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儒雅随和的我怼人成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三章 锻体,观想,引导,读书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让他两个进来。” 元圣皇帝挥了挥手,正襟危坐。 监正与国师这二人,和其他大乾臣子不同,元圣皇帝都收敛起之前的随意。 “喏!” 曹公公赶忙应声,小步快走出门。 片刻之后,两个身影联袂进殿。 这两人一进来,养气殿中空气顿时氤氲起来。 无论是监正,还是国师,身影都如有雾气缭绕一般,看不清楚,连带着元圣皇帝的身影也有些朦胧。 对此,曹公公却是见怪不怪。 除开陛下之外,这两位重臣,就是大乾帝国所有权力的最中心。 不仅仅是权力,修为方面,也同样如此。 大乾监正自不必提,那可是太上皇托孤重臣。 而大乾国师同样超然,出自儒家王脉,甚至一度被尊为亚圣! “陛下,臣于观星台夜观,见近日天衡星动,望南摇曳,乃我大乾国运异动,事及望南,料想关乎文道长河,于是请国师一同面见陛下。” 朦胧雾气中,大乾监正声音传来。 “哦?国运之动,且关乎文道长河?” 元圣皇帝开口,声音听不出悲喜。 “回禀陛下,确是如此。文道长河久寂,近日却有异动,料想即是因此牵及望南。我大乾国运,可能因此波动偏移,需要重新测算。” 大乾国师声音铿锵有力。 “准!” 片刻沉默后,元圣皇帝声音响起。 ………… 刑部。 刑部尚书房应雄立于案前,提笔沙沙书写。 “就这些了,差人拿去办了吧。” 上下检查几遍之后,房应雄方才放下笔。 这是刚才养气殿上,元圣皇帝交待的事宜,关于牵扯到驸马案者的处理决策。 处理完上命之后,房应雄回忆起方才养气殿中的情景。 “颜仲卿此人……似乎有意在遮掩什么?” 房应雄微微眯起双眼。 刚才,颜仲卿的表现超出他意料。 虽然对方修为只有武道四品,但却让他都有些看不透。 养气殿上,元圣皇帝有问,颜仲卿对答如流,显然证据准备得极其充分。 可此刻下了朝堂细细想来,却是略有蹊跷。 虽说北镇抚司职责就是监察百官,但证据确凿之下,又何必多此一举,搞出一出击鼓鸣冤? “铡美案,教坊司,登闻鼓……文道长河!” 房应雄目中精光流转。 他出身儒家王脉,如今身居刑部尚书,是王脉这一代最出色的几人之一。 而就在不久之前。 儒家文道长河突然波动,引得四方注意。 儒家王脉,自然也在其中! 根据几位王脉泰斗测算,这文道长河波动,与写出《铡美案》的那位,极有可能有所关联! “难道说,问题出在这里?颜仲卿所想遮掩的,是事关此人的部分?” 想到这,房应雄心头一震。 他修为并不比官位低,已至儒道二品,抬头早已可见长河。 儒家的文道长河,已经沉寂无数年,近日却突然波动。 他儒家王脉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 尽早寻到引长河波动那位,对儒家王脉才是最关键! “这人……与北镇抚司,颜仲卿有关?” 房应雄凝眉思索,却是又想到殿上指证的李观棋,对方身上便有文气加身! 不过念头只是一转,便被其否决。 若写出秦香莲铡美案的是这李观棋,那颜仲卿还不将其藏的严严实实,怕两脉之争再波及到其。 还会将其主动推出? 说不准这李观棋,就是他故意推上来,吸引别人目光的,以此作为掩饰。 想到这,房应雄的眉头更加紧锁,似乎回忆起什么不好的事情。 ………… 另一边,北镇抚司。 指挥使的小楼内,只有李观棋一人,在静静等待。 先前三司会审结束,颜仲卿交待让他先回来。 ‘颜指挥使找我,是为那秦香莲戏本?还是其他?" 李观棋喝了口茶水,心中思索。 他穿越来就身陷诏狱之中,就只在今天见过对方一面。 而前身在北镇抚司三年,得见指挥使的次数也寥寥无几。 毕竟对方是北镇抚司的头号人物,而前身只不过是个官品都够不上的小吏。 就算是自己刚得赏赐,升了总旗,距离北镇抚司指挥使也极其遥远。 要说去猜对方想做什么,他也没什么头绪。 盏茶功夫,屋中突然有微风扬起。 而后,就见桌案前已经坐了一人,正是颜仲卿。 “那上官麟作恶多端,你以戏本揭发,算大功一件!陛下的赏赐他算,我北镇抚司内部,还会有一份嘉奖。杨家子,做的不错。” 颜仲卿开口夸赞。 他坐在桌案前,手里翻看着几张纸册,给自己倒了杯茶水。 “多谢指挥使厚爱,承蒙谬赞。” 李观棋应了一句,规矩见礼。 ‘指挥使手中的纸册,有点眼熟……" 他没刻意去看,只是余光扫到一眼,一时想不起熟悉感从何而来。 “没有旁人,不用拘谨。” 颜仲卿摆了摆手,十分随和。 “老杨近来可好?自他带你见我,三年不见了。” 颜仲卿随意问道,目光未离开手中书册。 他口中的老杨,就是三年前送李观棋来奉阳的那位将领。 不过,颜仲卿开口,其中却听不出打探之意,像是随口发问。 两人闲谈几句,颜仲卿突然话锋一转。 “李观棋,你入我北镇抚司三年,可曾知晓修行之秘?” 说出这句话时,颜仲卿目光方才从书册上收回片刻,直视李观棋。 “略知一二,我知道有武道修炼,锻劲炼体,修炼有成,可开金裂石,不惧刀兵。其他修行法,只是听过一些,具体并不清楚。” 李观棋心头一动。 先前指挥使说的那些,都像是在闲聊。 到这里,才是正题。 “是也,以武修炼最是广泛,我北镇抚司典吏,接触到的大多也都是这一途。” 颜仲卿满意,点了点头。 “不过,你攫升总旗试百户,单知晓这一途就不够了。” 说着,颜仲卿抬手,信手点出四指。 在他四指之下,有劲气凝聚,凭空悬浮,形成四幅图画。 那是四个小人,姿势各异。 “如今修行法,主流有四,武,儒,释,道。” “武道自不必提,十人修行九人武,无非打熬筋骨,锻劲炼体,修成体内劲气入门。” “释家修炼,亦有称佛门,入门须得观想,观想得开悟者则可修释。” “道家炼气,以引导术入门,道武之差,在刚入道时并不很大。” 颜仲卿娓娓道来,一一讲述。 “儒家修行,则是最为特殊。为读书,读圣人言,读道理书,以读书入道,修文气傍身。” “所谓孕一口浩然气,口含天宪,下笔定人生死,即是儒家修行。那一口浩然气,即是文气。” 说到儒家修行时,颜仲卿突然说得详细了不少。 “儒家读书,虽并无限制,但进境速度不一。读圣人手书,大儒书稿,入道更易,进境更快。” “李观棋,以你之见,儒道核心,是为何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