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4章 没有朱元璋的时代,只有时代的朱元璋(大结局)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朱檀低头看自己的胸口,只见上面出现一个很大的洞口,他试图伸手去捂,但鲜血同时从胸口和口中冒出。 他踉跄了两步,重重倒在了地上。 透过木栅栏,朱檀望着蔚蓝的天空,脑袋里只有一个想法,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那个杨宪,他怎么敢的?! 他可是堂堂皇子、亲王,他不过是杀了一些百姓而已,那些百姓如蝗虫一般多,死几个,又会生出来更多,明明就无足轻重。 莫说才杀几百上千人,就算是数万数十万百姓的性命,又怎么能和他相提并论。 他明明还有大好的生活等着他享受。 为什么? 为什么! “我说过,你出不去的。”杨宪看着倒在血泊中的朱檀,张了张嘴巴。 在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杨宪竟然敢对一个亲王动手,无论是朱檀,还是来的钦差,抑或是那些远远躲在暗处的观望这边动静的那些百姓们。 潘隆云直到这时都没有回过神,心中不断想着这荒谬的状况算是怎么回事。 自己怎么就这么倒霉啊,偏偏摊上这事。 杨宪回头看着潘隆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直接把对方吓得跳了起来。 “杨国公,你这可是害惨我了。”反应过来的潘隆云苦着一张脸,哭丧道。 杨宪轻轻一笑,道:“放心,一切事情都由我担着,好了,现在可以回京复命了。” ........................ 杨宪人还未到京城,京城便早已是闹翻天了。 抗圣旨,杀亲王。 无论哪一条都是诛九族的大罪。 如果换了旁人,早就全族下狱了。 即便是杨宪,在徐达、朱标、马皇后的斡旋之下,无论是京城的国公府,还是扬州的神侯府,都在第一时间被朝廷给控制。 就连杨宪自己,人刚到京城,也是立马就被带到皇宫。 皇城门口。 杨宪看着在这不知道候了多久的徐达,点了点头。 “徐大哥。” 即便如今徐达已经是杨宪的老丈人,可他还是习惯如此称呼他。 “你此去必定九死一生,你想好怎么回了吗?”徐达开口关心道,丝毫没有责怪杨宪将自己女儿也拖入险地。 “回该回的。”杨宪轻笑道。 奉天殿外。 太子朱标,同样等在这里。 “杨卿,我向父皇求了情,赦免你了。一会儿你见了父皇,下跪认错,就说自己是一时失手杀了十弟。”朱标面色沉重道。 对于自己弟弟的死亡,朱标自然是痛心的。 可他同样知道朱檀所作所为罪无可赦。 而且既然朱檀死了是一件无可挽回的事实,那么就要尽可能保下杨宪,因为朱标心中清楚,杨宪对大明意味着什么。 这些日子,朱标拉着马皇后不断向朱元璋说情,再加上杨宪对大明的功绩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还救过马皇后他们的性命,这才给他求来了一线生机。 今天只要杨宪认错,然后说自己是失手的,那么这事就算过去了。 当然对杨宪的惩戒少不了,可最起码能够保住性命。 他和朱元璋之间,也必定会书写一段千古君臣佳话。 朱标看着杨宪,郑重道:“杨卿,如今你代表的可不仅仅只是你一个人,你的身边所有人。这些人的生死,也全在你的一念之间。” 说实话,朱标这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解,放一般人肯定就妥协了。 杀了皇子,还有活路,这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可没办法,他面对的是杨宪。 “好了,随我进殿。”朱标以为杨宪听进去了,便是带着杨宪进入大殿。 朱标进入奉天殿后,径直往前走去,然后在一张高座上坐下。 杨宪身后的大门缓缓关闭。 杨宪缓缓抬起头,入眼的是三龙同堂。 左手边,是被誉为古今第一太子的朱标;右手边是一脸稚嫩、涉世未深的龙孙朱雄英;当中端坐的正是千古一帝,明太祖朱元璋! 三龙所散发的气场,弥漫整座大殿。 而大殿之下,所站着的仅是一人,杨宪。 杨宪一脸平静,面对三龙聚首,没有半丝怯意。 