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文钱?
朱由检眨了眨眼睛,胸中那些为国为民的话此刻全被堵在了喉咙里。
他张了张嘴,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就……就这?”
“不愧是好东西,就涨价一文钱!”
朱由检笑了笑,平静的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三文钱的价格难道还低了?
杨杰看到朱由检那唏嘘的神色,内心止不住的怀疑。
一个蜂窝煤的成本平均下来连一文钱都不到。
卖三文钱一个,已经是极高的价格了!
本来他也想过卖两文钱一斤,只是一个蜂窝煤便已经接近两斤重,价格太高,老百姓几乎负担不起。
即便是卖三文钱一个,杨杰相信,京城内仍旧有一部分用不起。
理由很简单,当今大明百姓的生活水平,一个月也就一两银子左右,这还是稍微富裕些的。
那些不富裕的,一个月连一两银子的生活水平都达不到。
每天按照三个蜂窝煤算,一个月便需要烧九十块蜂窝煤。
如此一算便是二百七十文!
外加上这天气的影响,使用量绝不会低于三个,甚至四个、五个,乃至于六个都不是没有可能!
一个月蜂窝煤便是要花三百文钱,已经占了寻常百姓家生活费的三分之一了!
“只是,你卖三文钱一个,会不会亏得太多了?”
朱由检饮了一口茶水,担忧的开口。
“亏?”
杨杰微微一愣,不明白朱由检话中的意思。
这分明是躺着都能赚钱的生意,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亏钱的了?
“对啊,我刚才算了算,你这蜂窝煤不论如何算似乎都是亏钱的。”朱由检道。
“别死要面子活受罪了,我知道,你心里其实比我更看重那些灾民的生死。”
“不然前几天也不会让老曹安顿了十多名即将冻死的流民。”
“还有一个小女孩。”
提到那个小女孩,杨杰腼腆的笑了笑。
他只是出于好心而已。
四五岁的孩子,谁会忍心看着其活活冻死在路边。
正是这份善心,杨杰知道,这辈子做不来那万恶的资本家!
“其实,这个煤业挺赚钱的!”
“别的不说,第一个月至少也能入账一万两银子!”杨杰不断估算着。
“你就别说笑了!”朱由检摆了摆手,徐徐开口道:“那蜂窝煤的成本,咱就按一文钱来算,然后外加煤钱、工人的钱,怎么着又得一文钱的成本吧。”
“另外工人的吃住、运输,又是一文钱打底。”
“这便已经三文钱了!”
“另外再加上其他的花费,怎么着你也得卖四五文钱才可以!”
朱由检越算,心中便愈发惋惜。
按照这样做生意,一个月下来,岂不是裤衩子都得赔进去。
“得得得!”
杨杰摆了摆手:“懒得跟你争,到一个月之后,你看看出账就知道了!”
见杨杰仍在嘴‘硬",朱由检只得无奈的摇了摇头。
杨杰,是个好人啊!
只是么……
朱由检面色微微一沉,放下手中的茶水,冷冷的盯着杨杰开口。
“你这样亏本做生意,是不是为了民心?”
“民心?”
杨杰微微愣神。
他可以发誓,绝对跟民心没有多大关系。
单纯是为了多挣点银子,积累资本!
“对,没错!”
“是为了民心!”
杨杰懒得跟这个有被迫害妄想症的朱由检解释。
毕竟解释起来是很累的!
“哼!”
朱由检一挥衣袖,言语冷淡道:“杨公子说说第二点原因吧!”
“为何陛下现今还不举行登记大典?”
啧啧啧!
杨杰戏谑的咂了咂嘴,露出一个玩味的笑容。
刚才还一副亲切无比的模样,转头就叫杨公子。
文人啊!
“第二点原因可以跟第三点原因放在一起!”
“灾民以及山陕两地的问题!”
朱由检听后,微微点了点头。
杨杰继续道:“这三点,无论解决了哪一点都是泼天的功劳。”
“倒是别说加官了,进爵都不是没有可能。”
“是啊,只是……杨公子你不是忘了什么事情?”
“事情?”
杨杰微微一愣:“什么事情?”
“除了第一点,另外两点你不是已经给出解决的方法了么?”朱由检露出一个玩味的笑容,满是戏谑的开口。
淦!
杨杰一张脸瞬间拉了下来。
怎么把这茬忘了!
当今皇帝用的解决之法,不都跟自己能够扯上关系么!
赈灾先放一旁。
安排专人造反这一方法,完全是按照他的意思来的。
如果真的成了,那他岂不是?!
不不不,要冷静。
这事不可能那么容易成功,不确定的因素太大!
另外就算这事成功了,皇帝也没有理由封赏自己啊!
难道还得再圣旨中将此事点明?
哪怕杨杰自己愿意,朱由检也不可能愿意!
此事一旦露馅,那乐子可就大了!
“杨公子,有些事是躲不掉的!”
“你越是逃避,那些所恐惧的事情便越赶着往你这边凑!”
朱由检自顾自的给自己倒了杯茶水,不紧不缓的开口:“至于修缮皇陵这事,我便答应了!”
“这水泥希望杨公子能多多提供啊!”
杨杰给了朱由检一个白眼,没好气的开口:“想要水泥好说啊!”
“拿钱!”
“拿钱?”朱由检蹭的一下站了起来,颇为意外的开口:“咱俩都是好兄弟,你竟然开口谈钱?”
“又不是拿你的钱,你激动地什么劲?”
杨杰上下看了朱由检一眼,继续开口道:“也不贵,水泥咱按袋算,一袋水泥五十文!”
“五十文?”
朱由检皱着眉头,试探性的开口:“修缮一座皇陵大概需要多少袋?”
“占地多少?”杨杰问道。
“占地的话,大约是……大约……”
朱由检想了想,半天没有回答出来。
“你等我回去问问营缮司!”
杨杰点了点头:“总之我给你透个底。”
“如果单纯用水泥浇筑的话,需要的量,很大!”
“大?”
朱由检想了想后,试探性的说出了一个数字:“一万袋?”
“没这么多!”
杨杰缓缓道:“不过这匠人你得从我这里请。”
“为何?”朱由检问道。
“你找的那些匠人他不知道水泥的配比啊!”
杨杰拿出一个算盘,手指飞快的在上面拨动。
朱由检在一旁看的,面色忍不住发绿!
“罢了,这个功劳我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