出事,只不过一旦他们的故国、旧部起兵造反的话,他们就会死得很惨。 而待在洛阳作为人质的,一般也都是权贵子弟。 比如说,乌孙国的世子入质于洛阳,将来乌孙王过世,他就会在大魏的帮助下,顺利回国即位。 属于他的王位,谁都抢不走。 敢抢? 先问过大魏的剑,够不够锋利! 所以,有这一道情分在,继位的乌孙王,也会成为大魏的铁杆追随者。 当然了,这只是明面上的说法,是秦牧给那些入质于洛阳的质子们画的大饼。 秦牧早就打算把自己的儿子打发出去,封邦建国了。 在帝国治下,不允许有异姓藩王的存在! “介甫,那样要花费的时间太长,成本太高,而且不确定性太大了。” 秦牧摇摇头:“帮这些番邦异族培养人才。这是一把双刃剑,搞不好是会伤到我们自己的。” “这……” 王安石承认,秦牧说的没错。 但,事到如今,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见此情形,秦牧只是把此事暂且搁置,准备留到朝堂上去说。 人多力量大。 大魏的公卿百官,也都是智者,凑到一起商量,怎能不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