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2章交易达成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张楚闻此,佯装吃惊地说道: “侯少爷说笑了,这些东西何止数千,甚至数万。 一百万斤的粮草,按照市面上的价格,价值至少在一千万两以上,你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侯方域得意洋洋的说着: “在下既然说了要全部收购,就说明在下并不差这点钱,张庄主若是肯将这些米出售,在下一定出钱。”张楚迟疑了一下,似乎做出了某种决定。 他看向侯方域,开口道: “侯少爷,就是不知道我把这些粮食全部买下来,你开个多少钱,低于市场价我可不愿意。” “怎么样? 侯方域竖起一根手指,表示自己的价格是十两银子。 “侯少爷,这个价钱实在是太便宜了,如今城中的粮价已经上涨到一斤四两了。 若是等上些日子,说不定能卖到一石六两,八两,甚至二十两。” 张楚摇了摇头,显然是觉得这个价钱不高,所以直接拒绝了。 “张庄主,您这是在批发商,哪有零售价格的道理?” “而且,未来的粮价,可不是那么好预测的,我这次一口气吞掉几十万斤,可是要冒很大的危险。” “十两一石,实在是因为我们之间的交情。” 侯方域一脸“我这是在为你们考虑”的模样,你们若是不感激,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侯少爷,这个价钱实在是太便宜了,不如拿去市里买吧。 既能向官府交代,也能赚钱,一举两得。” 张楚也是不住的摇着头,说着他的想法。 随后,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达成一致,一千万石米,每石米十二两,全部归侯方域所有。 “侯少爷,如今价钱已定,只是不知该如何处理,这是官府给我的命令,要我以正常的价钱卖出粮食。” 张楚一脸谦卑地说道。 侯方域见张楚如此,心中一喜,也就不拐弯抹角了,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张庄主,你只要带着一百多石的粮草,到镇上卖出一个合理的价格就可以了,但是,我要让更多的人购买。” “所以,每一个人,只能购买一小部分的粮食。 你只要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再给朝廷一个满意的答复,最多也就是几千斤的粮食。” 张楚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然后就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侯少爷,我们许诺的粮草,要怎么才能按时送到?” “这个很好办,你可以说,你需要维持城中的正常价格,或者说,你很快就会有大量的粮草进入京城。 你可以告诉他们,这些粮草会被送到国库,这样就不用再浪费时间和人力了。” 侯方域虽然不是官员,但对于官员的手段却是了如指掌,一针见血的说出了怎么忽悠政府的方法。 “砰”张楚大巴掌重重的拍在大腿上,一副敬佩的模样,对侯方域道: “侯少爷真是让我刮目相看,竟然能想到如此高明的办法。” “哈哈……”侯方域看到张楚对自己的态度,顿时笑了起来。 “折服。” 心里美滋滋的。 原本因为张楚得到陈媛媛而产生的妒忌,在这一刻也烟消云散。 张楚见他不再大笑,连忙说道: “侯少爷,不知何时,你可以和我做一笔生意? 侯方域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那自然是越快越好,咱们就在这里做个买卖,我中午就把钱拿过来,你看怎么样? “他这么着急,自然是因为他身后的那些人都相信,京城的粮食短缺会持续很久。 更何况,这段时间里,朝堂上的官粮已经用完了。 至于这批粮食能不能送到京城,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因此,现在只有张楚这里,才会有大量的粮食储备,没有被他们控制。 要不是这些钱都用来稳定粮食价格,他们这些商人绝对会损失惨重。 反正时间拖得越久,损失也就越大,还是早点出手比较好。 “好,我听你的。” 张楚很爽快的答应了,没有任何迟疑。 侯方域听到张楚的回答后,欣喜的和李香君离开了。 李香君自然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照片,那是张楚帮她拍的,这让她很是高兴。 下午的时候,侯方域按照约定,带来了一千二百多万两的白银。 一千万斤的粮草,也被他买走。 不过,即便是收了钱,粮食也要过几日才能送到。 双方皆大欢喜,达成了完美的协议。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等着瞧吧。 德胜门,这是一座繁华的城市。 一字排开十多辆装满食物的大车。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壮汉拿着一面大鼓,开始敲打着。 “铛铛铛……” 一百个铜板一斤,想买就买,想买的赶紧买。” 京城中,从来都不缺乏百姓,一听说有粮食要出售,而且还是以百文一斤的价格出售,顿时,所有人都呆住了。 一时间,很多人都是凑了过来,七嘴八舌的问道。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各种怀疑也开始出现。 “掌柜的,贵店的精米真的是一斤百文,是不是掺杂了黄沙,还是变质了?” “可不是嘛,整个京中,每斤都能卖到一百四十多个铜板。 要不是这些食物出了问题,他们也不会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出售。” “是啊,做生意的都是为了钱,京城里的粮食价格都是被他们给炒起来的。 他不会这么好心地将粮食低价出售,依我看,这其中必有猫腻。” 很显然,那几个贩卖粮食的小贩,便是那张楚派来的。 为首之人赫然就是阎应元。 “大家别瞎猜了,我们是言家庄,就在德胜门外面,庄上的人还在给人送饭呢。 这次,我家老爷也是看着城内粮食涨价,担心城内的人吃不起,这才到城内来出售粮食的。” “关于之前有些人怀疑我们家的谷子质量不好,在下敢保证,整个京中,就属我们家的谷子质量最好,每一颗谷子都是那么的饱满,那么的纯净,不相信诸位可以自己看看。” 阎应元一边说着,一边从车上拿出了一袋子一百多公斤的粮食,打开了袋子。 “精米。”说了一句。 最起码,这是明朝后期最好的大米。 “卧|槽!那可是真正的纯稻谷啊,每一粒都是那么的干净,那么的圆润,一点渣滓都没有,我可以说,这就是天下间最好的稻谷。” “废话,不用你说,我也能看出这是大米。 我一听到老大说这两个人来自于言家庄,我就猜到了。 他们给难民吃的都是上等的大米,自然不会用劣质的大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