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寻龙笔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一章 十年心血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刘桂玲目露惊恐,“诸葛先生,如果它再回来该怎么办!?” 我说:“不会。有我在,它不敢。” 刘桂玲瘪了瘪嘴,犹豫许久,才鼓起勇气说:“三位,反正你们要在东阳镇附近找东西,能不能暂时住在我这儿?” 墨菲不解,“我们和你非亲非故,为什么?” 刘桂玲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你们说了,爷爷是盗墓贼,家里也藏着这么多的宝贝。” “上一次盗墓,爷爷就是被坏人盯上了宝贝,才差点死在荒野。” “这一次,爷爷死了,万一还有别的盗墓贼来趁火打劫……” 说到这里,刘桂玲没有继续说下去。 我听出来了,她是想让我们当保镖。 没想到这小丫头年纪轻轻,且刚痛失至亲,还能理智得想到这一步。 我不由高看刘桂玲一眼,凝声说:“好。” 刘桂玲目露期冀,“作为回报,爷爷盗墓的东西,您可以随便拿走。” 我:“这倒不用。一堆破铜烂铁,没什么价值。” “我好心提醒一句,墓穴中的冥器见不得光,你家底已经足够殷实,不要再贪取不义之财,以免有血光之灾。” 刘桂玲恭谨说:“多谢诸葛先生。” 有了刘桂玲的允许,我在吃过饭后,立即开始着手调查刘文举的遗物品。 别墅的构造简单,能藏东西的地方无非是书房和地下室。 我和孙鸣金去地下室寻摸,留下侦查经验丰富的墨菲,在书房中寻找有价值的线索。 五十平米的地下室内,三面是钢化玻璃的置物架。 架子上,琳琅满目的摆放着各种古董文玩。 这些瓷器,大都是明清时期的民窑,偶尔见一个官窑,也是有残次。 至于古董,也都是些模糊的拓片,断裂的镯子等等。 这些东西的下方,都贴着一个小牌子,标明出处。 左边墙角放着一个箱子,里头是刘文举盗墓的工具。 孙鸣金拿手电筒,盯着牌子研究了好一会儿,“大哥,我发现刘文举盗墓,都是围绕着东阳镇附近转悠,好像就没别的地方。” “以前,我听爷爷聊起过盗墓贼。” “这些土夫子,最喜欢的就是天南地北各处跑,一来容易找到大墓,二来不容易被抓。”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盗墓贼也恋家,不舍得往外走的。” 我心中也觉得犯疑。 从刘文举的盗墓工具来看,他必定是个懂分金定穴,甚至于用地势与星象,就能判定是否有墓穴的顶级人物。 像这样的人,为什么只挖一些小墓呢? 难道……他是在附近找什么东西? 记得刘文举刚看到我画的七星续命灯时,表情中的震惊根本无法掩饰。 像他这种老江湖,竟然都做不到表情管理,可见七星续命灯对他来说尤为重要要。 难道……刘文举一直在附近徘徊,是为了寻找七星续命灯!? 我抱着疑虑,来到了书房。 这会儿,墨菲正坐在书房喝茶,指着桌上的一沓文件,“但凡有价值的东西,我都放在了这儿,你自己看。” 打开文件袋,最上头是一张老照片。 老照片拍的是一个铜箔,其上用篆体字写着——七星续命,灯火长燃,神魂不灭,与道长存。 果然,刘文举这个老家伙,一直在偷偷调查七星续命灯的下落。 照片的画质很差,应该是晚清时期拍摄的。 估计就是‘灯火长燃",‘神魂不灭"这句话,吸引得刘文举要寻找七星续命灯。 凡俗之人,尤其是像刘文举这种老人,谁不想长生。 接着,我翻开了第二份资料。 资料是厚厚的一沓复印地图,上头覆盖了整个东阳镇、金堂县、金牛村,以及方圆五十里之内的山川地脉。 地图资料,搜集得异常详细,其中包括了前清时期一次板块变化,以及明朝中期,也就是嘉靖年间的一处变化。 刘文举为了寻找七星续命灯,可谓是煞费苦心啊。 我准备继续向下翻动,墨菲抽出嘉靖时期的地理图,敏锐的道:“潜龙,你有没有觉得,这张图和你之前画的那张很像。” 很像? 我拿起地图,仔细观察其中脉络,待看到其中主要的山脊曲线时,猛的心神一震! 这不就是当初的地图么! 当初,我将两个七星续命灯拼在一起,看到了一张藏宝图。 藏宝图标注的点,就是第三盏七星续命灯所在的位置。 而那张藏宝图,与国内任何地形都不甚相同,唯一能契合个大差不离的,就是东阳镇附近。 东阳镇内,河流的曲线是符合地貌的,但很多山地丘陵,都有很大差别。 在嘉靖时期,东阳镇的这片平原,原本是一处狭窄山谷。 金堂县根本没有河流,而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 金牛区现如今的高山,竟是巨大的湖泊。 嘉靖时期的地貌,和当初的地图对上了! 红点的位置,标注得很宽泛,就在三地范围之内,证明我没有找错地方,只是没找到东西。 我将地图交给墨菲,忍不住的欣喜,“这次你帮大忙了!” “立即用刘文举的设备打印一份,要高清大图,放大了拼在一起,拼满一面墙才好。” “没问题。” 墨菲拿起照片,忙着去复印。 我则拿起剩下的资料,继续研究。 一百多页纸,我看了整整两个小时,也没找到什么太有价值的东西。 纸上记载的,是刘文举这些年来盗墓的境况,以及盗到的东西。 最近十年里,刘文举在东阳镇等三个地方,盗墓总共二十三处,结果大抵相同。 二十三处墓穴,要么就是普通的墓坑,要么就是假穴,找了十年的刘文举,也没找出关于七星续命灯的蛛丝马迹。 难怪我以性命威胁刘文举,他也不愿意将七星续命灯的下落说出口。 十年的执念啊,估计他宁死,也不愿意将七星续命灯的消息说出。 七星续命灯已经不是一件宝物那么简单,而是承载了他永生的希望。 所有资料查阅完毕,剩下的最后一份,是刘文举的日记。 果然,上头写着:日月更替,我更觉体衰精泄,人如秋后草木,枯败疲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