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这个三国很核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七十四章 子初相汉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甚么,沛郡失守,马腾父子七万大军全军覆没!” 宛城王府内,袁术得知了豫州战场的结果后,不由得大惊失色,手中的蜜水也变得寡淡无味。 片刻后,袁术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忽然冷笑道:“哼,寿成父子所率七万大军,皆孤麾下精锐,又岂会轻易败亡,这战报必然是假,诸位不必担忧!来,接着奏乐接着舞……” 许是七万大军败亡对袁术的打击太大,导致他根本不愿相信眼前的战报。 见袁术这般模样,群臣也都沉默无言,唯有叹息。 如今的形势,已然不容乐观。 片刻后,张昭站起来叹息道:“大王,此乃寿成将军之子马孟起传来的战报,应当不会有假,为今之计,还是应当思虑如何……” “不,不可能!” 张昭话还没说完,却被袁术大声打断。 “马寿成久经战阵,就算不敌关羽,也断然没有全军覆没的道理,孤不信,不信!” 望着声嘶力竭,面目扭曲的袁术,群臣又是一阵沉默。 袁术麾下本就只有二十余万兵马,如今才开战不到三个月就损失了七万,而且大部分还都是骑兵,任谁也不想接受这个结果。 但事实如此,由不得他不相信。 张昭并没有因为袁术的情绪激动而停止,反而异常耿直的说道:“大王,寿成将军中关羽诱敌之计,不仅全军覆没,连沛郡、梁郡都为关羽所下。如今寿成将军之子马孟起,正率领着三万援军困守陈县。此等危急时刻,还望大王振作,不然万事休矣!” “不,这不可能!”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败局,袁术本就难以接受,而张昭的话更是字字诛心,使他胸中涌出一股巨大的怒火,愤然将手中半杯蜜水狠狠摔在地上。 汁水四溅间,离得近的臣工都被波及,张昭更是首当其冲,弄得满身满脸黏糊糊的。 可越是如此,张昭的眼神就越发坚毅。 “还请大王振作,不然万事休矣!” 七万大军的损失固然让人心痛,可若袁术因此一蹶不振,那就真的没有任何希望了。 袁术虽然愤而摔杯,却并没有将怒火发泄到张昭身上,而是无力的挥了挥手道:“子布,孤累了,有事改日再议,你们都退下吧。” 闻言,群臣都松了口气,刚要起身告退之时,张昭执拗的声音再度传了出来。 “还请大王振作,不然万事休矣!” 袁术彻底无奈了。 想当会鸵鸟都不行吗! 但经过张昭的再三强调,袁术心中那点自欺欺人的想法也消散得差不多了。 “那以子布之见,孤当如何应对?” 张昭毫不犹豫道:“以臣之见,当发兵增援陈郡!” “增援?从何处发兵?” 张昭开口道:“南阳战局一时陷入胶着,赵子龙固然勇猛,但有曹孟德与奉先将军联手作战,足可保证无虞,却也不能抽调兵力。为今之计,只有命孙伯符率众北上,增援马孟起。” 孙策虽然名义上是袁术的下属,但这些年一直在江东发展,如今已占据吴郡、丹阳、会稽、豫章四郡之地,麾下精兵数万。 袁术思虑片刻,便点了点头道:“好,便依子布所言,待孤调令一封,命孙伯符北上阻击关羽!” “大王英明!” 对于豫州战场的应对部署已定,正当袁术刚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却迎来了宣读诏命的天使。 得知刘协驾崩,刘备践祚之后,袁术心中刚刚平息的怒火一下又涌了出来。 “刘玄德竟然敢称帝,这真是……孤可都还没……” 袁术怒吼一声,甚至懒得看内容,便一把将诏命扯得粉碎,随即大吼道:“来人,将此人叉出去,斩首示众!” 