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九章 宝钞兑换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朱瞻壑倒是没有丝毫犹豫,很快说出了答案。 “先生,是不是北宋的交子。” 在隔壁的夏原吉脸上露出一丝不快的神色,这几乎是读过经史典籍的人都知道的事,还有问的必要吗。 暗中腹诽道,这难道就是道衍大师带我来见识的惊艳之才。 夏原吉身旁的道衍看出了这位户部尚书的不快,让他这个户部尚书耽误两个时辰来这听纸钞的起源,换谁也开心不起来。 道衍不动声色地倒了一杯茶水,推到了夏原吉的面前,示意他冷静冷静。 “没错,起源就是北宋的交子,北宋交子一开始只在商人之间流通,因为当时主流交易货币为铜钱,商人之间走南闯北做生意携带铜钱颇为不便,于是就诞生了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楮纸券便是交子。” “不过交子却有个弊端,那就是非常需要信用的支撑,只要信用有保证,这一纸钞就能够发挥其流通的功能而合理地存在。” “但是信用累积起来颇为不易,但是坍塌时却是一泻千里。” “由于富商中的一些人因为经营不善,又或者因为道德的沦丧,致使出现了“富民赀稍衰,不能偿所负”的局面,也就是货物稍微卖不出去,纸钞就得不到兑现,以至于信用崩塌,致使交子无法再由私人继续主持印发下去。” “最终,交子的发行权交予到了朝廷手中。” 此时坐在隔壁的夏原吉脸色稍缓,能认识到这一点,说明对方还是有些见识的。 道衍看到户部尚书夏原吉脸上的神色变换,就明白了隔壁的傅林说的很有道理,不过,现在对方仅仅是在介绍宋朝交子,可是一点都没有提到大明通行宝钞。 “小朱,你可知我为什么要和你提大明通行宝钞。” 朱瞻壑挠了挠头。 “先生莫非是想以以古喻今,通过宋朝的交子来说明大明通行宝钞如何避免走前任的老路。” “非也非也,虽然宋朝的时间在大明之前,但是其对于‘交子"的发行我觉得确是站在了大明的前列。” 朱瞻壑听到傅林这样说,顿时瞪大了双眼,没想到那孱弱不堪的宋朝竟然可以在纸钞上超过了大明。 感受到道衍望过来的目光,夏原吉无奈的点了点头,可惜的是,如果在大明宝钞发行之际,他夏原吉能在场,必不可能让大明通行宝钞不如宋朝‘交子"。 可惜的是,那时候的他还处在幼学之年,可说不上话。 “下面我就来和你讲讲这大明通行宝钞所面临的问题。” 道衍在等待半晌之后,终于听到了此行的关键信息,他望向夏原吉,却见夏原吉一脸轻松的姿态,丝毫没有将傅林所说的话放在心上。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了,他身为户部尚书,怎么可能不知道通行宝钞的弊端,可惜,知道也没用,回天乏术。 不过,夏原吉的脸上还是露出了一丝感兴趣的神色,不知道这位受到道衍大师推崇之人对于大明通行宝钞又有何独到的见解。 “大明通行宝钞缺点其一便是没有设置准备金,无法与金银铜进行兑换。” “先生,设立准备金是什么意思,难道可以自由兑换就能使大明通行宝钞脱离现在的处境吗。” “小朱啊,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别急,且听我一一道来。” 见状朱瞻壑坐直了身子,开始仔细聆听傅先生的话语。 傅林从手边的一张书籍之上撕下一张纸,对着朱瞻壑说道。 “我且问你,如果朝廷对你说这张纸值一百文铜钱,你会怎么想。” “这,这应该不值吧。” “但是如果我能够用这张纸从朝廷手中换取一百文铜钱,那你说这张纸值不值一百文。” “这是当然。” “这便是可以兑换的好处,百姓也不是傻子,你和他说那一张纸可以兑换一百文铜钱,他肯定不信,但是如果真能兑换的话,那就由不得他不信。 如果你能够随时随地的用大明通行宝钞兑换金银铜,那你还会出去购买物件时带上成堆的铜钱银两吗。” “这,应当不会了。” “这便是大明通行宝钞真正的被百姓认可了,实现了流通。至于前面所提到的准备金,就是朝廷准备随时供百姓进行兑换的钱财。 如果民众见到可以将宝钞兑换成铜钱银两,一开始也许会使劲的兑换铜钱,但是过不了多久便会将铜钱再次兑换成宝钞。 毕竟铜钱的使用可不方便,如果宝钞与铜钱银两之间能够互相兑换,那么百姓们就不用担心手中的宝钞成为废纸。” 朱瞻壑深以为是的点了点头。 “那先生,是不是发行多少大明通行宝钞就需要准备多少银两,那发行宝钞的意义是什么,那还不如直接用金钱交易呢,省的浪费墨水。” “这样吧,我与你举个例子,想当初,北宋朝廷第一次发行‘交子"时,发行了一百二十六万贯,就是一百二十六万两银子,但是实际的准备金只有三十六万贯,准备金只有发行金额的三成不到。” 朱瞻壑脑海中迅速盘算起来,也就是说,发行一千万两铜钱只需要三百万两银子。 不过,现在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似乎并不需要准备金,那岂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不对不对,如果像现在这么发行,百姓们根本就不会使用,印的再多也不过是废纸。 随着傅林的手在朱瞻壑面前晃了晃,朱瞻壑这才回过神来。 此时户部尚书夏原吉点了点头,对方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颇为不已,他已经起了一丝爱才之心。 虽然他也向陛下提过这个观点,但是无奈,现在的国库空虚,实在无法向民间实行兑换的政策。 朱瞻壑仿佛又想起了什么,脸上露出了些许无奈的神情。 “先生,现在国库空虚,恐怕拿不出如此多的银子,况且,有着大明通行宝钞在前的例子,恐怕百姓们也不会轻易相信朝廷。” “小朱啊,难道你忘了我与你说的那处地点了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