朱元璋之所以拉上朱标和朱雄英,正是想借着这次事件,彻底降服杨宪。 他心中同样清楚杨宪对大明的作用,可在锋利的神剑,只有当它有了剑柄,执剑者才可以握得住。 朱元璋为的不是自己,而是为他的儿孙铺路。 “杨宪,你可知罪!”朱元璋沉声道。 杨宪站在大殿上,开口回道:“无罪。” 看着杨宪的表现一旁的朱标急了,连忙开口斥责道:“杨宪!” 他今天的目的就是来保杨宪的,杨宪怎么还敢顶嘴呢。 杨宪开口道:“安南王朱檀所犯之事,桩桩件件早已呈到御前,每一件都是死罪。天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又何况是一名亲王?” “他是咱的儿子!他有错,朕自会惩处。”朱元璋咬牙道。 “陛下的惩处,难道就只是罚他禁闭,然后再严处他身边人吗?”杨宪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自古以来帝皇便是君父,天下苍生无不视陛下为父,被安南王虐杀的那些黎明百姓同样是陛下你的孩子!” “你!” “陛下,你是忘了自己是如何打下这大明江山了吧。” “自然是因为咱大明军队所向无敌。” 杨宪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陛下你当年由南至北,明军所到之处,各地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一呼百应,仅仅是因为大明军队兵强马壮吗? 不! 更因为你朱元璋是汉人,而天下百姓苦元人统治久矣! 因为大明,是汉人的大明! 天下百姓这才是大明的立国之本!” 杨宪这番言论,可谓是大胆至极,所犯之错丝毫不比杀亲王要轻。 朱标他们被震惊得一时无语。 朱元璋则是出离的愤怒,在他看来杨宪这是在抹除他最大的功绩,朱元璋怒声道:“你倒是说说,要是没有我朱元璋,要是没有我朱元璋,谁来驱逐鞑虏?!” 这两句话,朱元璋几乎是吼出来的。 一旁的朱标已经做好了跪下给杨宪求情的准备了。 只是杨宪却是脸上没有丝毫惧意。 “陛下,难道你认为,倘若是陈友谅、张士诚他们北伐,江北的百姓就不会迎王师吗,元顺帝就不会望风而逃吗?” “在我看来,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朱元璋的时代,而只有时代的朱元璋!” “是这天下的汉人百姓选择了朱元璋,而不是朱元璋选择了天下百姓!” 当然杨宪并没有否认老朱的功绩,在他看来在元末那个时间节点,这世上没有人做得比老朱还好。 在朱元璋恢复中华,驱除鞑掳,这一件事上,杨宪是旗帜鲜明支持的。甚至可以更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朱元璋和大明王朝,则后世再无中华。 在蒙古人灭亡宋后,这是中华第一次亡国,所有汉人被分化成汉人和南人,沦为下等民族,中华的文明发展被打断沦为蒙古人的奴隶,这样历经蒙古统治,后面如果直接跳过明朝,再历经满清统治,那还有汉人吗?还有中华的认同吗? 可他同样认为是时代和天下百姓选择了朱元璋,而非所谓的虚无缥缈的天命。 双方是互相成就,缺一不可。 杨宪之所以这么说,就是要告诉老朱,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他老朱家的天下。 “我知道陛下这些年来,一直不放心我,我正好也借着这个机会出去散散心,但我的视线不会离开大明这片土地,如果日后再发生安南王这样的事情,我还会再回来的。” 说完这句话后,杨宪直接转身离开。 朱元璋大喊着来人,想要将其留下,可却没一人响应。 紧接着,朱元璋和朱标他们便听到巨大的轰鸣声从大殿外传来。 他们跟着出去看,只见一个巨大的机械怪物从天而降,落在大殿前的空地上。 杨宪回头最后看了他们一眼,转身上了武装直升机,扬长而去,开飞机的不是别人,正是王月悯。 被朝廷管控的家人,在杨宪的安排下,早就已经救出来了。 回到扬州后,杨宪带着愿意跟随他的扬州百姓们,然后一路上在超越数个这个时代武器的掩护下,平安前往秘密港口。 最后搭上杨宪早已准备好的现代船舰们,前往新大陆。 那片新大陆的名字,杨宪也早已取好了。 就叫做新扬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