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箱子里的宋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章:衙前街动员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北关位于要地,两侧山峦险峻,何校尉据险守关,没有十倍的人数别想闯过来。” “现有俺们的初阳城出粮大量募兵,阳凉北关抵御外敌的能力肯定会更强。二十倍、五十倍,甚至是百倍的敌军,想要跨过那道关隘都会十分艰难。” “除非太原府失守,对方有足够的人手在这边建造大型攻城器械。若真到那时,只要撤进初阳城即可。那里的城墙坚不可摧,足有四五丈高……” 沐天尊显圣一事李成功没打算说,当初自己也没信,需要亲眼见识了才行。 “开封府的城墙也不过四丈高,那个山里新冒出来的初阳城能有五丈高?” 万万没想到,县令从中发现了华点,对他说话的可信度下调了一个档次。 就连县丞看他的眼神也出现了“不信任”,这就是说多错多的典型了。 身为主簿的杜老二没见过新城墙,却是在这段时间听弟弟说了。 见识过“神仙”的他知晓县蔚的难处,出声解围:“这些天俺听狱吏说,县里的粮食已经降到20文一斗。” 二人不知他冷不丁地问这事做什么,县丞点头肯定,有些幸灾乐祸的说:“过些时日还会降,这些陈粮要砸在这些粮商手里了。” “原因呢?” “穷苦缺粮之人去初阳城得了肉粮,自是无人再去光顾他们……” 县丞会心一笑,不再说了。 能让粮价从700多文一斗降到20文一斗也无人问津,可见其储备有多么恐怖。 怕不是得把一州的官仓粮食汇聚到灵石县来,才有可能办到这事。 官家为了供养燕地,把几路地方盘剥得够呛。 现在这年景,还有粮把持在手里,那可是十足的话语权。 远的不说,跑到灵石县外嚎那么一嗓子,会有多少快活不下去的人会投奔而来。 杜老二只想用初阳城的冰山一角,委婉的告诉他们那里绝对安全。 县令县丞二人却不这么这么想,认为杜主簿是在提醒自己。 这源于最先散播“沐神教”的人是杜老八,杜家已经被打上教徒的烙印了。 基于这层身份,杜家人不论说什么,都会被认为是偏向沐神教的话术。 比如杜老二刚刚提点的话,就被理解成了:少废话,否则断你们粮。 何况李县蔚披甲而归,许多事已经不必挑明了说。 既然眼下对方说是为了抗金组织起来的团练,那便是抗金。 县丞的家在此,肯定是谁拳头硬听谁的。 县令则只想安稳渡过最后的任期。 到时候润回开封,这边哪怕洪水滔天都与他无关。 “即是为民着想,本官自会支持。只要保得灵石县百姓的周全,任李县蔚施为。” 县令表态后,是县丞附和:“俺也一样,一定支持李县蔚。” 李成功对此结果很满意。 这意味着无需动用“杀威棒”,省了对同僚动手可能产生的愧疚。 没有接管乡勇和县城卫兵的过程,因为这本来就是他的职权。 很快,县衙发出一道命令:关闭城门。 大白天的,四道城门突然关闭,惹来的先是百姓们的好奇。 一个个凑过去“咋了发生啥事”的问。 城门锁好后,卫兵们才拿出告示张贴,并由识字的高声宣读内容。 不是别的,正是完颜宗翰将会带着六万金兵南下攻打太原府的消息。 通告里除了这一消息,还要求县内人家每户派出至少一名男丁到县衙。 去做什么没说,民众的惯性思维便是强征兵。 这世道,普通人可没几人愿意当兵的。 身份低贱不说,还容易没命。 这一通操作引发了县内百姓的恐慌,一时间乱象四起。 正常来说,各地官员哪怕知道有敌来犯,第一反应便是把消息按下。 这不是知情不知情权的问题,而是人性考量。 