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苏丹的新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0章 果真如此?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90章果真如此? 在宫廷总管的示意下,一众贵女开始了自己的表演,这是苏丹的母亲米修德尔帕夫人明文规定的。 毕竟现在招进宫里的已经不是可以任由太后随意调教的女奴了,动辄搞生搞死这种事肯定是做不得了。 虽然这种选秀本来也带有强烈的政治因素,但这并不代表苏丹后宫侍女的要求就能放松,优秀的人才配得到更好的生活。 正在塞利姆想着挑哪些比较好的时候,他却感觉到一只小胖手在拍他。 塞利姆自然知道这是谁,他故意装出一幅没发现的样子,环视四周,急得马哈茂德直跳脚。 “这儿呢,这儿呢。 哥,快看,看查士丁尼。” 小胖子整个人已经恨不得直接把塞利姆的脑袋转过来了。 苏丹顺着马哈茂德指的方向看去,密探头子整个人已经倾在护栏上了。 “这春天到了,还真就发情了,一眼看上了。” 塞利姆一边在心里吐槽,一边顺着对方的视线望去。 不得不说,密探头子的眼光确实不错 就连见惯了美人的塞利姆在这一刻也感到有些惊讶。 这位贵族少女面容娇美,皮肤洁白如玉,光滑细腻,似乎散发着自然的光芒。 类似于鹅蛋脸的脸型使得对方看上去清纯可爱,偏偏出生于世家所带来的教养又给她增添了一种优雅感。 少女拥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宛如深邃的湖泊,眼神中流露着青春的活力和好奇心,看上去就像一只在林间觅食的小鹿。 少女长长的眼睫毛犹如羽翼一般轻轻扑动,增添了她的神秘感。 浓密的黑色鬈发被她随意的披在肩膀上,点缀着珍贵的宝石和丝绸丝带。 嘴唇被轻轻地涂抹上桃红色的唇膏,微微上扬,带着温柔的微笑,犹如春日阳光,温暖人心。 少女身材修长且窈窕,穿着华丽的礼服,整体采用精致的丝绸和蕾丝,装点着繁复的绣花和珠饰。上衣剪裁合身,勾勒出她的完美曲线,而裙摆则随着她的舞动轻盈飘逸。 塞利姆不禁来了兴趣,他随即询问一旁的宦官总管。 “这位是?” “陛下,此女名叫克伦娜·斯卡兰特格娜,是伊庇鲁斯(今阿尔巴尼亚与希腊交界处)那边的一个小贵族,祖上是来自意大利的冒险者,投奔了苏莱曼大帝后获封土地,由于每年都有人参军,所以土地一直流传到今天。” 塞利姆点了点头,看这个样子,查士丁尼应该是动情了。 不过塞利姆并不能排除对方已经察觉出他的心思,故意装出了这么一副样子。 想靠一个女人拴住查士丁尼这种人并不现实,因为塞利姆也难以分辨密探头子究竟是什么心理。 所以无论如何他都得尽快换个人掌握手头的刀把子了,从自己最初让查士丁尼接接手“奥斯曼之剑”开始到现在已经六七年了,这把刀似乎已经不如当初好用了。 只是塞利姆还没有想好怎么将对方的价值最大化,是死是活,塞利姆仍旧没有下定决心。 他不是天生的君王,在对方没有威胁又是他捡回来的孩子时,对于杀死他,塞利姆有些不忍。 苏丹长叹了一口气,他悄悄地离开了,不管查士丁尼怎么想,塞利姆现在还不会杀他,至少得等到欧陆诸国掀起第一次反法联盟,他才能找一个时机撤换对方。 将正在看着未来侍女们跳舞的马哈茂德一把抓过,苏丹离开了观景台,小胖子还想说话,却被塞利姆一把堵住。 兄弟俩离开了此处。 进入到第三庭院处,远处的一片树荫下,这个前苏丹哈米德一世的宠妃,原时空中塞利姆三世的挚友,帝国改革的“导火索”,马哈茂德的母亲,娜克希迪尔夫人正在等候着自己的儿子。 小家伙看见母亲,一把挣开了塞利姆的手,迈着小短腿跑了过去。 娜克希迪尔夫人一把将自己的孩子抱了起来,一边对着塞利姆歉疚的说道。 “抱歉,陛下,马哈茂德早上一直说要去找您,我实在拗不过他。” “没事,以后让他多到巴格达宫来,可以跟着大维齐尔和大穆夫提学习,马哈茂德是个好孩子。” 娜克希迪尔夫人不禁惊讶的望着塞利姆,让同为皇室成员的男性学习,这位苏丹怎么跟自己的丈夫一样。 说是投桃报李吧,同样是哈米德一世的儿子,结果穆斯塔法却不仅无法接受教育,还被他圈养在金丝笼中。 塞利姆并不知道娜克希迪尔的心理活动,就算知道,他也不知道怎么解释。 他总不可能说就是这小子未来安排人干掉了自己吧。 给对方打了最后一个招呼后,叙了几句无关痛痒的闲话后,塞利姆便借着公务繁忙的理由回到了巴格达宫。 说是理由,其实也是实话,他对于帝国的环境修复规划可还没有做完。 在这个时代要想完成工业化,以奥斯曼帝国的人口够吗?不够。 不同于拥有海外殖民地的英法与可以倾销商品到德意志地区的普鲁士与奥地利。 塞利姆要想搞工业化只能在奥斯曼帝国内造出市场,要市场就要有人口,要人口就得有环境。 平心而论,奥斯曼帝国的人口增长你非要说没增长,那也不对,按照苏莱曼大帝时期奥斯曼帝国一千五百万人口来算算,现在的奥斯曼帝国人口就塞利姆的统计看是接近三千万人的。 但是在穿越过来之前,塞利姆其实也瞧不上奥斯曼帝国的治理能力。 这么个能把埃及人口治理的跟古王国差不多,希腊人口治理的跟特洛伊战争时代差不多的国家。 他的人口甚至不如东罗马的查士丁尼时代,赛大帝当时甚至觉得他比不上满清,直到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他才明白国内的许多论断其实是错误的。 忽略了主要因素而只考虑次要因素的论断与脑瘫无疑,在一个尚且靠天吃饭的时代,把国家的治理放在首位而不考虑自然环境的变化这就是暴论了。 简而言之,从16世纪末直到十九世纪,整个地中海盆地经历了一个农业衰落、人口从低地平原向内陆山区转移的过程,导致了人口数量的长期停滞。 可以说,奥斯曼帝国时代的东地中海地区,他的生产条件已经比不上罗马时代了。 气候变化与千年以来的战乱所带来破坏已经让许多地区难以为继。 之前看了本书叫《早期现代世界的革命与反抗》,说实话,虽然史料有点怪,但是角度很新颖。 长期以来国内的某些观点并不对,这是立场原因,我也不太喜欢埃苏丹,但是客观看待奥斯曼帝国对本书很重要。 我明天会写出来,说实话,这也是对我个人观点的改变。 参考书目:《剑桥土耳其史》 《奥斯曼帝国:安纳托利亚乡村秩序的崩溃》 《16世纪和17世纪奥斯曼帝国安纳托利亚的人口变化:重新考虑“人口危机”》 《从1456年到1920年的雅典:奥斯曼统治下的城镇和19世纪的首都城市》 《十六世纪安纳托利亚的城市人口:对凯塞里、卡拉曼、阿马西亚、特拉布宗和埃尔祖鲁姆的研究》 《奥斯曼帝国的“荒野西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