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大唐:我的日不落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章 柴氏兄弟,脱胎换骨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与长孙无忌四人,被赶出来后只得在城堡外面瞎转悠。 魏征建议着道:“太子殿下办的蓝田书院,听说教学新颖,要不我们去看看?” 杜如晦狐疑看着魏征,能与他杜如晦斗成半斤八两,今天他怎么犯起糊涂? “玄成,蓝田书院要是真不错,怎么不见勋贵子弟过来进学?” 长孙无忌记得高明给他几个进学名额,或许去看看也不错。 他劝着道:“去看看也行,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蓝田书院挨着李承乾的城堡,城墙上开着一道门,彼此连通着。 魏征等人过去的时候,日头正烈,学院正在上游泳课。 杜如晦看着光着膀子的学生,嘴皮抽搐着问:“玄成,蓝田书院的教学,确实很新颖啊。” 眼尖的房玄龄,一眼就看见人群中柴哲威两兄弟,他连忙朝两兄弟招招手。 “见过几位叔伯!!” 两兄弟显得格外有礼貌,最难能可贵的是两兄弟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怯意。 即便两人穿着裤衩、光着膀子,也不见两人脸上有丝毫的羞意。 长孙无忌拍拍柴哲威肩膀,感慨着道: “几个月不见,哲威与令武的身子骨,越来越像你先祖。” 柴哲威拱拱手,谦逊道:“长孙伯伯谬赞,我与弟弟愧不敢当。” 魏征疑惑问:“哲威,蓝田书院难道不教书,怎么感觉你身子骨很壮实。” 柴哲威看了看弟弟,柴令武拱手道: “回各位大人,蓝田书院不仅教书,更注重育人。我们书院讲究有教无类,更注重君子六艺。” 房玄龄眼神一转,直接道:“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此话何意?” 柴令武朗声道:“此句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人们的错误,总是于他那个团体的人所犯错误一样......” 看着侃侃而谈的柴令武,四人心里很骇然,相互对视一眼后,杜如晦问: “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是何意?” 柴令武想都没想道:“君子言语上要谨慎,行动上要敏捷。” 长孙无忌倒吸一口凉气,别人不清楚,他可是十分清楚。柴绍长年不在长安,无人管教的柴令武不学无术。 怎么才教几个月,他人不仅变得谦恭有礼,学识也进步不少。 难怪高明会给几个名额他,原来蓝田书院端是不凡。 不行,还得问问两兄弟。 长孙无忌继续问:“哲威,来蓝田书院后,有没有厌学过?” 柴哲威笑着道:“我倒是没有,不过弟弟倒是有过。学院采取学分制度,每学期只要达到及格线的学分,就能继续在学校求学。” 魏征颇为好奇问:“如果考核时学分未达到呢?” 两兄弟对视一眼,柴令武道: “没有人会那样子,如果真有,学院肯定不会要。蓝田书院的学分并不侧重学问方面,反而更注重忠诚、品德、技能等各方面。” “像马术、格斗、兵法推演、游泳、田径、蹴鞠、足球、美术、音乐等,都有不菲的学分。” 杜如晦同样好奇问:“你们现在上的是游泳课?老夫不懂,区区游泳课,为何被学院如此看重?” 柴哲威敬佩着道: “我们的院长太子殿下,他志向十分远大。他给我们上的地理课中,提到大海的另一面,有着广袤无垠的土地。” “那里生长着一群野蛮人,却享受着肥沃的土地,需要我们大唐男儿去征服。太子殿下讲过,二三十年后,我们大唐一定会进入航海时代,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 “所以,大唐男儿不会游泳那怎么行!!” 振聋发聩的声音,直接让四人懵了。两兄弟朝四位大臣行礼后,一个猛子钻进泳池里。 良久后,长孙无忌唏嘘着道: “看来我们小瞧蓝田书院,明天老夫便将几位庶子,丢到蓝田书院进学。” “此等美事,不能让嗣昌专美。一同去找太子殿下,要几个进学的名额。” ...... 等长乐与汝南两人从水里钻出来,李世民将两人叫上岸,狠狠的批评一顿。 “砰!!” 李渊从身后,一脚将李世民踹进泳池里。 “嘻嘻!!” 长乐与汝南笑得没心没肺的。 李世民钻出水面后,不由得脑袋有些发懵。刚才不注意的他,似乎喝了两口泳池里的水。 “嘻嘻......” 长乐像小皮猴一样,再次跳进水里,游到李世民跟前。 “阿耶,哥哥可厉害了,他能背着我游泳。” 李世民心里有点堵。 自从长乐赖在高明府邸,他的小棉袄越来越不贴身了。 李世民吃醋道:“来,父皇同样能背着你游泳。” “嘻嘻......” 长乐踩着水,笑嘻嘻从后面搂住李世民的脖子。 李世民显然低估了。 没游几米远,他喝了好几口水。 “阿耶,你可真没劲啊。” 说完长乐笑嘻嘻的跑了。 看着自家长子与老爹躺在躺椅上,吃着冰镇的西瓜,李世民有些嫉妒两人的生活。 见老爹从水里起来,李承乾安排人给他拿条毛巾,送上解暑的西瓜。 李世民吃了几口西瓜后,终于想起他过来的目的。 他直接问:“高明,今年京畿道大旱,我见蓝田县一点影响都没有,有什么抗旱的良策?” 李承乾看了老爹一眼,他有点不想搭理老爹。 一旁的李渊有些看不过去,直接道: “长安城内的百姓,可有哄抢大米的?京畿道内,可有灾民往长安城聚集?” 李世民直接愣住。 的确啊,京畿道大旱,怎么连一点大灾的表现都没有呢? 李承乾也不废话,直接告诉李世民答案: “父皇,几个月前儿臣在太极殿讲过,朝廷会感激孤任性的修路。” “直到现在没有灾年的表现,是因为儿臣的招工,发下去大量的工钱啊。” “再加上儿臣在长安的粮店,每天以低价出售一千石的粮食,长安城内的粮食,自然不会涨到哪里去。” 李世民被高明的话,震得久久不能回神。 高明竟如此妖孽,居然连天灾都能预测! 片刻后,李世民缓缓吐口气。 长子如此妖孽,如果真任由他折腾下去,周边的国家只怕真被他灭光。 想想高明为了消灭高句丽,特意重新修葺长安至幽州的驰道。 不行!! 风头不能全部被高明抢走。 想起太子之前的提议,李世民内心暗自下了个决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