民众的骚乱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人都是怕死的,一下子来个猛料,没几人能冷静。 如何把真相公之于众又不大问题,这是一门学问。 李沐不晓得,只知道先关门,人不乱跑才不会出现更多状况。 大冬天的,平头百姓能往哪里跑? 何况还是雀鼠谷这种地方,南北都有关隘,瞎闯只会被抓。 又想逃命又不想被抓,只能往山里跑了。 现在天寒地冻,毫无准备的进山,大概率也是个死。 所以李成功对神使的交代没有异议,对其说的“阵痛期”表示理解。 他站在县衙的观风台上无所事事,维持秩序的人都派出去了,剩下的就是等待各家男丁过来。 这里能清楚看到南北城门下发生的骚乱,也能看到县城全貌。 望着那不过两丈高的夯土城墙,下意识与初阳城那高大坚硬的水泥城墙做比较,感觉非常没有安全感。 要知道,初阳城的城墙不仅高,还宽。 一丈有余,并行跑车都不会影响守在女墙边上的士兵。 半个时辰后,随着一些故意诱发打砸、趁机浑水摸鱼的地痞流氓被擒拿关押,灵石县重新稳定了下来。 又是小半个时辰过去,衙前街才站满了代表各家各户的男人或男孩。 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愁容,仿佛下一刻就要死掉一般。 观风楼上的李成功高声与下边的人说:“诸位,此次召集各位前来,并非强征,而是需要说明一些情况。众所周知,那粘罕在大同筹备粮草,不日便会率兵南下……” 他把这一带即将要面临的状况复述了一遍,然后告诉他们金兵攻下太原府,冲破阳凉北关的后果。 “被金人掳去做奴隶。脖子上拴根绳子,没有衣衫遮蔽,趴在地上像狗一样对金人摇尾乞怜,才能得到一碗泔水充饥。” “若是惹金人不高兴了,轻则辱骂,重则殴打折磨。运气好一命呜呼得以解脱,运气不好拖着个半残身子过下半辈子。” 这些说得可怖,引得众人满脑子都在想着南逃。 “听到这,大伙肯定在想,俺在金兵来之前走掉不就好了。” 李成功哈哈一笑,慢慢分析逃出灵石县会发生什么。 在南方有亲戚投奔的倒也还好,但若没有,那便是流民。 流民如何不受待见,生活如何如何差,会遇到的各种奇葩状况。 他一一告知民众。 “县蔚大人,又不是非得往南边逃,俺们躲进山里,等金兵走了再回来不就行了。” 有人大喊,不少人觉得这是个好主意,纷纷附和。 还有人呐喊:“对啊!放俺们去山里,关了城门把俺们困在一起等死,就不怕遭天谴吗!” 李成功压手示意安静,反问道:“如今天寒地冻,进了山,你能保证自己不会被冻死饿死?” “俺家有足够过冬的粮食,不劳您操心。” “山中有豺狼,还有大虫,这些猛兽会吃人,你该如何应对?” “俺家人多,再不多招呼些朋友躲一块。哪怕打不死,也能吓跑它们。” “你觉得你朋友家吃得好,向其索要对方又不肯分享给你呢?” 被问那人皱眉,说:“俺怎会是那般的人。” “若你所谓的朋友是呢?” 沉默。 显然他认识的人里,有这样的人。 又或者他意识到了,这世间最可怕的其实是人。 李成功哈哈一笑,又抛出一个问题:“就算你们逃进山里的人侥幸活过了这个冬天,那么今后呢?” “无人守城,将灵石县拱手让给金人。人家占据了这处地方,肯定不会轻易离去。届时你还下不下山?” “下山,会被金人抓做奴隶。不下山,就只能成为山间野人熬一辈子。” 一阵骚乱过后,还是那人。 “县蔚大人,您这般说,金兵南下,俺们岂不是没有好的活路了?” “有!”李成功斩钉截铁道:“抗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