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和亲糙汉可汗后,我在草原忙种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3章 王妃在干什么?(二更)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03章王妃在干什么?(二更) 李娴韵带着厨娘们开始准备食材。 她先把一大木盆绿豆洗净,用清水浸泡,接着把糖、薄荷粉、糯米粉、面粉等食材准备好。 绿豆需要浸泡一上午才会绵软,才能碾碎成泥,所以绿豆糕只能下午做了。 枣糕做得会比较快一些。 李娴韵将红枣浸泡洗净之后,去核,将枣肉取出来,用小盆盛着,放在锅里用大火蒸煮。 蒸煮约莫一炷香之后,取出来,让厨娘捣碎成泥,打上鸡蛋,放上红糖,搅拌均匀。 紧接着,李娴韵将少量的面粉和大量的糯米粉搅拌在一起,再将捣碎的枣泥放进去,和成面团。 再放置一个半时辰,等面发好,再用模子做出各种形状,就可以放在篦子上蒸了。 期间,李娴韵边做边讲解,给厨娘们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厨娘们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是记得不牢的地方,她也会耐心地讲解。 丝毫没有嫌别人笨或者是不耐烦。 李娴韵还不时鼓励厨娘: “没事儿的,第一次做谁也不可能做好,本妃也是失败了很多次才做好的。多做几次就好了。” 厨娘们不禁感慨,王妃不仅生得美,懂得多会得多,而且温良贤淑,对下人们也很宽厚。 这些时日相处下来,厨娘们对她们这位王妃真是又敬重又爱戴。 膳房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李娴韵便来到了主楼前面的空地。 茂密的合欢树和梧桐树在空地上留下了大片的阴凉,清风徐来,吹散酷热,在树下面做木工再合适不过。 巴特尔已经把木材、铁钉、铁皮等材料取来了,按照李娴韵的吩咐整齐地摆放在阴凉地里。 内侍们也把工具都拿了出来,只等着李娴韵教他们做大名鼎鼎的“诸葛武侯车”。 上次他们在李娴韵的指导下给宣世子做了吊椅,送过去的时候宣世子别提多开心了。 六王妃还给了他们不少赏钱,这都是托了王妃的福。 李娴韵来到梧桐树下的石桌石凳跟前。 石桌上面摆着纸笔,内侍们已经了解了李娴韵的习惯。 每次做木工之前,李娴韵就会在纸笔上写写画画,做到心中有数,再指挥他们做活。 李娴韵坐在石凳上,拿起纸笔,很快便把草图画出来了。 草图上有极其简单的图案,在相应图案的旁边,还标有数字。 内侍们不得不感叹,同样都是手,为什么王妃画什么像什么,而且感觉很简单的样子。 可是等到他们拿笔画的时候,手却僵硬得不听使唤,画什么不像什么,简直就是四不像。 真是眼高手低。 不佩服王妃不行。 李娴韵画好简图之后,便根据简图给内侍们分配好任务,她自己则做最难的部分——车轮。 车轮由外圈、辐条和中心轴组成。 车轮的外圈需要横向受力不会碎裂的木材,要非常结实,柏木是最合适的。 李娴韵本以为内务府没有柏木,没想到巴特尔居然领来了。 她把柏木锯成几个长长的方片,然后用钉子固定成圆圈的形状,接着在最外层包上铁皮,再用铆钉固定住,这样车轮的外圈便成形了。 做好两个车轮之后,李娴韵又用檀木做成数根辐条。 做车轴是最麻烦的,它由不同形状的零件组成,是最耗时最磨性子的。 人们常说,若是耐不住性子,是做不了木工的,果真如此。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娴韵做事总是一丝不苟,身上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 这都是做木工活儿磨炼出来的。 就在李娴韵做车轴的时候,金乌从外面走了进来,向李娴韵曲臂行礼道:“参见王妃。” “起来吧。”李娴韵说道。 她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金乌来的第四趟了。 关键不到两个时辰,就来了四趟。 而且每次来,什么事情也没有,向李娴韵见完礼,便看着李娴韵做活,一声也不吭,呆了一会儿就走。 没过一会儿又来了。 这次依旧如此,金乌行完礼,便站在一边看李娴韵和内侍们做工,偶尔跟内侍们闲聊几句,一副无所事事的模样。 他是耶律焱的贴身护卫,怎么可能无事可做呢。 这一趟趟的跑,也太奇怪了。 李娴韵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看着金乌问道:“金护卫,你一趟趟地来汗宫,是有什么事情吗?” 金乌恭敬地回答道:“回禀王妃,卑职没什么事情,就是来汗宫看看。” 他也不想来的,奈何可汗处理公务的间歇总是问他:“王妃在干什么?” 他只能一趟趟地跑来看了。 最关键的是,他也不敢不来。 金乌犹记得,可汗第二次问王妃在干什么的时候,弄不清状况的他随口说道:“应该还在膳房做点心吧。” “应该?”耶律焱抬起冷厉的虎眸看着他,淡声说道。 可汗这眼神也太吓人了,金乌慌得一批,赶忙说道:“卑职这就去汗宫看看。” 于是乎,他短短两个时辰便跑了四趟。 李娴韵问道:“看什么?” 金乌张口便说道:“看您在干什么。” 李娴韵想到昨日跟耶律焱的对话。 她说今日做点心,耶律焱说给他留一份,是害怕她忘记这件事情吗? 应该是吧。 李娴韵对金乌说道:“金护卫,你回去告诉可汗,不用让你一趟趟地跑了,等点心做好之后,本妃会让人给他送去。” 金乌曲臂行礼道:“是。” 金乌走后,李娴韵抬头看了看太阳的位置,还不到一个半时辰,面还没有发好,于是便低头继续做车轮。 金乌回到勤政殿,耶律焱正在跟大臣们商议给百姓减税的事情。 去年冬天的大雪冻死了不少牲畜,很多百姓生活艰难,若是不减轻赋税,他们根本没有办法生存。 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人心不稳,盗贼匪患不绝,世道必将更加艰难。 减税可以,但是不能给所有州县都减轻赋税,得根据是否受灾以及受灾的程度制定标准。 耶律焱心中已经有了想法,还想听听群臣的意见。 待这个想法更成熟更完善之后,再一层层落实。 作为当权者,每一个举措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所以必须要慎之重之,只有这样才能够造福于民,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