闻言,来宣召的太监顿时吓得亡魂皆冒,匍匐在地哭求道:“大王,小人无罪,小人无罪啊……” 张昭也赶紧拱手劝道:“大王请息怒,有道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臣恳请大王留此人一命。” “不准,叉出去,斩首!” 袁术此时已经气疯了,面目扭曲的大吼道。 门外立刻有士卒冲了进来,将这名宦者拖了出去。 随着屠刀落下,宦者头颅被装盘呈送进来,袁术的怒火才消了一些,可心中依旧郁闷的难受。 刘备是个强大的对手,这点袁术承认。 可是……谁能想到他居然会称帝! 昔年联手讨伐董卓时,袁术把刘备当成了盟友和下属,用以对抗自己的兄长袁绍。 而后董卓败亡,得知刘备与袁绍开战时,袁术更是欣然相助。 直到袁绍也败亡时,袁术心中才升起了一丝不安。 这个昔日的盟友,隐隐有些不受控制的感觉。 可直到那时,袁术虽然把刘备看成对手,但对于这个织席贩履之徒,他心中仍是不屑。 直到刘备建国称王,袁术才彻底绷不住了。 想我汝南袁氏,五世相承,为汉宰辅,荣宠之盛,莫与为比! 我都还没称王,你一个泥腿子怎么这么大胆? 今日再度收到刘备称帝的消息后,袁术心中五味杂陈,有种说不出的酸楚。 眼看着昔日自己看不上的小老弟,一步步超越自己,甚至需要自己去叩拜时,袁术如何能忍! 于是,四世三公的文明人袁公路,便干出了斩杀来使这种不文明的举动。 虽然杀了人,但袁术还不解气,当即昭告天下,给刘备定了一个弑君篡位的罪名,并且扬言要拨乱反正,讨伐伪帝刘备! 袁术万万想不到,自己盛怒之下的污蔑,居然恰恰切中了真相。 只是……谁会信呢? …… 初平十一年,冬月初旬。 雒阳。 这些天林朝很忙,比指挥打仗还要忙得多。 如今的徐州群臣,已经能独当一面,战场方面的确不需要林朝过于操心。 可新朝初立,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 首当其冲,便是改制。 将在徐州施行了十多年的政治系统转移到雒阳,自然遭到了旧朝百官的极力反对。 比如林朝弄出了内府五部机构,虽然仿照了尚书台的五部尚书系统,但终究与大汉旧有的三公九卿制度有所冲突。 政令出于尚书台,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但内府的权力实在太大,连九卿的活都一起干了,那些秩中二千石的高官又岂会同意? 毕竟,谁都不想自己手中的权柄被无限削弱。 面对这些反对的百官,刘备最初的应对策略是安抚,毕竟自己才刚刚称帝,不好大动干戈。 可安抚政令还没发出,就被司徒林朝给截住了。 当晚,林朝亲自前往皇宫求见天子,二人在宫中彻夜长谈,直到清晨十分,林司徒方才告辞出宫。 正当百官大惑不解时,驻扎在城外的林夕,却直接率领五万大军开进了皇宫。 面对负责城内防务的执金吾和卫尉的阻挡,林夕二话没说,直接出示了司徒林朝的谕令。 一瞬间,百官明白了林朝的意思,急忙以司徒无权调军队入城为由阻止林夕。 对于这些企图负隅顽抗的百官,林夕的应对很果决——杀! 片刻之后,两位秩中二千石九卿级别的高官惨死当场,林夕率军顺利入城。 之后,林朝和林夕便受到了来自百官的弹劾。 而此时的刘备,就好像变成瞎子聋子一样,弹劾奏疏走到内府时,便被林朝截获,身为天子的刘备根本没机会看到。 随后,林朝便开始了改制变法。 刘备以为如今天下未定,当稳妥行事。 但林朝却劝谏道,正因为天下未定,有些事情才好办。 有在徐州的经验,如今的改制变法倒也利索。 行政方面,林朝直接废除了尚书台的政令之权,改内府为内阁,充当真正的行政中枢。 随后,林朝又把五部尚书全部踢出了内阁。 如今九卿的权力全都浓缩在了五部尚书手里,为了防止这些关键的位置权力过大,就不能让他们再入阁。 毕竟人总不能既当选手,又当裁判。 尚书和入阁,自己选吧! 