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9章 长乐,你心乱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09章∶长乐,你心乱了! 科举! 这是年头在建立学校时,就已经设立下来的计划。 会根据在校学子的学习情况,然后评估何时开科举。 而这个评估会放的很低。 这主要是因为,雁云城包括辽东城,属于自己人的基层人员太少了。 科举可以有效筛选人才,为公职空缺的基层单位填补进去。 而细数整个雁云城,基层空缺足足有三千多位置。 这三千多位置,之前都是用外包方式,给出报酬,让有能力的百姓们去做。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需要稳定的基层人员,这样帝国传输下去的指令,才可以落实到他们这一级,然后由他们再继续落实下去。 换句话说。 一个主意从他李宽而出,下放到朝廷变成分支的几个点,下放到中层分支就变成几十个点,下放到基层就变成几百、甚至几千个点。 如此一来,一件事细分到那么多岗位去做,每个人身上的担子都不会太重,而且也能借此用公粮养活更多的人。 而且这也给学校为何读书,一个输出位置。 为…. 建设帝国、或者当官员等等而读书! 而且开设科举,让寒门仕子也可以上位,这可是远别于大唐的只有世族人才能当人上人的理念。 整体模式,还是类似于后世现代都市的模式。 开设科举。 李宽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郭守敬,而是在不断深思。 他的位置与郭守敬不同,郭守敬是提出者,科举开设对读书人有益,是单方面的去考虑,而他李宽是决策者,需要更多方面考虑。 比如。 开设科举会不会影响中年人,老年人,还有在职的那些工作岗位等等。 需要考虑各行各业。 而不管是什么样的大决策,都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科举的话…. 李宽深思许久,几乎可以确定现如今大炎的政治体,很适合开展科举,便点头道:“那就,执行下去吧。” “时间,定在四个月后。” “科举的一切议题,都要以实际问题展开,而不是只考虑大唐那一套纸上谈兵。” “固然,大唐那一套我们也要,但比例最多占据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都要考虑务实。” 郭守敬激动的拱拱手道:“陛下,臣明白!” 他快速退下。 ….….….….….…. 翌日。 一则重磅消息,席卷整个雁云城。 雁云城! 不,是整个大炎,都要开设科举! 这一下子,让整个雁云城读书人都为之沸腾。 其实…. 雁云城内也没有多少读书人。 读书人金贵,大唐给出的待遇都很好。 再加上此次蝗灾,幽州逃难百姓们从幽州到雁云城,这一路跋山涉水,艰难险阻,许多饿肚子的读书人听听都害怕。 毕竟,这瘦胳膊细腿的,哪敢经此长途跋涉来大炎? 所以幽州饿肚子的读书人,基本都是往长安城方向逃难。 而因为他们是读书人,在长安城待遇也要比普通难民好很多。 如今雁云城内的读书人,占大比例的还是当初被突厥、高句丽、梁国等俘虏而来的。 也就是曾经是奴隶。 这些读书人成为奴隶饱受痛苦,早就不盼望什么读书出人头地,能活着已然是不错。 所以他们把救了他们的大炎,是真正当家的,而大炎建立后,许多读书人则是被官方征召去当教师。 故此,科举消息传出这一日。 雁云城内的教师群体,最为沸腾。 他们没想到,曾经被奴隶后失去的理想,读书出人头地,竟然….可以在这片土地出现! 科举….科举! 若是要追溯上一次何时开启,在整个汉人历史中,这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时光冉冉。 谁也没有想到,科举再开,大隋没了,而开启科举的也不是大唐,而是,他们脚下这个崭新的帝国,大炎!! 这让教师们,彻底沸腾! 而赵阳便是其中之一。 他原本是代城县县令的师爷,但是因为幽州蝗灾,朝廷降旨处置了几位官员,而代城县县令就在其中。 赵阳听到风声的时候,为了怕被怪罪,就已经悄然离去。 他没有去长安,也没有去大唐其他的地方,而是选择了北上,跟随又一只前往大炎的难民队伍,来到了大炎。 