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10 阁部分裂君臣交锋 邀约魏骥议罪三杨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给四位言官各升一级,也算是皇帝虚怀若谷、雅量高致了。 重臣们没什么话说,也不再继续奏事。 朱祁钰看这架式,大家是都已经心不在焉了,便也不再强留,非常体贴地让众人都散朝回家了。 究其根本,还是魏骥这个人影响力太大了。 魏骥不仅是如今资历最老的重臣,而且还是当之无愧的道德楷模。 在场这些大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对局势的判断极为敏锐。大家一听就能明白,皇帝提到魏骥,绝对不是仅仅只为了点拨陈循和俞士悦。 而且皇帝还要亲自宴请魏骥,这里面一定大有文章。 大臣们急于回去研究探讨接下来的局势变化,连饭也不吃,急勿勿地都往京城跑。 一转眼的功夫,阁中就只剩下了何宜。 何宜更精,主动留下来等着替皇帝写拜帖。 朱祁钰笑道:“除了魏骥,同时还要请岷王、东吴郡王、宝庆公主驸马、魏国公,行义你写了拜帖,亲自去请一下。 明天、后天,或者大后天都可以,只是这次家宴很重要,务必让他们都来。” 何宜问道:“陛下要谈什么内容,需要提前和他们透露吗?” 朱祁钰冷笑道:“我要给三杨定个正式的罪名。光是勾结瓦剌、走私卖国还远远不够。 勾结黎氏、出卖交趾,这是他们的第二个罪名。 既然是三杨,那我就先给他们凑三个罪名好了。 我的母后,无故被废,英年早逝,总得有人为此负责吧。 三杨勾结内廷、惑主乱政,阴谋废立、戕害嫡后,这是他们最大的罪状。” 听到这话,饶是何宜,都愣在了原地:这前两个罪名,如果后世有人肯替三杨混淆视听,说不定还是能洗的掉。 但是这第三个罪名一旦扣头上,那便是铁案,就算是司马迁再世也没有办法了。 皇帝沉默了这么多天,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呢啊。 说来也是可笑,前面两个罪名都是实打实的,没有一丝冤枉,反而做不成铁案。 后面的罪名,有很大的牵强附会成分,却偏偏能让人永世不得翻身。 不过涉及到天家之事,何宜只是惊叹,却不发言。 朱祁钰紧接着解释道:“废后之事,主要责任在宣宗。但我又不能公开地去否定宣宗,所以这个责任只能由三杨来背了。 而且说三杨勾结内廷,也八九不离十,并非完全地冤枉他们。 现在清算三杨,等过上两三年,时机成熟之后,再清洗与三杨勾结的‘内廷"。 宴会的内容,你可以透露给魏骥和那四位皇亲国戚,甚至于给阁部重臣露点口风也行。总之,你自己掌握吧,拿着它做做人情也行。” 何宜闻言,感动坏了,这可是个大大的人情,不然任那帮人精想破脑袋,也不可能猜的中皇帝的意图,怪只怪皇帝的思想实在太跳脱了。 朱祁钰回到家中,一进内室,就见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 四位宠妃笑盈盈地迎了上来。 朱祁钰调侃道:“几位娘娘可真是大方,弄这么多好吃的,是为了让我吃饱喝足之后,好使劲给你们当牛做马吗。” 林香玉闻言,非常严肃地纠正道:“夫君是我们的主人,我们是夫君的奴隶,是我们给您当牛做马才对。” “快得了吧,世上有我这么遭罪的奴隶主吗。我为了给你们的子女打江山,天天跟那帮人精斗智斗勇,这皇帝当的,比三孙子还不如呢。” 林香玉笑道:“进了温柔乡,夫君就别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了。奴家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您要不要听?” “要听,爱妃请讲。” “娘亲有喜了。” “啊?” 朱祁钰闻言愣了一下,方才反应过来。