由此,也彻底确立了内阁高于各部尚书的原则。 尚书做得好,便升迁入阁;做得不好,年老之后便致仕辞官,归居乡里。 至于内阁再升迁,那就给个荣誉头衔,也就是所谓的三公。 与此同时,林朝虽然保留了九卿,却把他们的品级从秩中二千石降为了秩二千石。 五部尚书秩中二千石,各部侍郎秩二千石,内阁诸公秩五千石,都察院院首秩五千石,左右监察御史秩二千石。 而之前林朝设立的太尉诸府,诸如贾诩掌管的顺天府,郭嘉掌管的校事府,以及张机的济世府,甚至是甄尧和糜竺所在的商业府,也都从秩千石提升为秩二千石。 行政方面大刀阔斧改革完毕后,林朝又把目光瞄向了军机府。 国之大事,在戎与祀。 军机府令,为秩五千石,其余众人秩二千石。 当然,这个改革过程肯定受到了反弹。 不过以如今林朝手中筹码,已经不需要跟那些反对者虚与委蛇。 谁反对,就罢谁的官。 再反对,就杀人! 本来这群人就被李儒限制在长安城中动弹不得,如今想跟林朝玩,自然不是对手。 莫说他们,便是全天下世家一起反对,如今的林朝也不怕。 他的依仗并非已经登上皇位的刘备,也不是手中的大军。 而是徐、冀、青、兖、幽五州数千万的百姓民心! 更是这些年羽山学宫培养出的近十万名读书人! 只要这些人在,便是天下人一起反对又如何? 你不想当大汉的官? 好极了,有的是人当。 等处理完了这些问题后,时间已经来到了年底。 这一日,林朝借着家宴为名,将荀彧、荀谌、崔琰、田丰等人全都叫到了自己家中。 经过前番改革,如今的荀谌、田丰、甚至是在外未归的沮授,都已经准备卸任尚书之位,继而升入内阁,与荀彧公掌诸事。 至于崔琰,现在已然是和内阁众人平等的秩五千石高官,自然不需要再行升迁。 这顿家宴倒也和谐,众人吃着火锅,唱着歌,正是一副其乐融融之相,可很快林朝就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大为惊诧的提议。 “诸位,某欲开科取士,诸位以为如何?” 闻言,荀彧皱眉道:“子初,何谓开科取士?” 对于这个陌生的词汇,众人都不大理解。 于是林朝一边喝酒,一边把所谓科举制度的雏形给众人讲解了一边。 听完之后,一贯耿直的田丰当场笑道:“如此为国取才,倒也是美事一桩,索性明年开春便施行。” 闻言,众人都纷纷点头赞同。 科举选出来的人才,的确要比察举靠谱。 而且近十万羽山学子,也能有一条好的出路,倒是两全其美。 正在众人欣喜时,林朝又缓缓开口道:“某的意思是说,今后只开科取士。” 砰! 林朝的声音不大,却一石激起千层浪,甚至荀彧手中的杯子都惊掉在了地上。 荀谌赶紧问道:“子初此言何意?难不成要废察举!” “不错。” 林朝很爽快的点了点头。 “不可,万万不可啊!” “有何不可?” “这……” 荀谌想说,你这是在挖世家的根! 可仔细想想,以如今的情况,就算挖世家的根又如何? 他们还敢反抗不成? 或者说,他们的反抗毫无意义。 望着愣愣出神的几人,林朝笑道:“既然诸位无异议,那便这么定了。友若,你如今还是吏部尚书,明年开春的第一次开科取士,便由你来负责。” 初平十一年年末。 刘备下达诏令,正式废除察举,转而启用科举。 今后,不管你家世再如何显赫,就算是像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这样的世家,族中子弟要想当官,就必须得参加科举! 政令一下,出乎林朝意料的是,居然没有多少人反对。 回过神来想想,这些年天下敢阻碍自己的世家,都被自己杀得杀,贬得贬,如今已然不剩多少了。 虽然有些索然无味,但没人敢阻止终究是好事。 同样是在年末,刘备又下达了另一道诏令——升司徒林朝为丞相,总百揆。 此外,还给了林朝一个大大的特权。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