大炎在他来的那时候,总共一城,雁云城,以及其所属的六镇。 他原本是在淡水镇生活,不过,因为自己曾经当官的经验,赵阳很明白一个人该往高处走的道理,自然就来了雁云城生活。 京都的机会,总是比其他地方的要多一些的,。 来后这些天,雁云城又兴办了好几处学校,教室不够对外招聘要读书人,赵阳凭借自己的才华,快速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用法,便通过了面试,在一家小学教学。 有吃有喝有住也有工作,再看邻居包括整个雁云城百姓,都是一派朝气蓬勃模样,比之以前代城县死气沉沉的生活好太多了。 原本以为这已经足够梦幻。 却没想到…. 竟然,还有科举!! 科举….科举啊!! 那可是科举,无数身出低位者跨越阶级的最好途径! 自己….竟然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 赵阳眼眸些许湿润。 他以为,他以为,他一直以为…. 前隋因为科举而亡,后世帝王引以为戒,不可能再开科举,至少最近几代不可能,这样看下来,自己这辈子也没机会看到。 但….却在这片土地看到了。 这片土地,这里的帝王….. 好像….好像在燃起星星之火,试着燃起他们这些读书人,内心死寂已久一片黑暗的理想。 不….不是好像,这片土地的领导者们,就是在试图不断的在燃起星星之火,照亮他们内心的黑暗。 照亮,所有人的黑暗! 之前是难民,现在是轮到了他们读书人! 科举….科举啊! 这可是无数读书人,做梦都想着的事情,没想到竟然真的就这么出现了。 赵阳望着这张红纸上的文字,一行行,一句句,说实话,在他看来比黄金都要重要。 “不看出身,不看性别,不看年龄。” “…….” “即便是大唐中人,也可报名,但!若是报名,那便自动认为报名者脱离了大唐户籍,往后若是做出伤害大炎之事,一律按照叛国罪惩处。” 赵阳深吸口气。 他看出来了,大炎的科举没有什么男女限制,也没有其他限制,只有一条是主要,那就是你肚子里要有真东西! 想明白之后,赵阳继续看了下去。 “不多考史经子集,也不多考之乎者也,只多考对实务之理解与处理,空谈误国,实干….则兴邦!” 赵阳看到这,瞪大眼睛,忍不住深深吸了口气。 大炎,这是真的在求对百姓有用、对帝国有用、对百姓有见地的官员。 “好一个空谈误国,好一个实干兴邦。” “敢问,这科举,如何报名?” 赵阳立马朝旁边的自卫军士兵直接问道。 自卫军士兵看了他一眼,平静道:“直接去衙门就可以,那里有专门的报名点。” “若是不知道衙门,我可以带你过去。” 赵阳笑道:“知道,知道。” 道谢一声,他也没有丝毫停留,转身就往衙门而去。 当他到了衙门的时候,这里,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伍。 等他报完名的时候,都已经是要夜晚了。 当真无比火爆! 对于第一次科举的开启,雁云城内的读书人,都是抱着极大的热情来对待的。 报完名,赵阳匆匆在外面吃了些饭,便回到住处准备要苦读。 当然,读书之前他还是温习一下明天教给学生的功课,本职工作做好了,他这才开始读有关科举可能考的书籍。 他读的书不是那些儒家经典,而是各大学院出品的学科书籍,还有历朝历代的史书和各个地方的记载。 这上面,记录着不少官员处理的一些经典问题。 对实务很有帮助。 读着读着,突然,赵阳停了下来,他望向了已经深邃的夜晚。 科举这个机会,千载难逢。 他等了数年,等的理想逐渐磨灭,热情也逐渐退却。 但在今天却是被燃起。 除了他,曾经他的那些朋友,可也都是一直等着呢。 但是…. 他们远在大唐,不知道大炎的情况,以及这种即将举办的科举。 自己….要不要写封信,告诉他们这个事情? 可是….若是他们来了,自己的竞争压力是不是也大了? 赵阳心里陷入两难抉择。 但是很快,他目光就变得坚定起来,已经有了主意。 “君子之交清澈如水,如果他们考上了,我没考上,肯定就是我赵阳技不如人,既如此….那我也,甘拜下风!” “更别说,我赵阳,哈哈哈!读书可是不弱,若是如此信心都没有,这科举,也不用考了!!” 赵阳自语,豪气云天。 他以前不是那么自信的,如他这样寒门读书人,得大唐世家提点成为一方官员,几乎每步都要如履薄冰,生怕得罪了什么。 很自卑也很谨慎。 而自从来到这座城市,他变得越来越自信,甚至是….有些狂妄! 是的! 狂妄!! 