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7章 以静制动也不是这么玩儿的啊!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87章以静制动也不是这么玩儿的啊! 耶律阿保机也赞同道:“敌人犯的错自然是越多越好啊。” 诚然,无论何时都要尽可能的自身强大,不能寄托于敌人的愚蠢,但实际操作中,若是敌人多多犯错,那简直是再好不过了。 【杜重威先是和契丹军来了一场围绕中渡桥的争夺战,却没能获胜,于是就此在中渡桥以南扎营。】 【或许是不愿意积极作战、与契丹交锋,杜重威在此之后开始原地扎营,其余事项一概不管,因而后晋军除去扎营以及与契丹日常交战外,一时间竟没有任何军事动作。】 【在这期间,磁州刺史李谷曾经向杜重威建议,与恒州守军联合,对契丹军队进行前后夹击,必然能够让契丹军从此逃遁。 即使不能让他们就此北归,起码也可以解了如今之困。】 【但杜重威无动于衷,一直守着驻地,就像之前担任镇守恒州时面对敌军来袭一样。】 —— 唐朝,贞观年间。 尉迟敬德对于这种完全被动,根本不想着做点什么的行为非常看不上眼:“这杜重威驻扎在中渡桥以南,是自行扎营而非入城据守,即便城池中还有粮草可以支撑三十万大军闭城一段时间,这营地呢?” 除去依靠从南边运送粮草还能有什么办法? 你没有别的动作,敌人就也会和你一样乖乖等着? 倘若契丹军断了你的粮草,到时候兵不血刃就能获胜! 和北边的恒州联合夹击契丹,就是当时摆脱困境的好方法,就算你不愿意冒这个风险,那你也动一动啊,至少情报什么的做起来啊! 别人打仗都是忧心忡忡,全天在操劳,你倒好,天天不动弹! 以静制动也不是这么玩儿的啊! 再者说,你要是打定主意长期对峙,拉扯契丹的兵力,那也要加派兵马,保护好自己的粮道,或者重新寻找新的粮食来源啊! 想打消耗战,静守消磨敌军,那前提就是保证自己能够耗得起,别到时候把自己消耗个半死,敌人还精力充沛! “以契丹多骑兵的情况,只需要分出一支精锐就可以绕到杜重威的身后,断绝粮道并且占据一个小城,持续对他的后方产生威胁。”长孙无极道。 要知道,契丹大军依旧镇守中渡桥,杜绝后晋渡过滹沱河北上的可能就几乎是成功了一大半! 房玄龄突然想到一点:“这后晋军在中渡桥已经驻扎了有几天了吧,石重贵那边怎么还没有反应?” 他的话顿时间让在场的人一惊,同僚们都震惊地对视一眼,李世民也同样震惊——该不会,这消息还没有传回去吧? 【而耶律德光这边,则是对后晋军昼夜袭扰,日日不停,但时间久了,耶律德光和一众将领不由也有些顾虑,这么在这里僵持下去是正确的吗? 短时间内能不能攻破杜重威军的防线? 要不要暂且放弃这里,换个地方再来?】 【毕竟,契丹是属于远征南方,粮草也是有限的,而士卒马匹经过连日作战,也开始疲惫了。】 【于是,不少人都认为此事应该缓一缓,日后再图谋杜重威一军。】 【耶律德光也觉得有那么几分道理,但时任北院大王的耶律图鲁窘坚决反对:若是陛下您想要守住现有的国土,这么做确实可以,但若是想要为我大辽开疆扩土,怎么能够因为这点困难就选择放弃? 若是放弃这一路,那么敌军极有可能就此攻陷幽燕,那我契丹百姓如何能安生!】 【当然,耶律图鲁窘也不是光说坏的,他还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法:断粮道!】 【“彼步我骑,何虑不克!况汉人足力弱而行缓,如选轻锐骑先绝其饷道,则事蔑不济矣。”】 【对于他的建议,耶律德光没有半分犹豫就采纳了,决定绕到后方去断绝杜重威的粮饷,同时也将此作为最后一次尝试。】 【于是,他让赵延寿和耶律朔骨对后晋军分兵包围,扼守住他们行动的路线。 自己则在夜里亲率精锐骑兵渡过滹沱河南下,绕到了后晋军的背后,攻下了栾城(属石家庄),招降骑兵数千,算是扼住了后晋军南行和粮道的一处关键。】 【随后,耶律德光又分别派遣将士守住各个要害之处,彻底断绝了后晋大军的粮道。】 —— 契丹,天显二年。 耶律阿保机对耶律图鲁窘大加赞赏:“出谋划策,料敌制胜,是个有才能的!这样的人才当得起北院大王!” 他想了想随后问述律平,“朕记得他父亲是敌鲁古,五院夷离堇?” 述律平点头,毕竟神迹之前是有提到过:“敌鲁古就是在立后晋一战中战死,然后图鲁窘接任了他父亲的夷离堇。父子皆是为我契丹尽忠的有才之人。” —— 明朝,洪武年间。 朱柏看着就觉得自己要气得心肌梗塞了:“这后晋对身后的粮道就没有增加什么保护吗?” 就这么简单? 自家粮道就失守了吗? 两军交战两道,粮道不应该是重中之重吗? 派兵时刻驻守、通知后方城池……再多措施就不为过啊! 杜重威居然真的什么都没做? 栾城被轻而易举就被耶律德光攻下,可以说实在是没办法了,毕竟只是一座小城。 但作为后晋大军的粮道途经点,又是退路途经点,这样的重要地点难道不应该紧密防守吗? 史书读了多少,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个没把粮草放在首位的人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他朱柏这样年幼的都知道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粮道,有了粮草才能谈其他的。 毕竟,士兵们之所以参军,也不过是为了生计,连口吃的都没有了,士兵们怎么会听从将领的指挥? 历史上能让士卒们愿意听自己的、愿意跟从自己浴血奋战、不惧生死的将领终归是少数! 朱橚也是讽刺道:“这也不算离谱吧,对于杜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