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我有人工智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八章,老婆回来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周卫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入股”给表叔讲明白了。 看着周卫国拿出1万块钱却只占10分之一的股份,周大山有点不好意思。 “卫国,是不是太少了,你有出钱又出主意的,才百分之十。” “表叔,不少了,我一个外人占了这么多,知足了。您想想万一以后要是赚大钱了,村民每户拿一块钱,我拿十块,能行吗?” 周卫国解释道。 “他们敢,做人得讲良心吧,要不是你他们鸡毛分不着。谁要是说闲话,看我怎么收拾他。” 周卫国看着表叔在那信誓旦旦,不由的笑了。 看来周大山同志还是太年轻,不懂人们为了利益能干出什么丧尽天良的事儿来。 最后周卫国咬死了百分之十的比例不变,也建议表叔按户把另一些股份分下去。 “行,这个我回去和村委商量商量。你在给我好好讲讲养猪场建在什么地方好?” “好,咱这个大型的养猪场地形一定要平整开阔,地势要高,离着井水远一点。” 周家村的好像有个大土坡比较符合,周大山想着。 他还从周卫国那要了纸和笔,把周卫国跟他说的全记了下来。 第二天下午,周大山就要回去了,他被着周母给他准备的一大包东西,难为情的说道。 “嫂子,你看每次来都大包小包的往回带,弄的多不好意思。” “嗨,我们家怎么说也比你们富裕不是?你们的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强。” “这包都是些旧衣服,看看家里人有穿着合适的吗,还有一包杂拌糖,给乡亲们甜甜嘴。” 周母送走周大山后也唉声叹气起来,周卫国知道她这是想起大姐周红了。 她们村应该也会实行承包制,看来下个周末我还得去大姐家走一趟。 “系统,在田地里种什么作物可以当猪饲料用?” GPT4:“有三种作物比较合适。 苦荬菜:这是一种叶菜类的牧草,具有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种植简单的特点。它可以在饲喂时全株食用,没有残留,且消化率非常高。 紫花苜蓿:紫花苜蓿是一种豆科类的牧草,有“牧草之王”的称号。它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在木质化前,猪都非常喜欢吃。在开花进入盛花期后,可以整株收割,晒干加工成草粉喂猪。这种牧草一年可以收割4~6茬,种植一次可以收割5~7年。 菊苣:菊苣是菊科多年生高品质牧草饲料,各种畜禽都非常喜食,特别是猪和家禽。” 周卫国看着第二个紫花苜蓿感到不可思议,这不是韭菜吗? “紫花苜蓿冬天咋办?不就冻死了吗?” GPT4:“紫花苜蓿的耐寒性较强,可以在冬季存活,但是它的生长会受到限制,因为冬季的温度和光照都不适合它的生长。 在冬季,紫花苜蓿的茎叶部分会枯萎,但地下部分可以安全越冬,等来年春天就会重新长出新的植株。” 看着系统的介绍,周卫国觉得这个特别好,种一年可以省好多事儿了。 大姐家里就四口人,劳动力严重不足,非常适合种紫花苜蓿。 周家村养猪场肯定需要大量的猪食,什么米糠、麸皮等。 周卫国本以为自己遥控指挥,到时候分钱就行了,可当他实际操作起来才发现,要操的心还真不少。 “那它的产量怎么样,不会一亩地喂不大一头猪吧?” GPT:“一般来说,在适宜的种植条件下,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可以达到每亩3000公斤以上,甚至可以达到5000公斤以上。 在中国的北方地区,紫花苜蓿的亩产量一般在1000-1500公斤左右,而在南方地区则可以达到2000公斤左右。” 周卫国看着眼前的数字,看来是我多虑了,好家伙那要是种上两亩地,再加上一些米糠之类的,最少能养出来8头猪! 哈哈,周卫国想到这不自觉的笑出声来。 “傻乐什么呢,出来帮我削土豆。” 周母在门外喊道。 “又吃土豆啊,妈,咱可连吃好几天了。” “废什么话,快去,今天还真不一样,是炒土豆丝。” 周卫国一脸懵逼,好吧,你说不一样就不一样吧,土豆丝总比土豆块好点。 没办法,家家都是这样,土豆,白菜这两种耐储存的菜几乎可以贯穿冬季到春季。 周卫国正准备拿削皮刀时,突然脑海中闪过一道信息,现在哪有啥削皮刀啊。 下午得找二姐夫去做两个,也不知道这东西现在会不会有人买。 周母看着盯着土豆发愣的周卫国,不由得声音又大了些。 “我说你在这想诗呢,快点啊,美娟等会儿就回来了,你准备磨叽到啥时候。” 赵美娟自从考上师范大学后,回来的次数就肉眼可见的少了。 在这个年代无论是谁,只要能坐在大学的课堂上听讲,都怀着最虔诚的态度。 可能这个时候没人能想到逃课,除了周卫国。 时间对于这两年考上来的大学生来说,是永远都不够用的。 每天宿舍,食堂和教室这样的三点一线的生活成了每个人的常态。 作为土著人的赵美娟自然也不例外。 在上次周卫国经过一晚上的努力,才终于说服赵美娟两个礼拜回来一次。 这个时候国家虽然比较困难,但还是对大学生有着各种补贴。 1.学费补贴,这个时候的大学是免学费的。 2.生活补贴,国家会给每个大学生发放20-30元的生活费补助。 3.食宿补贴,大学提供免费的宿舍,和一些粮票补贴。 赵美娟平时又是个很节俭的人,所以周卫国建议她把补贴每个月都往东北老家寄回20块。 这对当时的农村来说可是一笔巨款了。 随着第一笔汇款单和赵美娟的亲笔信寄到了山下屯,整个屯子再次沸腾了。 虽说出嫁的女儿惦记着娘家这不假,可是每个月都能寄回20块钱的外嫁女,这可真是头一个。 赵美娟今天把这个月的补贴又寄了回去,还顺便买了周卫国最爱吃全聚德烤鸭。 “美娟回来啦。” “真快啊,又到周末了。” 邻居们一边和赵美娟打着招呼,一边羡慕的看着她。 不止是烤鸭,还有她胸前熠熠生辉的师范大学校徽。 周卫国闷头削土豆时,突然闻到一股香味,抽了抽鼻子。 一抬头,就看见媳妇面带微笑的盯着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