或许是受那尊敬的大炎帝王影响,又或许是生活远甩以前,又或许是战争的接连胜利等等。 赵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这座城市的内城百姓,都有一种油然而生的狂妄感,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只认为自己和自家帝国最强。 如此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赵阳更感觉是那位大炎帝王杨宽赋予的。 摇摇头,不再多想。 赵阳直接取出来了笔墨纸砚。 “宾王兄,见信如晤.…” 赵阳缓缓起笔,一气呵成,而后便迫不及待的出门把心寄了出去。 而今夜,雁云城的信站很忙。 显然不仅仅只有赵阳想到了这个问题,不少人,都寄出去了书信,邀请至交好友,一同前来大下,共赴前程,共拼科举!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大炎帝国有如此陛下,这才是我赵阳甘愿效忠的雄主是也!!” “哈哈哈哈….我赵阳愿为帝国,舍生忘死!!” 赵阳大笑,豪气云天。 借着科举之事,说出了他一直想说,却又瞻前顾后不想说之话。 愿为帝国,愿为那个男人,抛洒热血! 至死方休! ….….….….….…. 雁云宫。 “陛下,陛下!” 郭守敬匆匆走了进来。 李宽此时正一手摇着摇篮,摇篮里有他女儿李莹莹,还一手正在和长乐公主下围棋。 这是他难得的休息时间。 而此刻听到郭守敬声音,他便停下落子,看向那徐徐跑来的郭守敬,开口问道:“发生何事,怎会如此慌张。” 郭守敬走到李宽面前,喘着气笑道:“陛下,科举下达后,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但也是….好的情况。” 郭守敬笑的合不拢嘴。 随后,便把不少学子都写信通知自己的好友,前来大炎报名科举,试图一起一博前途的事情说了一遍。 李宽听着这话,微微愣了下。 摇着摇篮的手都僵住了。 这也使得小家伙,睁着大大眼眸看着他。 李宽笑着揉了揉女儿小脑袋,继续摇着摇篮,开口道:“的确是好事。” “郭校长,去!传朕旨意,让信站之人,若收到如此信件,优先送往大唐!” “大唐寒门学子,他们在等科举这机会,而朕,也在等他们这些人才,如此可谓,一举两得。” 李宽笑了一声。 信站,是大炎投入很多力量修建并且维持的。 大唐虽与大炎和亲建交,但暗地里,明白人都知道是敌人,他们大炎的信,不能通过大唐官方渠道送到该送之人手中。 他们大炎信站,主要任务把信送到大唐境内,然后境内,郑家….那个五姓七望之一,荥阳郑氏。 随着他们大炎不断胜利,他们已然和郑家有着无比紧密的合作关系。 所以,信送到郑家人手中,郑家的人会通过自己情报网,将信送到该送之人手上。 “明白!” 郭守敬赶忙领命离开。 一旁的长乐公主,看着二人这有说有笑以及谈论惊世之消息,不禁面容苦涩。 “二弟,这科举,当真要开了?” 半晌,长乐公主忍不住问道。 李宽点点头,头也不抬,目光专精棋盘:“显而易见。” 长乐公主闻言,只觉心中很不是滋味,她是在替大唐,也在替父皇担心。 作为皇室中人,她太清楚科举对那些寒门读书人意味着什么呢。 对他们而言,科举就像是….致命的毒药。 是的。 毒药! 前隋那个时代,哪怕知道参加科举,有可能被世家人杀死,甚至是盗用文章,他们也会参加。 因为,这已经是唯一出头的机会。 而现在,大炎开启了这个致命的毒药,但大唐却是还没有…. 长乐公主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但欲言又止。 “长乐,你输了。” 下一刻,李宽落子,正好整个棋局绝杀。 长乐公主无奈道:“是啊,我输了。” 李宽深深看了她一眼:“伱心乱了,不然不会输那么快。” “看来,咱们今天不适合继续下棋,改日再下吧。” 李宽不等长乐公主回答,便抱着自己女儿走去。 长乐公主注视着那道如同奶爸般的身影,美眸闪烁。 心,乱了吗…. 她眺望天空,长叹口气。 或许….当真如此吧….. …….….….….…. 多日后。 长安城。 马周师傅结束了一日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的住处。 住处,是下人所居住的大通铺。 