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软萌崽崽在年代文躺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4章 满妮番外民国篇(三)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满妮自己其实也捏了一把汗,毕竟,这样简陋的手术器械,她也是第一次使用。 好在过程虽然艰难,但结果却是令人满意的: “接下来就是肩膀上的,我先看看伤。” 这孩子身上,其实不止两处伤口,只是大腿那处最严重而已。 满妮娴熟的动作,让在一旁不时拿纱布帮忙擦拭血迹的王红明羡慕不已。 半个小时,只剩最后的缝合,满妮这才想起,自己大意了,她根本没有缝合的工具。 “还是得送医院里去。” 肩膀和大腿两处伤,是必须缝合的。 也是这时候,满妮被谭政委叫过去: “你看看,这是不是你的东西?” 不过满妮也知道,她这话就是白提一嘴,别说消毒消炎药,就是喝的烈酒都很难找到。 两个人中,年纪稍大的那个,好像是姓陈来着,跟原身的竹马是同学。 娴熟利索的动作,很快引起院长的注意,接着,她手上的工作量就开始增加,伤员也从轻伤员慢慢变成重伤,到最后独立完成手术。 大概就这样过了三四天,满妮都已经忘记跟她一起来西北、还幸存的另两个青年学生,他们自己却找上门来了。 满妮就见到他顿了一下,接着拿出一支钢笔和一块怀表: “这是你哥的遗物,如果哪天你回去了,把这两样带给他的家人。” 三辈子的人生,第一次立正敬了一个极为标准的军礼,她没再说什么,只是从小皮箱里拿出自己的钢笔送给谭政委: “谭政委,后会有期。” 他们一个二十三四岁,一个跟满妮的年龄差不多,但这两个里,却没满妮记忆中那个原身的小竹马。 “我们马上离开这里了,杨曼珍,再见。” 不过只依靠他们几个的力量,还是杯水车薪,好在短时间内,除了原有的几个稍重一点的伤员,医务室已经空了下来。 全程清醒着被取出子弹,却没感受到多少痛意的小战士,眼里带着泪光地看着满妮。 “我还能再上战场吗?” 满妮垂下眼,想了想,还是伸手接过: 谭政委就示意满妮将小皮箱拿回去: “是游击队的同志送过来的,你做好准备,明天一早,我们会派人送你去总部。” 毕竟,这样一来可以减轻后方医院的压力,二来,也能让他们的护送任务相对减轻。 去后方的重伤员,除了一个最严重的,其他也都回来归队。 “……” 满妮到的当天,就开始做一些小手术。 送走他们,满妮又继续回到每天上山采药的日子。 原本,他们这批学生娃也是会被送去总部的,只是前几天因为特殊原因耽误了。 他当然知道消毒消炎药的重要,但这东西,总部医院怕是都不多。 总部医院的条件相对好一些,但依然缺医少药,而且用的最多的,也是草药。 “是,这是我的,里面除了一套手术器械,还有两件换洗衣服,三本书,一支钢笔一瓶墨水,另外就是我的身份证明。” …… 她家里的哥哥留洋,什么皮箱、围巾、朱古力,都给她带过。 谭政委早在满妮埋头取子弹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医务室,等见到她真的手法娴熟的认真模样,他才又离开去忙他的事。 一一一.二五三.二二一.一六九 这也就说明,短时间内,他们用不上刚制作出来的消毒、消炎、止血、镇痛等药材。 这三个多小时,她不仅精力高度集中,也因为手上的工具不趁手,延缓了她本身需用的时间。 满妮一手撑着桌子,点头: “如果可以,再弄点消毒消炎药,实在没有,喝的酒也行。” “能,子弹没有打进骨头里,你的伤不重,很快就会好,不会影响你继续打鬼子。不过短时间内,你得卧床。” 至于杨曼珍这个小同志,说实话,他们全团上下,没谁愿意送走她,可见识了她的本事,也知道把她留在这里才是损失。 这跟以前做的手术不一样,这是在跟时间和生命赛跑。 “好。” 这个小皮箱,还是她当初学习西医的时候,认识的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送给她的。 还是得从草药里想办法。 成功证明了自己的用处,接下来的时间,满妮依然是除了医务室,就是跟王红明一起,带着几个小战士上山采药。 不过那姑娘去年就嫁人了。 谭政委看出满妮脸上的犹豫,咬了咬牙: “我们尽量。” 三个多小时连续不间断的抢救和轻伤员的救治,让满妮挪动步子的时候差点没栽倒下去。 战斗结束了,忙完一个段落的谭政委来看留在团部的伤员。 对这次没有将受伤的伤员全部送往后方医院,他心里其实是满意的。 满妮想说能不走吗,又想起现在严峻的形式。 她身上还真没有他的东西,而她以后,多半都是在后方相对安全的地方,那她说不定还真有机会把这两样东西带回去给他的家人。 一晃又是一个星期过去,留在团部的伤员,经过这段时间满妮的治疗已经都拆了绷带。 “陈大哥,一路顺风。” 她其实并不惧怕牺牲,只是她觉得,比起无畏的牺牲,她应该待的地方是医院才对。 再次看过伤员,满妮才回给她安排的住处休息。 “我会尽快弄来一套手术器械。” 当然,满妮现在也不知道,她对这名伤员的简单处理,也成功救下这名伤员的生命。 就这样,满妮在一个排的战士护送下,前往后方总部医院。 满妮面前就出现一个小皮箱,她惊喜不已: 跟同事战友,她也慢慢熟悉起来,只是太忙太累了,每当有空闲,她更多的时间,也是用在不停的学习上。 学习这个时代的知识,边区发行的报纸,各种书籍,包括医院里的老中医以及外籍西医,都是她请教的对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