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风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入学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小胖子身旁,是一个膀大腰圆好似屠夫的大汉,其身高与李晋宁一般,面相稍显粗旷,头上扎着一个不搭的秀才专用方巾。 看现场。 此时那大汉的手里拿着一根用几条柳枝缠绞制成的鞭子,正“嗖嗖”的往小胖子的身上抽,一边抽嘴里还一边问。 “我是庸碌之辈,你是待展宏图的大鹏,那我能不能打你?” “能能能!” “父母能不能管孩子?” “能能……哎哟,你干嘛啊爹,我都说能了你咋还打?” “呃。” 大汉面上一窘,讪讪的说道:“咳咳,那什么,顺……顺手了。” “你……” 小胖子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手指着大汉直发抖。 “怎的!不服?” 大汉脸一红,竖起眼睛喝道:“爹打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你还能有意见了不成?” “我……” 小胖子当然有意见,可刚准备跳脚时就看见了大汉脸上的冷笑,再望其手里的柳鞭,顿时脖子一缩,唯唯诺诺的认输服从:“没……没意见。” 大汉这才放松了神情,接着又道了句:“孟圣曾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你我父子自有亲情存在,吾儿若有意见也是可以提出来的,为父并非那不讲理的人。” 小胖子听到这话,眼睛顿时瞪的圆鼓鼓的,嘴巴也是张的老大,心里腹诽不已:就你这个动不动便要揍人的样子,也教我父慈子孝?让我提意见?我敢有意见吗! “嗯?” 大汉似乎猜到了小胖子的心理活动,轻咦一声便眯起了眼睛,手上攥鞭的力道也不知觉的大了两分。 小胖子心里一慌,视线连忙左右扫移。 随后,他见李涉正朝着这边观望,顿时眼睛一亮,慌忙的说道:“爹!儿子日后的同窗正在那边看着呢,你这样让我以后又要怎样面对他们?” 大汉的动作一滞,嘀咕道:“当爹的教育儿子,谁会多说?” 话说如此,只不过那汉子发现李涉确实在关注这边后,还是不着痕迹的将柳鞭给扔到了路旁的矮草里。 紧接着,他的目光落在李涉身后的马车与赶车的车夫身上。 稍一停顿之后,就立马拽着小胖子快步就走了过来,脸上带着献媚的笑容,一点也不见外的说道:“见过陈公子,在下吴德,名字虽不中意,但也是去世父母取的,家住在城东栏条巷子,是长庆一年的秀才。” 说完,一把将小胖子扯到了面前站好,带着笑继续介绍道:“这是小儿善泽,现年十岁,正要将其送至薛陈学堂读书。” 李涉闻言一怔,左右看了看之后才确定吴德是在与自己说话,于是连忙摆了摆手,道:“吴秀才客气了,小子实姓李,唤做李涉,非陈姓也。” “那……” 不姓陈? 自己认错了? 可这马车明明是陈举人专用的啊? 吴德愣了一下,目光在马车、车夫以及李涉的身上来回扫视了一遍,脑子里突然想起了城里近日的传闻。 姓李? !! 那个鳏夫的儿子! 吴德想起了李涉的身份,拱了拱手道:“原来是李公子啊,恕在下眼拙认错了,还请不要见怪。” 说这话时,吴德的脸上虽然还带着笑,但李涉明显能感觉的到,他没方才认为自己是陈家公子时那般热情了。 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而且因为他身份的问题发生这样的事也不是第一次了,李涉早有准备,自然也没怎么在意。 只是不失礼的拱了拱手,平静的说道:“或许是因为隔的远了看不太真切,并不是什么大事。” “呵呵。” 吴德尴尬的笑了两声,然后拉起小胖子吴善泽就要离开。 可吴善泽却没因为李涉的身份心生嫌弃,而是用着某种佩服的眼光,正儿八经的行了一礼,重新做了个自我介绍。 末了,又道:“李兄,日后一起读书,还请多多关照。” 李涉见其确实不似作假,态度上也缓和了许多,微笑着说道:“既是同窗,理应相互关照。” 简单的聊了几句之后,几人就一起结伴登山了。 在路上,听吴德父子二人与其他同样上山求学者们的话语,李涉大概明白了薛陈学堂的一个招生标准。 学堂虽然打着为滁县本地好学者提供一个可以进学的地方为口号,也确实没有收取束脩,但这地方也不是说你想要读书,就可以进来读书的。 这里的入学条件很是繁苛。 一般普通的人家要想入学,首先得去衙门开取证明,确认你确实拥有参加科举的资格之后,再征得乡里的三老同意,并且为你联名落信担保,方才可以进这学堂里来。 这过程麻烦无比,却依旧得到了本地百姓们的拥蹙。 原因便是这学堂的山长范炼曾是一位二甲的进士,其现在虽然因为年纪的关系已经告老还乡了,但退下来之前他可是吏部的一位正三品的侍郎,有他在这自然好招学生。 除了上述那种入学方式之外,还有一种便是像李涉这一类的,持有推荐者的书信亦可以来办理入学。 具体推荐者有几人暂且不知,但薛陈学堂是由薛家与陈家合办,前者出资并寻来了范炼,后者置地并安排妥了各项事宜,陈显荣虽然是个举人,自然也是有资格推荐的。 到了山顶,首先路过的是一块石碑。 上书有“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落笔是范炼以及其印章。 这两句话出自于荀子《劝学》,之所以会放在这里,李涉是这样理解的: 薛陈学堂的所在的地方虽然不出名,但如果此地藏有美玉,那么它上面的花草树木就会显得特别的滋润有光泽,就像是深潭里能孕育出明珠的话,那么所处的山崖也不会变的苍凉贫瘠。 也算是个寄予了吧。 李涉想着,然后越过石碑踏上了一个平台。 薛家出手果非平常! 这平台方方正正,边长约有四五丈,全体由青石条平砌而成,整整齐齐的,一直延伸到了最后面的房屋根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