无比寒酸。 味道也是无比哄臭。 但这对于马周这些穷苦人家的孩子而言。已经是很不错的环境了。 能以贫穷之躯,在长安这座大唐帝国的首都扎根,真的已经很好了。 更别提…. 自己只是府邸上最底下的马夫,能住在长安,马周真的已经很满意了。 而且,最让马周满意的是,每次结束一日的工作后,回到住处距离吹灭蜡烛还有点时间,这点时间,自己可以看看书,丝毫不用担心没有蜡烛用。 之前自己在家,半截蜡烛得撑一个月,一般看书,他穷苦一身,哪里舍得点蜡烛啊,都是凑着点光。 所以说,马周很满足。 住处, 当马周到的时候,不少同僚都已经回来了。 聊天声,臭脚丫味道,呼噜声.… 无比遭杂且混乱的环境。 不过,马周早就已经养成了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这些杂乱的声音可以自动忽略。 他掏出来一本诗经,像是往常一样做到了蜡烛前。 “马周。”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府邸里的管家走了进来。 马周连忙起身。 周围的那些下人,也都连忙站了起来,一个笑着舔了上去。 管家对于他们而言,都算是可断自己人生前途的人物了。 这是绝对不能得罪的存在。 马周也连忙放下了手里的书。 “刘管家。” 他赶紧叫了一声:“刘管家啊,这么晚了,可有什么事情吗?” 他和刘管家,平日还是能说上几句话的。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刘管家也喜欢读书。 偶尔两人可以稍稍谈一谈。 不过马周可不敢显露自己真正的才华,他都是哄着刘管家,比如对方写了首诗,自己必须要吹捧,就算是心里不屑,也不敢多说什么。 每次都会把刘管家夸得飘飘欲仙。 人情世故。 这对穷苦人家的孩子而言,岁月早就已经把他们打磨了出来。 更是出现从古流传后世,也都不过时的一句话。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早懂事。 “马周,有你一封信。” “正好,我刚才准备要回去休息睡觉,路过时看到有给你的信,就给你送过来了。” 刘管家把手里的信放到了桌上。 马周惊愕。 信? 自己怎么会有信? 他有些诧异。 眼眸闪烁,不断思考。 这年头,谁会给自己写信啊。 他都怀疑是别人寄错了。 但是,当看见信封上确确实实写着自己的名字,马周便打消顾虑,拿了起来。 “刘管家,这的确是我的信,多谢您为此跑了一趟。” “要不要….进里面喝杯水?” 马周问道。 刘管家自从来到这片地,就一直捂着鼻子。 隔着门在屋外都这么臭,刘管家哪里敢进去,连忙摇头道:“不,不用麻烦了。” “我还挺困得,先走了。” “对了,马周,我又写了首诗,等明天我给你读读。” 刘管家也没有多在意这封信,他来这里主要是给马周说一下,明天不要忘了听他读诗。 马周连口答应。 送走刘管家后,他便重新坐到蜡烛前。 “马周,谁寄来的信啊?是不是相好?” “是啊马周,哪家姑娘看上你了?” 周围有几人打趣。 马周笑着随口应付,也没任何急切。 随后。 他直接拆开信,看了起来。 也不担心同僚会有人偷看,原因无他,因为这里除了他,就没有第二个识字的人。 “宾王兄,见信如晤….” 马周趁着烛光,一字字读了下去,无比珍惜。 这辈子,他自己收过的信屈指可数。 这封信的到来,都让他怀念起来家乡和家人了。 马周抱着惆怅态度看着,可他看着看着,脸色却越发的凝重,呼吸也越发的急促起来。 最后,他看见了,看见了! 清清楚楚,两只眼睛,全身,甚至是每个细胞都看见了!! 寄信者是好友赵阳。 而他所说之事,堪称惊世骇俗! 大炎! 科举! 这两个词汇,无论是哪一个出现,在大唐当中都是禁忌。 于是哪怕周围人不识字,马周也赶紧把信藏好一些,然后才死死盯着这封。 此时此刻。 他的心中可以说是掀起了滔天大浪,整个人都有些控制不住的颤抖。 大炎,那个对大唐无数人都无比神秘的汉人国度,开科举了? 一瞬间,马周整个人的思绪都是乱的。 猝不及防的消息,猝不及防的狂喜。 他们这批寒门读书人,心中最期盼的事情是什么?不就是科举吗? 不就是改变身份吗? 科举,只要考试成功,他就可以不用继续在这里当个破下等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