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西山基地工作的那十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2章 重铸九州鼎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为何是虎符?” 我将匣子里面的虎符捧起,拿在手心里端详着。 那虎符通体漆黑,身上用银丝嵌成纹路,两枚虎符合在一起,方能看清全部的文书。 唯一的解释,就只有调兵。 秦柝需要借我手中的铜印来调兵,但同时,督造厂每一项物件出库的时候,都会由内务司的人来记录,所以秦柝无法从督造厂将铜印带走。 只能由我来。 我感觉一阵眩晕,只好将虎符放回,盖上匣子,走出了门房。 桃树在庭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过了这一个上午,桃花又落了许多。 我叹了口气,眼中满是嫣儿在桃树下的倩影。 “事到如今,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我眼睛微闭,调整呼吸。 我从未想过这种天翻地覆的事情会落到我的身上,我只是个从六品的小官,这乌纱帽也是蹭着亲戚讨来的。 我在心里求爷爷告奶奶地拜着。 “哪位神仙行行好,快快显灵,救我于水火之中啊……” 神仙没有显灵,反倒是一柄利箭“笃”的一声扎在了桃树上。 我虎躯一震,侧房的仆人们闻声赶来,都看见了那桃树上的利箭。 箭杆上有一卷书信,上面写着:李文元大人收。 仆人颤颤巍巍地将利箭从桃树中拔了下来,拿给我。 我接过利箭,小心翼翼地拆下其上的一卷书信。 “散去散去。”我挥了挥手,示意仆人们先离开此处。 仆人们很明事理,纷纷离开了。 我长出了一口气,拿着书信回到房中,将房门掩死,躲在屏风后面,打开那书信。 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大字:“勿信大理寺——秦柝。” 我一时间慌了神。 那就是说,我进入大理寺的事情,秦柝全都知道! 那我夫人岂不是…… 我一阵心慌,将那封书信攥在手里,揉了个粉碎。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我用力砸着桌子,却又无可奈何,若是不按着秦柝说的去做,妻子会有危险。 那些常年征战在外的兵卒,动起手来可不分青红皂白。 人命如草芥啊! 这之后,浑浑噩噩度过了一天,秦柝或是大理寺,都再没有消息了。 而翌日一早,就要上早朝。 我本就心事重重,再加上,今天会是第一次见到那武媚娘真容,心中便更加忐忑不安。 思前想后,身子却已经跟着一众大臣们,朝着宣政殿走去。 “元之!”队伍最前方传来一声响亮的招呼,我放眼看过去,一位朝中名人被人叫住。 那人是姚崇,姚元之,宰相。 为人洒脱随和,但务正事却一丝不苟,在朝中风评甚好。 那与姚元之打招呼的人,似乎是一名御史,好像叫来俊臣,两人官差了不止一截,不知为什么,那来俊臣总喜欢跟人套近乎。 来俊臣各不折不扣的小人,但凡有点眼力见的人,都能看出来。 他曾是一名囚犯,最喜欢污人清白,也不知那武媚娘为何会待见如此奸佞之人? 我摇了摇头,跟在队伍的后面,走进宣政殿,随后找到那熟悉的位置站定。 “唉,又忘了这事儿了。” 从我的方向往宝座上看过去,中间隔着大殿的立柱,想要看见那武媚娘的真容,只能探出头去看。 我哪儿能随便探头出去啊! 万一被她看见了,指不定要掉几颗脑袋!看書菈 于是我收敛心思,将笏板举在胸前,等待早朝。 太阳升起,侍官从座后绕了出来,站在台阶之下,面对着文武百官,恭敬地颔首躬身。 无人喧哗,大殿中十分安静,众人都在等待皇上出现。 片刻之后,一个华丽的身影从座后绕出,身后跟着两位娇俏的侍女。 那便是武媚娘,武曌,于朝内主政了10余年的女人,如今虽已老态龙钟,却依旧气质不俗。 我悄悄抬头看着她缓缓步入宝座。 她似乎朝着我的方向看了一眼! 我心神一震,立刻将脑袋隐藏在笏板之后,不敢再抬头。 皇上落了座,那阶下的侍官便开口说道:朝晨开殿,有事启奏! 站在右侧队首的姚崇刚要上前来秉奏,忽然一个人影出现在大殿门口,那人毫无章纪。 他大步流星走到大殿当中,跪在了地上。 “臣,迟了。” 那人声音中气十足,话语简洁,竟然让皇上露出了笑意。 “怀英。”皇上开口说话了,语调柔和,声音威严。 “若是有何不满,退朝亲谈也可,何必在众目睽睽之下,出此洋相?” “臣不敢。迟因那车夫昨夜忘记喂马儿粮草,臣已责备过了。”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无不嬉笑。 皇上笑着点了点头,摆摆手,让狄仁杰回去了。 