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柳家大宅。
柳世诚与柳清河两人坐在正堂,手中都拿着一份最新的滨州时报。
如今昱地的豪族商贾,已经养成了每期报纸必看的习惯。
通过报纸,便能够洞悉理事府颁布的新政策,以及昱地发生的各种大小事宜。
“殿下弄出来的报纸,可真是有意思,足不出户便能够知晓昱地的大小事。”
柳清河忍不住感叹起来。
“以前谁有内幕消息,谁就能赚银子,如今消息基本上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透明的,想要赚银子,那就得靠胆识和真本事了啊。”
“如今天降神物,凭空出现的红薯竟然能够亩产三十三石,这简直难以想象。”
柳世诚看到报纸上对红薯产量的推崇,十分惊叹。
“如此神物,殿下要在春耕大力推广,可以想象,今年秋收昱地必然会是一个丰收年。”
“昱地的百姓再也不用挨饿了。”
“世诚,你看殿下亲自带着王妃去官庄,两人还亲自干农活,这足以说明殿下对红薯的重视。”
“不仅如此,报纸上不仅邀请各地生产队队长赶赴滨州城,参加这什么农业观摩会,还将种植红薯的方法都刊登了出来。”
“谁能够想到,只需要六寸长的藤蔓,就能够种出如此多的红薯来。”
“种植方法如此简单,竟然还能够如此高产,真是不知道殿下到底是如何得到这种神物。”
“真是上天眷顾啊”
柳清河心中愈发感到昱王殿下神秘无比。
沉寂了近三年,竟然一鸣惊人,亮瞎了所有人的狗眼!
“父亲,以前还能够通过良田控制佃户,如今殿下得到红薯这种神物,佃户对我们豪族的依赖,将会越来越轻,咱们还是要早做打算。”
“其实自从殿下推行屯田令以来,佃户对豪族的依附就已经脱离了掌控。”
“殿下这一招,就已经动摇了我们豪族的根基。”
柳世诚想到这几个月佃户的流失,感叹起来。
“嗯,虽然佃户少了,不过我们的田地却也没有少多少,无非就是请人耕种时要多花几个铜板。”
“不过这段时间,咱们柳家和殿下做生意,赚的银子,比以前多了不少。”
柳清河喝了一口茶,叹了一口气,“生意上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殿下摆明了支持你和姜家那丫头,就是觉得我们这些老头子不听话呀!”
柳世诚点了点头,“上次在城门迎接殿下,殿下匆忙回府,都没有机会好好拜见王妃。”
“世诚准备这两天,携带重礼登门道贺。”
柳清河点了点头,“嗯,你去吧,上一次却是必须去迎接,毕竟我们现在最赚钱的生意,都是来自于殿下。”
柳世诚继续说道,“这还真印证了殿下以前说的,赚钱的生意还真得是赚有钱人的钱,那些饭都吃不上的泥腿子,又能有几个铜板!”
他如今已经改变了观念,不再纠结佃户和田地的问题。
整个昱地的豪族商贾,看到今日的报纸,有不少人一点都不相信,毕竟亩产三十三石的粮食,这实在是太夸张了。琇書網
对于昱地的百姓来说,不管这件事是不是真的,都在动员各自生产队的队长。
亲自前往滨州城参加农业观摩会,眼见为实。
丁家寨中,丁家如今已经是整个寨子的标杆。
丁家三子,一烈士两军士。
还有滨州城求学的丁飞鹏,已经成了丁家寨最厉害的读书人。
而掌管纺织作坊的丁钉,更是让不少丁家寨的年轻人,得到了在工坊做工赚钱的机会。
周围的寨子中,也只有丁家寨的女孩子去了纺织工坊做工。
在丁钉的安排下,年轻人出去做工赚钱的同时,农忙的时候又回寨子种地。
这种模式让丁家寨村民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
有不少人如今十天半个月,都能够割上半斤一斤的肉,打打牙祭。
今年圣元节,不少家庭都添置了新衣。
丁家如今已经修建了三进的院落,丁大山也成了丁家寨最有威望的族老。
上门提亲的人,更是将门槛都踩烂了。
今日丁钉正好一月一次的休沐回家。
寨中所有人,都聚集在了丁家大院。
“丁钉兄弟,今日宣报员说的都是真的吗?”
丁家寨的乡亲忍不住问道。
丁大山双手恭敬,躬着身子小心翼翼地从堂屋捧出今日的报纸,走到了丁钉的旁边。
以前的报纸上虽然有过图画,可是有殿下和王妃和图画,这还是第一次。
所以不少人因为新政受益的百姓,在得到报纸之后,都将其和唐梓昱的长生牌供奉在了一起。
管理纺织工坊以来,丁钉十分努力,与以前相比,变化可谓是巨大。
即便他以前的发小,在面对他的时候,都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听到村民的询问,丁钉笑着反问,“殿下什么时候忽悠过咱们老百姓?”琇書蛧
“丁钉,你这话的意思,这亩产三十三石的神物是真的了?这实在是难以置信!”
一个村民忍不住感叹道。
“凡是殿下说的,我们无条件相信准没错。”
“既然大家伙说起这件事,今天我也说说我的看法。”
“大伯,各位族老乡亲,如今殿下大力推广红薯的种植,这是事关全天下百姓的大事。”
“我建议丁家寨,今年春耕全部种上红薯,到时候去官庄取种苗就可以了。”
“你们不用担心红薯多了卖不出去。”
“今年才刚刚开始第一年,等今年昱地大丰收以后,明年珑夏百姓肯定也会全面种植,到时候红薯不会难卖。”
“我听闻红薯的吃法很多,而且很是美味,所以不用愁卖不出去。”
“退一万步说,就算卖不出去,那也能够让我们丁家寨老老小小不用再担心饿肚子。”
丁钉说完之后,扫视着相互议论的丁家寨众人。
“若非殿下今年新政,我们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土地良田,也不可能去做工赚得银子,渡过今年的难关。”
“刚刚丁钉的说法,老头子我同意。”一个族老佝偻着背,肯定地说到。
“我也同意,就算红薯没有好收成,大不了再去打工赚银子过生活而已!”
“我同意……”
“我也同意……”
村民此时纷纷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