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武皇万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七十七章 五百文一石?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武柔听着高兴,问: “后来呢?” 阿瑟斯脸上露出了些许的不好意思,说: “都是同族,有话说,后来说得话多了,就到一处了。他虽然身份不高,也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是什么都愿意听我的,奴婢现在很知足。” “那你们可有孩子,这一回也没瞧见。”武柔问。 “有,有两个,但是我们那绸缎庄毕竟太乱了,每天乱哄哄的,我们另外置办了个小宅子,让他的父母看着,上私塾方便。” 这个时候,坐在武柔身边的李善转动了一下眼睛,伸手拉了一下武柔。 武柔连忙放下了车窗的帘子,坐直了身子,扭过头来听他说话。 “我也没有见过民间的私塾什么样儿,一会儿咱们去私塾看看?问问她,远不远。” 武柔听闻,脸上的笑容越发的温柔了起来,甚至还带了些慈爱,她伸手轻轻捏了一下他的脸颊,说: “我们九郎现在怎么跟弘儿似的,什么都想知道。” 李善没有想到武柔这么大胆,顿时瞪圆了眼睛,伸手将她的手给拍了下去,小声地说: “放肆,孩子在这儿呢,你还有做母后的样子么?” 武柔这才用眼睛瞟向了儿子李弘。 五岁的李弘伸出了小手,往自己的眼睛上一遮,很是乖巧地说: “儿臣什么都没看见。” 武柔很是得意的又将目光放在了李善的脸上,李善有些不自在地红了脸颊,身子坐的直直的,不说话了。 武柔见他始终不见轻松,于是接着逗他说: “你曾经不是说,想做个闲散王爷,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么,现在就是机会,也没见你松了一点儿,你先表演一个坐没坐相给我看看。” 李善无语至极,见劝说管不住她的嘴,索性直接上手捂住了她,小声地说: “都说了当着孩子的面儿不好,弘儿正是有样学样的时候,你就不怕他学坏了?你忍一忍,等只有咱们两个人的时候,你再乱说。” 武柔看了看依旧捂着眼睛的儿子,见李弘还悄悄地露了一点儿指头缝隙观察他们,心想也是。 这么大点儿的孩子,分不清开玩笑和认真的,万一学坏了也不好解释。 于是她听话的点了点头,李善见她安静了,这才松了手。 夫妻两个正襟危坐,一本正经的甚至有些滑稽。 不知道走了多久。 马车在一个街巷前停了下来。 武柔掀开了车窗帘子往外一看,那小巷子里都是人,卖瓜果蔬菜,粮食黍米,箩筐等小手工活儿的,塞得满登登的。 看着都是一些穿着朴素的老农,人流涌动,很是热闹。 阿瑟斯介绍说: “这是附近农户家里有了产出,集中售卖的地方,要看粮食市井市价,这里便能知道。” 她说着揪了揪脸,说: “就是这里头人太多,也比较脏,恐怕……” 这边儿李善已经在燕未的搀扶之下下了马车,说: “无妨,进去看看就出来了。” 燕未瞧着那拥挤杂乱的人群,也有些不舒服,小声地贴着李善的耳边说: “这里头情况太复杂了,要不,臣去里头,替陛下问问罢了。” 李善扭过头来,用一种很奇怪的目光看着他,说: “朕坐在宫中,听人汇报转述还没听够,要专门跑到这市井街巷,站在外头听你再转述一回?怎么,朕的耳朵和眼睛,就只配接受二手消息?” 这么语气这般义愤哀怨,吓得燕未立马站直了身子,闭紧了嘴,只有一双眼睛表达着忠心。 武柔正好从马车上下来,站在他们身后,将这般对话听了个一清二楚,她轻轻地拉了一下李善的袖子,说: “他也是担心你不安全。” “有什么不安全的,我也是习武之人,足以自保。再说,这里头的人知道咱们是谁?” 武柔想一想也是,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就不可能会有刺杀,于是对燕未说: “你们看好小公子就行,人多,孩子个子矮,容易走丢。” 燕未一听,眼睛闪过了惊恐的光,立时便将李弘给抱了起来,让他坐在自己的胳膊上。 李善都愣住了。 武柔见状,忍不住抬了袖子,遮住了嘴笑了: “这样也好。” 他们随着阿瑟斯往巷子里头走。 巷子相比大路,虽然有石板铺就,但是到处都是烂菜叶子,还有售卖河鲜低落下来的水渍,众人擦肩接踵,很是脏乱。 即便他们这一行人,身上穿着的寻常百姓的衣服,但是绸缎这种材质,在这一众布衣百姓间,依旧十分的扎眼,引了许多人纷纷停下来注视。 “他们怎么了?”李善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穿着打扮,有些不解地问。 心想街上这么穿的男女很多,为何他们要用一种看异类的眼神看着他们。 阿瑟斯微微躬身,解释说: “贵人们一般不会来这里的,大户人家如果有人需要东西,也是派家里的下人来采买。二位一看就不是听命于人的人,所以他们才会觉得奇怪。” 李善听闻,拉了一下自己身上的斗篷,扭过头来向旁边的武柔小声说: “下次咱们出来,是不是照布衣打扮,更好一些?” 武柔忍俊不禁地撇了一下嘴,说: “九郎听没听过,有句俗话叫,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反过来也是一样,九郎穿上布衣也不像百姓,反而会让人觉得更加的奇怪。” 李善听闻,仔细地又观察了一下周围那愣怔的人。 他们大多歪斜着身子站着,似乎从来没有挺直腰杆过,手脸比之宫中的奴婢还要粗糙凄苦,眼睛里总是闪着惊慌和迷茫的光…… 这些都是岁月风霜侵蚀的痕迹,并不是一件衣服能改变的,他确实学不来。 他心中突然有些悲悯,走了几步之后,随意的停在了一个卖黍米的老妪身边,温声问道: “老人家,这黍米怎么卖。” 那老妇人怔怔地看着李善的脸,又晃了一眼他身后的人群,仰着脸,哆哆嗦嗦地伸出了五个手指,半天没说话。 李善有些诧异地问: “五百文一石?” 那老妪顿时吓得哆嗦了一下,连忙摆手说: “我没有那么多,就这一点儿,一斗多一些,总共五十文。我这可是上好的米啊,公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