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从扬州换船之后,涂承钰一路西进,过了三日,便到了太祖故居。
此地原本只是穷乡僻壤的一个偏僻小乡镇,不过出了太祖这样一位开国之君,这里便成了龙兴之地。
而太祖也是一个念旧情的人,在他登基之后,虽然将自己家中祖辈灵位,请到京城的太庙安置。
却也没有忘记在乡里的祖辈灵位,所以他一登基,就派北静王亲自返回家乡,重新修建了祖坟,同时还将这个小乡镇,修建成一个县城,让同族同乡之人住在其中。
在修建了县城的同时,太祖也在其他方面对自己的老乡给予不同的照顾。
比如减免税赋,比如给更多参加会试的名额。
凡此等等,经过太祖太宗两代帝王的恩荣,让这里的人们,有了不同于别处的傲气。
这里不光姓涂的人家个个以皇族自居,就连其他姓氏之家,都认为自己是皇家邻居,感觉比别人高人一等。
对于这里的人的傲气,涂承钰只是听别人说过,却没有亲自见过。
见到他这个草包的样子,涂承钰自然就不再理他,转头看向另一边的三位老人家。
想到这些暗中的手下,涂承钰便停下了脚步。
最年长的那位族长,还笑着对涂承钰说道:“王爷,您不必担心,都是一点小事情,让他们处理去就行。”
于是他说道:“就只有一个人,管他是不是刁民,见他一面,也花不了多长时间。”
这三位老人家,最年长的是涂承钰太爷爷一辈的,较为年轻的是,也和太上皇一个辈分。
但凡是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做出如此不理智的行为。
他一过去,就打出涂承钰的旗号,向那些人讨要闹事者。
而且一个做不好,还很容易被告御状。
可是他也知道,这里是太祖龙兴之地,他不想让王爷一到这里,就背上一个惹事的名声。
涂承钰板着脸说道:“都喊着让本位救命了,还说没闹出多大动静?”
所以,聊的话题,无非就是老人家向涂承钰询问太上皇圣身如何?或者向皇帝请安,这也一类的话。
涂承钰一下来,便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这三位也是一脸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反而,快到这里的时候,涂承钰还提前打发了人前来,给他们报了信。
言下之意就是,涂承钰虽然是王爷,可也不能随意插手地方上的事情。
若是没有什么意外,涂承钰就会坐到第一辆马车上,随从他们进入县城,到涂家的祖宅去休息。
对于这些人如此强硬,涂承钰不是很理解。
他们这些人,即便是龙兴县的人,即使全部都姓涂,和皇家沾亲带故,即使平日里嚣张跋扈惯了。
可是,他们偏偏就做了,而且还不是一个人不理智,而是一大群人如此不理智。
涂承钰生气的说道:“本王的话,你们也敢反抗?”
在涂承钰观察着码头上情况的时候,船队也慢慢靠近停稳。
所以,苏玄宝压着心中的火气,说道;“王爷只是想让此人过去问两句话,问完了,就还给你们。“
“王爷,不是我们不放人,只是此人乃是一个罪犯,按照国朝律法,我们只能将他交给县衙,不能交给王爷。”
可是涂承钰在听了苏玄宝的话之后,根本不理会他们说什么。
将有身份的留下来,其余的被他带人远远的堵在外面。
涂承钰一下来,县令就立刻带着人前来见礼。
官场有句俗语,叫做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给族长他们说完这句,涂承钰就直接吩咐苏玄宝;“你带人过去,将这个闹事的给本位带过来。“
但是今天,当他亲眼看到,一县的父母官,却像一个晚辈一样,俯首帖耳的跟在他治下之民的身后。
他们中,为首的是三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在他们旁边,还站着一位穿官袍的中年人。
可是,事与愿违,就在涂承钰快要接近马车的时候,出现意外了。
因为这里是涂承钰此行最终目的地,而且要在这里祭祖。
苏玄宝都退一步了,这些人却还是一点都不退让,口口声声太祖章程,祖宗法制的。
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们这些人,根本就不理会苏玄宝,直接说道:
看到涂承钰不走,反而站在那里询问闹事之人。
族长说道:“王爷说笑了,圣人之徒,也有不贤者,何况百姓。”
族长开口说道;“王爷,为何又不走了?“
族长他们看到涂承钰态度如此坚决,也就不再阻拦。
这样做,一来是为了避免涂承钰遇到危险,二来是给码头上腾出空间来。
他一说完,就迈开步伐,在前头领路,涂承钰便跟在他身后半步,朝着码头下面的马车走去。
最先下去的人是苏玄宝,他带着一队王府护卫,下去后先核验了码头上候见的人们的身份。
这样反常的情况,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他们必然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被那个人发现了。
听到涂承钰竟然想要见一个闹事的人,族长立马说道:“王爷何等身份,何必在这等人身上浪费时间。“
大声问道:“苏玄宝,你怎么回事,带个人过来还磨磨唧唧的。”
如果说这句话代表着每朝每代,都有那些明明有当家做主的权力,却因为顶头上司离得太近,从而做官做的太憋屈官儿。
无论他怎么说,涂承钰都打定主意要见到这个人。
涂承钰对这里的官员,涂承钰没有再像前面行船途中一样,刻意不见他们。
就在涂承钰和老人家说着话的时候,突然从码头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当的声音。
却没想到,在他到这里,刚刚从船上下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
原来是十几个人,将一个人死死的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