狄仁杰起身,来到姚崇身侧,硬是挤了挤,让那一列的文官都往另一边挪去。 我抬起头看了看。 “啊——又是一位名人,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做到那个田地。” 我摇了摇头。 忽然又想起那放在家中的虎符,顿时感觉如芒在背。 “我哪儿还有闲心关心这些,小命都不保了。” 待大殿安静下来之后,侍官展开谕旨,开始宣读。 其中无非是一些武媚娘上任之后要实行的一些政策。 什么大赦天下呀、更改科举制、改国号为周啊。 唯独着最后一点,遭到了一众大臣的反对,尤其是狄仁杰,他可是忠心于李唐的老顽固了。 “管他什么唐还是周呢……”我心烦意乱,什么话都听不进去。 直到那侍官宣读了最后一条。 “登基大典,即彰天后仪表,稳四海九州之崮,为天下天平,重铸九州之鼎,最为枢机之要!” 此话一出,场中顿时传出议论声音。 “九州鼎?!” “皇上要重铸九州鼎?” “千古年来,多少朝代都未曾寻到那传说中的九鼎,如今皇上,竟要重铸九鼎,何等魄力!” “九州鼎非寻常造物,不可重铸!重铸要乱了天罡!” 殿中哄哄然有些混乱。 “众爱卿……”皇上开口说道,众人立刻安静了下来。 “重铸九州鼎乃上乘之策,既可彰显朕济世闵怀之心,又可维系华夏正统,众爱卿,不必再有异议了。” 此话一出,众人也不再喧哗。 皇上挥了挥手,让侍官继续宣读。 “遣,神都督造厂,担九州鼎铸造之责,七日为限,需先于登基大典前呈上。” 神都督造厂…… 还好。 我叹了口气。 我这儿是洛阳督造厂,不是神都督造厂。 不过。 “神都是哪儿来着?我怎么不记得了?”我脑袋里有些乱糟糟的。 忽然,身边的友人用手肘推了推我。 “在叫你呢,发什么呆!快去!” 他给我使了个眼色。 “不是神都吗?” “洛阳改称神都!你没听吗?” “娘的!”我低声骂道,双腿打颤。 “神都督造何在?”侍官已经开始催我了。 我干咽了一下,颤颤巍巍地朝着中间的甬道走去。 我快步穿过文臣们,来到殿中,向前走了几步,在正确的位置上跪下,面朝那武媚娘,低着头。 “臣,洛……神都督造,李文元。” 听到李姓,这场中有几人开始议论。 “方才谕旨,你可有异议?” 我脑子里快速过了一遍。 在七天之内重铸九鼎……不太合理,如此巨大的工量,首先需要大量的铜材,然后是一个足以融化巨量铜材的坩炉,这还不算上浇筑和筑模的时间…… “督造厂虽可铸造黄铜大鼎,但七天工期,臣,尚未准备。” 我吞了吞口水,需要先周旋几句,不可断然夸下海口。 “无妨。”皇上说道,我依旧低着头,不敢看她。 “传说中铸造九州鼎所用的祖鼎,已经送往督造厂了。” “祖鼎?!”我心中一惊,传说中可熔化任何金料的大鼎,竟然真的存在?要知道那可是能同时熔炼三只大鼎所需钢材的巨大铜鼎,且据传说,就算其内部满是滚烫的铜水,其外壁摸上去也是冰凉刺骨! 而且,据说从祖鼎中出来的铜器,都有十分诡怪的威力。 “若,若真为祖鼎,督造厂,自然可以重铸九州之鼎。” “你是在质疑朕吗?”她忽然厉声问道,眉头紧蹙。 “臣万万不敢!” 我惊慌地五体投地。 场中一片寂静,谁都不想做出头鸟,而我不过是个小小督造,不会有人替我说话的。 “起身,让我看看你的脸。”皇上声音忽然变得柔和起来。 我战战兢兢地抬起头,注视着她。 她身体前倾,看着我,目光闪烁。 我恍惚间觉得,我是不是在哪里见过那张脸。 “不可能。”我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 皇上没再说什么,这时候,殿外传来声音。 “冀州总军秦柝求见!” “传。”皇上轻声说道,随后坐正。 盔甲叮叮当当的响声从身后传来,我往一侧挪了挪身子,让秦柝站在我的身边。 我害怕的浑身发抖。 虽然在大殿之中,秦柝不敢害我,但我依旧十分惧怕他。 秦柝走上前来,从怀中掏出一只红木匣子。 “秦将军为我大周拱卫疆土,其心可鉴;封秦柝为柱国大将军,众爱卿可有何异议?” 无人说话,看来众臣,都十分认可秦柝。 秦柝将手中的匣子递给了侍官。 侍官登上台阶,将匣子打开,交给了皇上。 她伸手拿起其中的物件。 那竟是一只完整的虎符! “虎符完好无损,这么多年头,真是辛苦秦将军了。”她笑了笑,“传禁军总军于衡。” 随后,她看向了我。 “升秦柝将军为禁军总军、兵部尚书,登基大典之前这段时间,就由秦柝将军麾下将士代为禁军,掌管神都安全。”她继续说道,秦柝的脸色开始有了变化,“召于衡,领三千禁军,调往神都督造厂,协助九州鼎重铸。” 这一手,实在是神机妙算。 看似是将秦柝擢升,其实是释了他的兵权,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任他不敢轻举妄动! 我总算是松了口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