这确实是件喜事,之前武定侯府爵位之争极为激烈,导致曳氏一直未能生育。 如今爵位之争圆满解决,大房、二房分家单过。 武定侯夫妇心态放松了,时间一长,自然便有喜事。 朱祁钰点点头:“这是好事啊,若是岳母大人生个儿子,那以后咱们的儿子便有国舅爷了。 咱现在得给岳父、岳母道喜去啊。” “别别别,夫君累了半天了,还是先填饱肚子吧。不然您又该埋怨我们虐待这世上最可怜的奴隶主了。” 朱祁钰坐到桌边,嘱咐道:“过个一两天,我要请南京吏部尚书魏骥、岷王、东吴郡王、宝庆公主驸马、魏国公一起吃饭,你们记得好好安排一下。” 林香玉闻言好奇地问道:“这怎么还有零有整的,又是皇亲,又是勋贵,又是重臣,夫君这是要和他们聊什么?” 朱祁钰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林香玉同样听愣了,傻傻地点了半天头,方又问道:“奴家答应了王献,要替他说门亲事。魏国公有个女儿,年纪正好合适,夫君以为如何?” “你们姐妹商量着来吧,我不操心这些事情。” …… 却说陈循、王文等人回到内阁,王文连口茶都没喝,以回刑部审案为由,掉头就跑,拉都拉不住。 兵部的人也不在乎这些事情,罗通和黄溥同样跑得飞快。 然后是工部尚书周忱、户部尚书沈翼,也不愿意掺和于其中。 剩下的,就是都愿意相互交流的重臣了。 陈循无奈地说道:“我得去见魏老了,挨顿臭骂肯定是免不了了。” 邹干连忙劝止:“阁老别忙,我们先集思广益,探讨一下,然后再一起去见魏老。” 陈循好奇地看向邹干。 邹干解释道:“太子是国本,不能改易。既然陛下要宴请魏老,我们一定要同去劝说魏老。 然后由魏老出面,打消陛下改易太子的想法。 同时,我们要阻止魏老致仕,劝魏老留在京师,匡正朝纲。” 俞士悦、石璞立即出言附和。 江渊、何文渊不表态,也不说支持,也不说反对。 徐有贞微微点头,表示认同。 不过徐有贞属于面上认同,心中不认同,甚至还暗暗有些想笑:俞士悦、邹干这两位礼部尚书何必这么认真呢。就冲你们这个上蹿下跳法儿,这尚书最多年底也就到头了。 礼部尚书胡濙的前车之鉴就在那里,后来的礼部尚书竟然还不吸取教训。 虽然这些重臣都是人精,但是人精之间,也有段位的差距。 徐有贞的能力与见识,至少远远超过了俞士悦、邹干。对于礼部尚书胡濙之死,徐有贞敏锐地看出了其中隐情。 不过看破不说破,说破便是死。 在场众人达成了共识,陈循、俞士悦、邹干、石璞力主去劝说魏骥,江渊、何文渊、徐有贞则是跟着去看笑话。 事不宜迟,说干就干,众人结伴来到了魏骥的住处。 魏骥本不愿一下子会见这么多重臣,奈何陈循以皇帝命众人前来慰问为由请见。 皇命不可违,魏骥只得把众人放了进来。 首先是陈循先向魏骥赔罪,然后说明来意,劝魏骥不要致仕,最后再告知皇帝的宴请邀约。 因为魏骥资历极老,威望极高,所以皇帝用的是邀约,而不是宣召,算是给足了体面。 魏骥精研理学,是一位大儒,因此必然不可能拒绝皇帝的邀约。 等陈循把话讲完,魏骥便要送客。 魏骥也知道京城中最近的情况,此时一位德高望重的南京吏部尚书,在住处会见一帮阁部重臣,难免要落人口实。 邹干还是最积极,站出来劝道:“魏老,京中流传陛下想要废黜太子,您可不能坐视不理啊。 为了天下万民,为了江山社稷,还请魏老为民请命,向陛下进京,废黜太子之事,万不可行。”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魏骥冷哼一声,紧接着狠狠瞪了邹干一眼,然后便闭口不言。 这是个什么态度?不仅陈循、俞士悦、邹干、石璞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就连江渊、何文渊、徐有贞这三个来看热闹的都觉得莫名其妙。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